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上台讲话紧张的人,十有八九语速快!怎样克服语速快呢?两招!一是停三秒;二是加手势。一、停三秒。停三秒的目的:练句慢。学会句句停顿的习惯。比如:一二三,各位领导,一二三,各位同事,一二三,大家好!天天练习,就强行打断了停不住的习惯。二、加手势。加手势的目的:练句慢与词慢。一是练句慢。为什么练句慢呢?因为手势的转换需要时间,成语说:“一举一动”,就是说做手势之前,先要一举,然后才能一动。这一举,就自然形成一个停顿。比如:“速度;力量;激情。”做“速度”的手势,要先把手收回来放到腰部,然后再伸出去,往前刺出去。这一收,就自然要停顿了,语速就放慢了。二是练词慢。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与词之间也是有停顿的。而语速快的人,字与字之间像打机关枪,这样一句话中间词与词之间应有的停顿就没有了。而一加手势,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自然就有了。比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手先指着桥说“你站在桥上”,然后手又放到左边,往右边横向移动,说“看风景”。这两个动作之间的转换,就一定要三秒钟的停顿,这就逼着学员一定要有停顿了。再比如,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携手同行,生态共赢。说“携手同行”时,做双手握在一起的动作,“携手-同行”这两个词全都慢下来了。说“生态共赢”时,一加双手伸出大拇指的动作,“生态-共赢”两个词,也自然就放慢和断开了。停三秒和加手势,方法很简单,但是贵在坚持。就上面举得例子的内容,每天练习100遍,21天放慢语速就会成为习惯,而且语言也会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在每一句中间,怎样停顿呢?方法很简单,就是词与词中间大胆停。比如,“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句话,怎样做到词与词之间可以停顿呢?应该这样读:“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是正确的。因为它是在一个个词中间停顿,每个词的词义是完整的,可以长时间的停,没问题。但是,如果在“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就不行,因为把“简单”“极致”这两个词读破了,意思就不清楚了,不行。演讲的目的是让听众好听,好记,好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只考虑自己怎样讲,还要考虑听众怎样听。怎样让听众听起来好听,好记,好用呢?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认真准备。单从形式上说,停顿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让听众消化吸收内容的核心手段。停顿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给听众一个想的时间。想的过程,就是让听众消化吸收的过程。那么,哪些地方要停顿,给听众想一想的时间呢?有四个地方是一定要停顿的。一是生。陌生的名词后面要停顿,让听众想一想。比如“迪香式微笑”。比如,我在讲课时,讲到“情在抑扬顿挫中”这个观点,“抑,是讲话的声调要会低;扬,是讲话的的声调要会高;顿,是会停顿;挫,是会转折。”这四个字的解释都要放慢。因为“抑扬顿挫”这个成语大家不陌生,但是听我对这四个字的准确含义的解释却是陌生的。所以我就要放慢语速,每个字的解释后,我都有意识的停顿一下,让观众想一想,消化一下。二是重。重要的观点后面要停顿,给观众认同,共鸣,记录的时间。比如:“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这两句话,听众很认可,有共鸣,有的会频频点头,有的会两人交换一下眼神,有的会拿笔记录,这都需要停顿,给听众时间,让他们完成这些动作。三是趣。风趣幽默的话语之后,要停顿一下,给听众开怀一笑的时间。比如,我在讲一位主持人因为无胆,这样报幕“下面请欣赏新疆歌舞:掀起你的头盖骨”,我马上停住,听众听后,稍微一想,会大笑不止。如果这时没有停顿,直接往下讲,后面的话,听众就听不见。四是验。就是听众喜欢现场体验的内容,要停顿一下,让听众体验一下。比如清华教授讲到“第一个是嘴角肌上扬,第二个是颧骨肌上提,第三个是眼角肌收缩,”下面马上有听众就开始用手推着自己的颧骨开始体验了。这个时候不停顿,听众只顾着练习体验,下面的内容就听不到了。以上这些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顿,听众就会跟不上,就会让听众耳不瑕接,就影响了讲话内容的传播,同时还让听众产生一种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感。演讲者的停顿技巧不会自动掌握,是要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怎样训练停顿?一是“一二三”。每句话之后都数“一二三”,停顿三秒。在我的教学中,这个方法非常有用。二是手势要定住。不能一直在不停的做动作。清华那位教授之说以没有停顿,就是他的手势没有停,一直在惯性的挥动,所以语速自然也停不下来。三是要站定。不要一直走来走去,身体不停,往往语言就停不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