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莲花县“十三五”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常青松松 2019-08-03
 

(2016年---2020 年)

第一章 前言

1.1编制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莲花县是罗霄山连片特困片区县,2012年已制定《莲花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3年初又制定《莲花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5年)》,为加快落实两个规划,促进片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出台产业规划,引导全县产业发展,使贫困群众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产业致富,显得尤为紧迫而必要。通过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实施产业扶贫的整县推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集成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财政资金集中投放;有利于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扶贫对象受益的关系,促进扶贫对象整体脱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与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探索实施针对扶贫对象的差别化扶持政策,探索扶贫攻坚新机制和新模式,实现莲花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总体目标。同时,在维护莲花生态安全,促进广大农民就业、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1.2规划编制过程

  为做好产业扶贫规划,莲花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产业规划领导小组会议,并成立了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小组。通过周密部署,组织扶贫和移民办、农业、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启动了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1.3规划编制依据

根据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同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关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规划。

1.4规划主要内容

   建设“莲籽、绿色水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高产油茶、优质茶叶、生猪养殖、白鹅养殖、优质果业、优质竹木”等农林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1个现代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区,同时依托玉壶山风景名胜区、努力打造4A级荷花博览园,坊楼江山村,神泉竹湖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规划期:2016-2020年。

第二章 规划区概况

2.1 基本情况

2.1.1规划范围

 全县5个镇8个乡,1个垦殖场,157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为1063.1平方公里。

2.1.2自然概况

  莲花县耕地面积1.48公顷、林地面积5.8公顷,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山区县。主要由三大地类构成,农用地比重为90.50%,建设用地为5.03%,未利用地为4.77%,其中农用地中林业用地占80.76%。莲花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1700mm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697.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4天。

2.1.3人口状况

全县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1万人,主要为汉族、另有苗族、回、黎、满、侗、壮等少数民族散居境内。

2.1.4经济社会状况

  到2014年末,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16:47:37。财政总收入达到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94元。全县规模企业发展到80家,农业增加值达到22.4亿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8%。

2.2 贫困状况

  全县13个乡镇均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15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66个村为“十三”扶贫开发重点村。2014年,全县仍有贫困人口32124人,贫困发生率达14.05%,比全省高出7个百分点。

第三章 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3.1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3.1.1扶贫产业的种类

  主要实施特色农林业产业区战略,培育壮大莲子、油菜、蔬果、水稻制种、白鹅、生猪、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产业基地,推进有机田园和四季花园建设,同时依托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大力推进特色旅游。

3.1.2扶贫主导产业的作用与效益

在国家和省的关心和帮助下,莲花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效十分明显。从2011年到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85元增加到5994元;荣获“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等称号。扶贫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在18%以上。

3.1.3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

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50多个,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县级龙头企业79家,种植基地204个,养殖基地162个,畜牧养殖小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投资28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20亿元,基地及其它投资8亿元。莲籽种植面积3万亩,中草药材、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种植基地总面积8.5万亩,其中中草药材2.5万亩,花卉苗木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瓜果种植面积2.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3.7万户,户均增收1500元。莲籽产业已经成为莲花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全县已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5个,主要包括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17家。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2.7万户,户均增收2300元。

3.2发展产业扶贫的有利条件

(1)土地资源及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率高,光照资源充足,具有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2)中央及省、市政策支持力度大。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下,莲花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速绿色崛起。以“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和封山育林工程、城乡清洁工程、环保工程为抓手,注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1.25万亩,是“十五”的2.6倍,森林覆盖率由64%上升到68%,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

(3)莲花县委、政府重视程度高。出台了《关于加快莲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莲产业发展局,制定了《莲花县莲籽产业十二五规划》。

(4)莲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莲籽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

(5)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莲花一枝枪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列宁学校等得到修缮,荷花博览园初具规模,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3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3.1产业扶贫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产业扶贫发展缓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主要是由于不能解决有效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问题。长期以来倡导的公司+农户的模式,由于企业一股独大,造成客大欺主,贫困户不能分享到合理利益。由于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利益分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贫困农户的信任和支持下降,影响了产业扶贫的持续健康发展。

3.3.2对群众增收贡献率低

产业扶贫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贫困农户区位不同、经营能力不同,居住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懂经营的贫困农户率先发展起来,居住较差的、缺乏经营头脑的农户成了新的贫困户,导致发展不平衡,引起了新矛盾;由此,极大影响莲花产业扶贫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使得产业扶贫对莲花县群众增收贡献率难以提高。

3.3.3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莲花县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莲花县很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旅游景点,在质量和品质方面很好,但由于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有限,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

3.3.4支撑体系不健全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第四章 总体思路

4.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3大重点产业(即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大力发展涉及扶贫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紧紧瞄准扶贫对象,以我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挥中介组织和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差别化的扶贫政策,使所有乡镇、全体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扶贫成果。

