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概述(七十五)——北宋(三)

 邓超越梦想 2019-08-03

北宋自立国之后,因为社会矛盾爆发的起义就此起彼伏。在北宋前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中期,因内忧外患造成的社会危机加深了。本期我们就介绍北宋前中期的农民起义及其他国内社会危机。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土地集中情况极严重,客户达全境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豪强拥有数十、数百以至数千的佃户,称为旁户。而地主役使旁户,就像奴隶主对待奴隶一样残酷,而地主交纳北宋政府的税赋,全是由旁户所出的。

北宋在灭后蜀之后不久,就爆发了蜀人反宋的事件。前、后蜀以来,蜀地是南方少有的富庶之地,宋军在入成都后,大肆抢掠,引起了蜀人的不满。由于孟昶被俘、宋人治蜀无方,因此蜀地的豪强便起兵反抗宋朝。虽然蜀人的反抗受到镇压,但此后宋朝对蜀地的治理仍不合理,在成都府置博买务,命蜀地百姓按期制造冰纨、绮绣等物,不允许百姓和商人买卖这些物品,对蜀地百姓进行苛刻的剥削。

到宋淳化四年(993年)春,王小波(?-994年)便率广大旁户在眉州(治今四川眉山)发动起义,反抗北宋统治。封建王朝统治初期就爆发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尚不多见。王小波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攻下彭山县(今四川彭山),杀死贪官齐元振。这一年十二月(公元994年初),王小波在与宋将张玘在江原县(治今四川崇州市江源镇)的战斗中中箭战死,张玘也被杀死。

此后,王小波妻弟、茶农李顺(?-994年)在义军推举下成为新的领导,于淳化五年(994年)正月率军攻下成都,建号大蜀,年号应运。宋廷大震,派出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军本计划在宋军入蜀前攻占剑阁,却失败,伤亡惨重。起义军又与宋军相持于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达两个月,也被宋军夹击而失败,退回成都。五月,宋军攻下成都,李顺下落不明,义军死者达十余万人。义军部将张余等人坚持到至道元年(995年),这一年张余被杀害,起义失败。

这场席卷了整个川蜀地区的起义虽然失败,却给北宋朝廷以极大的震撼。起义被镇压以后,北宋不得不取消了博买务,也不再有“旁户”这一称呼。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发展

随着北宋社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农民开始破产流亡,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北宋依靠恩荫与科举的方法扩大了官僚数量,并不断增加雇佣兵数量,造成官僚和军队的冗余,因此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澶渊之盟以后又有所谓岁币;到宋仁宗统治中期又与西夏连年发生战争。在宋夏战争结束后,也没有丝毫放松对百姓逐渐增加征敛。就在北宋和西夏酣战之际,辽国还趁机又对北宋进行了政治讹诈。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1042年),辽国派使者萧英、刘六符等,以宋在边境增修塘泊、增强边境部署为由,讨要已经归属北宋八十多年的所谓“关南十县”(即后周世宗夺取的、原属“幽云十六州”的瀛、莫二州地)和原先北汉国都晋阳(即太原)。北宋派富弼(1004-1083年)出使辽国,与辽兴宗反复力争,最后将岁币增为银20万两,绢30万匹。这又增加了北宋百姓的负担。

北宋通过增加课税来弥补不断增加的支出,而课税当时都集中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民的头上,因此矛盾就更加集中在负担税赋者和统治集团之间。中小地主通过放高利贷、增加地租等方法,又将这些税赋转嫁给佃农,这就导致农民与地主及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因此宋仁宗时期,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就不断爆发了。

北宋军队甲胄,图片引自北宋曾公亮、丁度所著《武经总要》。

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起义与兵变

庆历三年(1043年)五月,京东路沂州(治今山东临沂)士兵王伦(?-1043年)杀死巡检使朱进,发动起义,率军自沂、密两州(今山东东南部,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出发,发展到泗州、海州、楚州、仪州、扬州(今江苏北部、中部)等地,一度建立年号,设立官职,至七月被宋军击败,王伦牺牲。

