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西游记》,一番光怪陆离的打怪历险之后,蓦地发现自己竟然越来越不喜欢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 即便他成了佛。即便他取到了真经。 无它,就是总感觉那个皈依佛门的“泼猴”一下子没有了往昔的神采! 而这神采多源于孙悟空曾经的“叛逆”与“抗争”。 |NO.1| 应该说,孙悟空的最动人心处在于敢向不公平的命运抗争。 为保护族类,他甘冒奇险、不远万里去学艺; 为像神仙一样得到长生,他只身闯地府、打阎罗,篡改生死簿; 为不被歧视,他自封齐天大圣,誓与老天平起平坐: 为争得与众仙平等的政治待遇,他大闹蟠桃会。凭什么没有我老孙的份? 面对不平等的仙家制度,他提出把玉皇撵下台,喊出了“强者为尊该让我”的呐喊; …… 真可谓“不知天高地厚”,天生反骨。 |NO.2| 为什么会感觉越来越不喜欢他? 这种排斥感是从孙悟空与观音达成那笔“以仆役换正果”交易开始的。 孙悟空与如来佛祖赌赛不胜,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餐铁饮铜、失去自由的日子让他饱受艰辛。 此时,恰好西天集团需要一名保镖护送取经人唐僧去灵山。如来、观音等几个大佬一合计,均认为孙悟空是合适人选,于是就安排观音去谈判。 五指山下,观音道明来意:孙悟空若同意给唐僧当保镖,如来就放他出五行山,并且给他一个成佛指标。 一边是坚不服输且遥遥无期的羁押,一边是需要摧眉折腰但回报良好的保镖生涯,一番权衡之下,饱受世态炎凉(服刑期间居然没有一个朋友来探监)的孙悟空这次不再坚持以往的叛逆和不屑,而是迅速做出了“聪明的选择”,愉快地接受了西方集团开出的条件。 从达成交易、学会妥协这一刻开始,孙悟空就开始“掉粉”了。 |NO.3| 这实在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交易。 重获自由不说,还得到了“金身正果”的承诺。聪明务实的猪八戒达成这样的交易可以理解,深沉内敛的沙僧达成这样的交易也可以理解,一向粪土规则、蝼蚁权贵的孙悟空达成这样的交易喽哥表示实在理解不了。 这也实在是一笔极为残忍的交易。 观音抓住孙悟空急于脱困的心理,给他指出一条“明路”。看似救苦救难的招数,实则夹藏着“驱狼做犬”的阴谋。这是人性折磨的桥段中极为残忍的一幕。硬生生地把一个桀骜不驯的“泼猴”逼成了供人驱使的仆奴。 在这场交易中,如来和观音只不过是得到了一个“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奴才,而世上却少了一个“世界因你而精彩”的“猴王”。 从达成交易的那一刻起,孙悟空就丢了他的“魂”,逐渐地变成了一具越来越平庸、越来越圆滑、越来越胆怯、越来越认命的行尸走肉。 他竟然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屑最鄙视最讨厌、曾经与之进行激烈斗争的那种人。 或许有人会说,成了佛的孙悟空更加成熟稳重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成熟稳重的孙悟空,一个棱角被磨平的孙悟空,一个开始奉行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孙悟空,还是你喜欢的孙悟空吗? |NO.4|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某种意义上上讲,孙悟空戒掉叛逆就是一场悲剧。而“叛逆”才是他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吗? 一个被抽去“叛逆”这根脊椎骨的孙悟空,即便在之后的取经路上他再勇猛无敌、再一往无前,最多不过是个身手矫健、法力高强的保镖而已。 不知道后来成了佛的孙悟空会不会怀念大闹天空时的自己。也不知道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在决定走上妥协之路时会不会鄙视地说上一句:你看那只猴子,他好像一条狗! 记得《悟空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这样的悟空,现在还有吗? (完)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
|
来自: 图书馆1jjds61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