  党政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与有关规划的衔接,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协调行业部门将行业政策向扶贫对象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扶持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已有的主导产业,要重点打造产业链,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对扶贫对象实施特惠政策。正在培育的主导产业,注重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连接带动扶贫对象的组织建设,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尚未形成的主导产业,注重生计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村级互助资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

  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贫困程度的不同,合理确定和安排相应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重点,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县扶贫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确定或调整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和产业扶持项目要按照新的扶贫标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坚持产业扶贫项目到户。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互帮互助的扶贫机制,把扶贫对象引导到产业化经营中来,确保贫困农户受益。

  科技先导,提升能力。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优势,注重科技先导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项目,针对片区主导产业,开发、推广一批使扶贫对象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开展扶贫对象围绕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提升扶贫对象的产业参与度,通过扶贫对象使用适用技术,逐步提升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能力。

 4.2发展目标

根据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部门《关于编制“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的通知》,我县产业扶贫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按每年递增15%进行规划,其中资金分配围绕我县32124人贫困人口做文章,切实做到对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遵循“两个70%”的原则:一是70%以上资金集中用于产业发展,二是直接用于支持困难户参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70%。结合我县实际,主要将资金投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

4.3产业选择

产业选择以全县3.2124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我县扶贫办、农业、畜牧、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充分衔接,主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打造具有莲花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攻坚创新示范区。

4.4产业发展布局

1、建设油茶基地。全县13个乡镇和海潭垦殖场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种植油茶树。拟建规模10万亩。

2、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在湖上乡、升坊镇等乡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拟建设规模5万亩。

3、建设莲籽生产基地及深加工企业。按照“一园三带三区四乡镇”的规划部署,在吉莲公路、319国道、吉莲高速两旁大面积种植荷花,重点打造好连片5000亩的集观赏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荷花博览园。全县到2020年建设规模5万亩。

4、建设绿茶种植基地。在闪石乡、六市乡等乡镇,拟建规模10000亩。

5、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蔬菜冷库及深加工。在南岭乡、升坊镇等乡镇,拟建规模1000亩。

6、建设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在琴亭镇、坊楼镇、良坊镇、路口镇、六市乡等乡镇,一是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二是建设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三是建设优质麻鸭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莲花麻鸭;四是建设优质水禽生产基地。

7、建设特色水果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气候优势,在神泉乡、六市乡等乡镇,发展以水晶梨草莓为主的特色水果生产。拟建规模3000公顷。

8、建设中药材基地。以湖上乡、高洲乡、良坊镇、路口镇等乡镇,并建设药材加工和研发基地,拟建设规模10000亩。

9、建设优质竹木基地。在神泉、三板桥、路口、湖上等乡镇营造2万亩优质竹木林基地,重点营造陈山红心杉加强毛竹林的改造.

10、旅游重点抓好4A级荷博园续建工程,扩建以蜜柚、杨梅为主的百果园区,以桂花为主的苗枢以及蔬菜园区和优质水稻区,努力打造江山村、莲花村、竹湖村等9个省级分村旅游示点建设。

第五章 建设任务

5.1 特色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油茶产业

5.1.1 项目概述 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扩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5.1.2 布局  

全县13个乡镇1个垦殖场,在原来种植的油茶山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10万亩。项目覆盖157个村,覆盖农户30000户,带动贫困户1万户, 覆盖贫困人口3.2万人。

5.2第二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5.2.1 项目概述 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扩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5.2.2布局  以湖上乡、升坊镇、六市乡为主,建设花卉苗木基地5万亩,项目覆盖20个村,覆盖农户5500户,带动贫困户320户, 覆盖贫困人口1.6万人。

5.3第一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中药材、优质竹木、茶叶

5.3.1项目概述  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新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5.3.2布局   在神泉、三板桥、路口、湖上等乡镇营造2万亩优质竹木林基地, 项目覆盖60个村,覆盖农户1800户,带动贫困户3000户, 覆盖贫困人口0.8万人。在闪石乡、六市乡等乡镇发展茶叶基地1万亩,项目覆盖10个村,覆盖农户3000户,带动贫困户200户,覆盖贫困人口0.5万人。

5.4 第二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莲籽、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

5.4.1 项目概述 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新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5.4.2  布局   按照“一园三带三区四乡镇”的规划部署,在吉莲公路、319国道、吉莲高速两旁大面积种植莲基地5万亩,项目覆盖50个村,覆盖农户2130户,带动贫困户5000户,覆盖贫困人口1.5万人;

