分享

2019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9-08-02

今日读《易经·系辞》有大收获,挖到了宝藏!

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系辞上·第一章》

南怀瑾老师说这一句“人类文化最大的哲学问题出现了”,我对这个定位深表赞同。

我们先来看看大家不太理解的“方”。

方字最古老的写法就是两个“振动的弦”叠加,所以,意义为并列,并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方是指我们看不太清的微观小物,抽象的、隐性的规律,如处方,方法,方向,方式等。微观的、抽象的往往处于高频率、高能量振动的那类,比如我们的意识,就是极高频,所以,“方以类聚”。

物,《说文》曰:“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

牛为大物,具体的、显性的,“勿”也是振动的波态。甲骨文的“勿”是会意字,右边像弓,旁边两小撇表示弓弦振动的样子,本意为引弓拨弦,下方振动出一头大牛。所以,“物”是指天地间我们看到的那些大物。所以“物以群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两句不打紧,关键是下一句,而我们平时缺偏偏忽略了下一句。这就是世人运用中华文化总好断章取义的陋习。

“吉凶生矣!”怎么“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生出“吉凶”了呢?

“量子心学”还是喜欢用能量、振动、频率的意识来感知。

“方”是微小的高频的能量物质振动,它就能吸引宇宙中与它同频能量同频共振,高频率就是高能量,这更接近宇宙本体的频率,顺之者昌,顺应宇宙频率减损就少,所以称为“吉”。

“物”是粗重的大物质,振动频率低,低频的能量吸引低频的能量同频共振,低频就是低能量,背离宇宙频率,逆之者亡,违逆宇宙本体的频率减损就多,所以称为“凶”。

宇宙根据物质的振动频率为你“推送”相同频率的能量物质与你同频共振,形成高频或低频的能量场,这样,振动频率便生出不同吉凶福祸,这就是天地宇宙的规律。

方吉、物凶的背后是物质振动的高频,低频。正能量吸引正能量,吉;负能量振动负能量,凶。

我们再看看这一句的上下文,上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这里的关键概念“天地,乾坤,贵贱,动静,刚柔”,都是在谈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下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呈现“象”,抽象的、能量形式的波态;在地呈现有形的、物化的粒子态。

“系辞”整篇文章都是以天地来说明易卦建立的理据。因此“方以类聚”主要是说天和天的特性。天和精神性的、崇髙性的、道德性的,或者是规律性的同类亊物相聚在一起,道同自然互相亲近。

“物以群分”,其中“物'是指大地上的万物。上句讲天,这句是说地。大地上的万物,植物也罢,动物也罢,尤其是动物,往往是同群的聚集在一起,不同群的便分开。

下一段有句“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为天,天地宇宙的本体能量、本体频率、本体觉知就是万物的开始。坤为地,波态的能量聚合成粒子态,演化成生命万物。

《系传上·第四章》开篇“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中也指明“物”是由精气聚合而来的。

这一章结尾:“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阴阳就是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性,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无非就是能量波与物质的转换,静态的能量波转换为动态的物质,能量不变,这就是道,“继之者善也”能接续上宇宙“道”的频率就是“善”,善就是“吉”,反之,不能接续上宇宙“道”的频率,就是“不善”就是“凶”。“仁”“知”都是道性质的妙用百姓每天吃喝拉撒睡都是在用“道”,庄子幽默的说“道在溺中”,但是,百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呀!

二、今天另一大惊喜是发现了孔子对“推送”“量子纠缠”的精准描述。

《系传上·第六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枢机。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量子纠缠,宇宙同频推送,这是最可怕的宇宙生命铁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