同年八月,陕西农民因遭受灾荒,在张海、郭貌山、李铁枪率领下起义于商州(治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并向东发展到洛阳以西,襄州(治今湖北襄阳)、邓州(治今河南邓州市)等地,在到达光化军(治今湖北老河口市)后,当地士兵也哗变参加了起义。北宋对这一次起义极为恐惧,因此派出军队严厉镇压,张海等人战死,而其他义军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继续坚持反抗北宋的斗争。

就在庆历三年,湖南的瑶族人民也发动了反抗北宋统治的起义。当时桂阳监(治今湖南桂阳)及周边地区的山地居住着当时被蔑称为“蛮”的瑶族。ta们不需要缴纳两税,每年向北宋朝廷缴纳皮、粟,但缺乏盐,因此需要通过北宋的官府购买盐,而官盐质量又劣,又价格高昂,因此受到盘剥。为获取盐类,这一地区的瑶族百姓便多到岭南地区购买私盐,遭到北宋的镇压。盘知谅(生卒年不详)、唐和等人率五千余瑶族百姓自蓝山县(治今湖南蓝山)发动起义,杀死北宋的巡检与都监。北宋政府调来大批军队,提高了捕杀的赏额,使得军队杀良冒功,逼得衡州常宁(治今湖南常宁市)等地百姓都奋起反抗,波及永州(治今湖南永州)、衡州(治今湖南衡阳)等地。这场斗争持续五年之久,最后北宋政府不得不用“安抚”的手段,派官员到山区宣布“安抚”条款,为盘知谅等人接受后,斗争才告一段落。

庆历四年(1044年),河北保州(治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司士兵的出巡钱粮廪赐被取消,因此据城发动兵变。

庆历七年(1047年)冬,河北贝州(治今河北清河县,兵变被镇压后改名为恩州)士兵王则发动兵变,占据贝州,并称帝,还利用弥勒教的联系与德州(治今山东德州)、齐州(治今山东济南)的驻军联系。虽然参知政事文彦博率军围攻贝州,这一次兵变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此事却仅是北宋军队兵变中较大的一起。

这些起义有的出自农民,有的出自中下级士兵,使得北宋统治者不得不认识到,其统治已经是危机四伏。因此,北宋政府企图缓和阶级矛盾的改革,也就应运而生了。

黄河为患

除了社会矛盾的“人祸”外,北宋还面临着近千年未有的“天灾”。

东汉时期王景治河后黄河下游河道基本稳定近千年之久,但到了唐代,黄河下游又开始逐渐泛滥。唐末五代时期,因自然和人为决堤造成的改道使得黄河下游极不稳定。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黄河东决,泛滥曹、兖、濮、滑、郓五州(今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之地。北宋建立前夕,黄河又发生过改道。北宋初期,黄河河道暂时稳定,但仍有水害发生。宋仁宗统治初期,黄河在横陇埽(在今河南濮阳附近,埽 音 臊,是北宋一种特殊的治黄设施)决出一条横陇河。

到了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夏天,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主流向北夺永济渠,下游由界河(约当今天津海河一段)到泥沽(在今天津市津南区)入海。此事发生后,北宋君臣进行了几次紧急的商讨,后来产生了所谓“回河”一派,即试图将黄河北流堵塞,以迫使黄河回到“京东故道”的一派。此后,北宋陆续进行了几次“回河”的尝试,但每次黄河回到东流不久就又北决。到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时,还发生了东决入梁山泊,南流至徐州(治今江苏徐州)而夺淮入海的事件。

北宋在对付辽、夏之余,还面临着黄河水患的威胁,而自庆历八年至北宋灭亡的八十年间,黄河下游几次改道,由此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和消耗,对北宋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

p.s北宋时期,由于河床抬高使得黄河不再适于由原来经今山东北部入海的河道,因此黄河趋向向北经由今卫河、南运河、海河入海的河道。但北宋时期河北是与辽国对峙的前线,北流对河北经济造成的损失,无疑会削弱河北的防御力量,因此北宋统治者出于这种考虑,不得不多次试图将黄河逼回故道,但这种行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无所得。宋哲宗统治末期,黄河再次北决。这一次北决之后,北宋没有再作大规模的干预。而到了大观二年(1108年),因黄河改道发生了巨大的惨剧:黄河改道后将巨鹿县城完全掩埋,遇难者不计其数。这座城市到近代才因大旱而在打井时被发现于地下。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