在南岭乡、升坊镇等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项目覆盖4个村,覆盖农户3300户,带动贫困户200户,覆盖贫困人口0.5万人;充分发挥我县气侯优势,在13个乡镇,柚子、 枇杷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20000亩,项目覆盖157个村,覆盖农户3500户,带动贫困户2140户,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在琴亭镇、坊楼镇、良坊镇、路口镇、六市乡等乡镇建设优质畜禽养殖基地,项目覆盖157个村,覆盖农户29600户,带动贫困户10000户,覆盖贫困人口3.24万人。

5.5 第三主导产业

建设荷花博览园,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

5.5.1项目概述 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新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5.5.2 布局   

着力建设荷花博览园1个,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规划期内要使其成为促进莲花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项目覆盖157个村,覆盖农户29600户,带动贫困户25000户, 覆盖贫困人口3.24万人。

5.6第一增收项目

发展莲籽深加工,为县级规划,性质为新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项目覆盖127个村,覆盖农户27000户,带动贫困户25000户, 覆盖贫困人口12.5万人。

5.7市场预测

以莲种植为例,2014年,全县规划种植莲籽面积稳定在30000亩左右,每亩150公斤以上,按现行比较稳定的莲籽市场价14元每公斤,共计产值在6300万元以上。

  2016年至2020年,特色农产品市场容量按现人口需求估计,仍不能满足。以SWOT矩阵来分析:

                 
  

 内部

 

   因素

  

 外部

 

 因素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1、 区域自然条件适应。

 

2、贫困农户对项目积极性高、有多年的生产经验。

 

3、已形成规模化种植。

 

4、有一定的产业深加工。

 

5、地方扶持力度大。

 

6、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市场需求量大、需求人群广泛。

 
 

1、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2、 产业种植机械化程度不够。

 

3、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4、销售相对分散。

 
 

机会(Opportunities)

 
 

SO

 
 

WO

 
 

1、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特色农产品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大。

 

2、机械投入增加,有利于减少人工成本。

 

3、市场相对稳定。

 
 

1、 加强集中销售,打入品牌市场。

 

2、强化特色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争取进入海外市场。

 

3、建立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1、 加大机械投入力度,减少成本。

 

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3、 继续增加财政扶持力度。

 
 

风险(Threats)

 
 

ST

 
 

WT

 
 

1、自然灾害不可预测性。

 

2、 其他地区种植、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 生产价格的市场波动(主要是价格上涨)。

 
 

1、在现有基础上,开拓其他市场。

 

2、 建立完善的灾难防治制度。

 

3、 引入农业保险。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户原薯销售收入。

 

2、由政府统一组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

 

  通过SWOT分析法来看,我县特色农产品在自身已有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7.1产业基地建设

  (1)以莲花村为核心的莲籽基地建设;(2)以升坊镇、良坊镇等为核心的优质苗木基地建设;(3)以坊楼镇、琴亭镇的养殖繁育和茶叶基地建设;(4)以琴亭镇、荷塘乡为中心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5)以荷花博览园、莲花村、竹湖村、江山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建设等

5.7.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强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同时注重县乡公路与周边县区的衔接,打通“断头路”,实现区域内农村公路网络化。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成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

  加快推进乡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贫困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一批渠系配套工程、田间水利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稳定粮食产量。

实施土地整理和农田改造。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在有条件的乡镇加强耕地质量检测,稳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提升”和耕地质量保护项目。

加强荷花博览园建设。搞好荷花博览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品种莲的种植,引进莲籽深加工技术,延伸莲产业链,并建立莲产品交易平台。

5.7.3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培育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步形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提高农民生产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划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个。

5.7.4扶贫对象的能力建设

  以提高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围绕生产基地建设所需的生产技能,发挥各行业部门技术力量的优势,整合社会培训力量,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国家的各种帮扶措施之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的提高和各种技能提升十分重要。围绕贫困户自身能力建设,组织涉及种植、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餐饮等技能知识的培训班。2016到2020年,计划培训30万人次。每一户贫困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得到培训。在全县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建设农业技术服务站一个,为本村人员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5.7.5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在我县建成莲产品科研机构,负责对全县种植和生产的莲籽品种进行品种开发以及产品深加工研制。

5.7.6龙头企业建设

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形成一批产业发展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全县贫困人口都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来。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措施,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贫困家庭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贫困发生率降到10%以下。

5.7.7营销体系建设

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的立体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产前签订单,产中推技术,产后抓营销”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全县扶持建立各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县城建立产品集散中心,构建产、供、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

5.8建设项目和投资一览表(附件2)

第六章 投资估算

6.1项目建设投资汇总与资金来源来(附件3

6.2年度投资计划表(附件4

第七章 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

规划涉及项目的实施促进片区产业效益的提高,必将显著提升整个片区经济效益:一是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等产业项目实施后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二是灌区建设、土地整理、种植结构调整等农田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生经济效益;三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形成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片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7.2扶贫效益

扶贫攻坚是本规划的重要任务,项目的实施将产生显著的扶贫效益:一是产业扶贫建立脱贫捆绑机制,抑制返贫发生;二是提升扶贫对象能力,注重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了就业;三是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是片区内贫困人口从6.28万人降至1万人,扶贫对象占农村户籍人口比重降至10%以下。

7.3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旨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项优惠政策向片区倾斜,维持社会稳定,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共同繁荣: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多形式、多渠道对人民群众进行产业扶持,走可持续、共同发展之路,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三是积极进行实用技术等行业能力培训,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经济收入创造条件,扩大就业面,促进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四是整合资源,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实现片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7.4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区科学利用现有土地和自然环境资源,充分利用本地荒山荒坡和树林、草地的空隙,种植或养殖适宜的特色动植物;通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科学管理,减少废弃物产生与排放,做到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在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通过科学规范的人工管理和合理开发,扩大特色种养、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土地的利用更趋于合理,荒山荒坡得到科学开发利用,植被面积增加和扩大,水土流失减缓,土壤侵蚀减少,抗御气候灾害能力增强,促进土地的可持续管理,项目区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第八章 风险防范

8.1市场风险及其防范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市场物价波动的变化和某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对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投入产出比等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而在投资安排中预留了10%的资金,以解决市场物价波动和不可预见因素给项目投资带来的缺口;同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调整某些项目的投资额、投资构成、投资方式,保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促使项目实施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8.2技术风险及其防范

项目的实施中,由于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灾害的产生可能带来各种损失,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影响项目实施的成果。因此,制订科学可行处理预案,提前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理的物资与技能准备。在灾害来临时正确应对处理,努力将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项目的实施管理中,要严格按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展生产与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协调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产业发展的设施保障;通过科学的手段降低产品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

8.3资金风险

本规划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扶贫资金,因此资金方面的风险很小。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的信贷资金、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社会扶贫以及整合其他渠道的资金,通过适当控制规模,可将风险降至合理范围。

8.4效益到户方面的风险及防范

建立效益保障机制,农户或合作社种植前与企业签订“保价”收购合同,由企业承担主要风险,贫困农户的利益能够得到根本保障。

第九章 规划实施

9.1规划实施

9.1.1加强组织领导

 莲花县人民政府对规划编制与实施负总责。莲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莲花县有关单位负责本规划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各乡镇人民政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完成规划任务。

9.1.2落实责任

县属各部门,特别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和具体任务,合力推进《规划》的实施。

9.1.3政策保障

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片区内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中央财政有关专项转移支付向片区内重点区域倾斜。中央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扶持。

税收政策。对片区内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类企业,减按国家相关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片区内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以及符合我县实际的国内外投资,我县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金融政策。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搭农户融资平台,多方面拓宽发展融资渠道。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出资引导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以及通过资本金注入和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方式,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层服务网点,创新险种和服务机制,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

投资政策。中央投资向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向片区倾斜,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适当提高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片区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对区外企业投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在项目核准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土地方面的优惠。

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在投资管理上予以优先考虑,在用地、信贷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9.1.4监督检查和评估验收

凡是涉及到产业扶贫的项目,从项目规划、实施以及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县扶贫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至少要派一名相关领导,联合审计、纪检、监察等单位,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最后的项目验收过程,必须有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估,然后作出结论。

9.2机制创新

9.2.1运营机制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在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推行行政问责制。

  强化和创新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把农民最急需、最想办的产业放在规划的首要位置。防止和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问题发生。

9.2.2双70%机制

   依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资金安排的“两个70%”,一是70%以上资金集中用于产业发展,二是直接用于支持困难户参与产业发展的资金到达70%。

9.2.3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与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合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保护价。瞄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完善产业建设项目到户扶持机制。探索各类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的合作机制。在土地流转中要尊重贫困户的意愿,保证贫困户的基本权益。产业基地要组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招收员工时要优先吸纳贫困户。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9.2.4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机制

  实施“普惠+特惠”产业扶贫利益导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最贫困家庭的困难。在规划阶段以关注最贫困乡镇、最贫困家庭为重点,整合普惠政策资源,通过“普惠+特惠,关怀暖民心”项目的开展,将产业扶贫项目导向融入大扶贫体系,以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9.2.5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总体要求》、《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等要求,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构筑莲花生态屏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9.3 加强项目管理

9.3.1严格项目管理程序

  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农业、林业、旅游、审计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产业扶贫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项目启动实施后,县、乡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物资采购、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分阶段评估项目实施对项目区社会发展、环境改善、观念更新、能力提高、脱贫致富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定期提交监测报告和报表。从县到乡镇,建立统一的项目监测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9.3.2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

   在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进行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对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进行全程监理。保证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扶贫效益。

9.3.3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开展项目财务管理,设立独立项目资金管理专户,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县、乡项目办均要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负责本项目的会计核算、提款报帐、资金使用流向和调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等工作,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本规划的有效实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