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老圣人与桩功(helen)(胡学研分享)

 隐士的书屋 2019-08-03


(2018-12-26 17:28:36)
老子启示人们,站桩即是修炼欲无其欲,心无其心的愰愰惚惚状态,此正是经络通、百脉畅、气血自然,身体诸神各归其位的最优状态。
作者:胡学研

《庄子·田子方》描述了两千多年前老子站桩的情形。

孔子去拜见老聃,老聃刚沐浴完,正披散着头发等待晾干。他一动不动,凝神寂志,看起来似乎没有生命的枯木桩一般。孔子在门下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孔子说:"是我的眼花了,还是真的这样呢?刚才看到先生的形体一动不动像是枯树桩,仿佛灵魂已经离体,辞别了人世"。

老聃说:"我刚神游了无始的宇宙浑沌之境。"

孔子说:"您这话是何意呢?"

老聃说:"无始的宇宙混沌之境地呵,无法用人类的言语阐述明白,我只能试着为你说个大概。"

"无始宇宙浑浑沌沌,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寒冷之阳气从天而降, 炎热之阴气从地升起,阴阳二气交汇融通,演化万物,万物演绎形成了自然规律"。

"天地间似乎有一个神秘的总设计师在默默操劳,主宰万物此消彼长,此盛彼衰,此隐彼现;太阳寻迹渐变,月亮圆缺交替;生从何来?死归何处?生死循环不已。起点既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可这位神秘的设计师却从不亮相也从不邀功。他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道"。

孔子说:"请问先生如何修道?"

老聃说:"由修道而得道,那才是美中之最,乐中之极。 精神进入至美至乐之境地,便是至人。"

孔子说:"愿闻其详。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老聃说:"要安于常态。你看那些食草的动物,它们从不惧怕迁移,只要有一片草地, 在哪里都能生存;还有那些水中的生物,也从不惧怕迁移,只要有一片水域, 它们很快就能适应环境。环境虽有一些小的变化,但基本的生活条件(常态)没有改变,它们安于现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喜怒无常。这就是安于常态。由此可知,低等动物也是安于常态的。

什么是宇宙天地的常态呢?天阳地阴,二者演化万物,万物同根。根就在于阴阳平衡。这便是宇宙间生命之"常态"。

修道寻根 ,认同一切生命,悟到万物不但同根,而且同体。这样便能洞见小我之上有个大我---宇宙生命,既是"常态"。

低等动物尚能安住于常态,何况人类呢。从宇宙生命这个大我的高度来看,我们人类自认为最宝贵的四肢和胴体、五脏和骨胳就像尘垢般无足轻重;生与死也不过如昼夜交替一样自然,又何必萦怀!明白了这个"常态"之理,你又怎会为些许小事计较不休,喜怒哀乐于胸间呢?

至于"福祸与得失"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明白所谓富贵荣华不过是暂存身上的污垢,被我清洗了,就好比除掉一身的污泥。作为个体生命,"我"的价值表现在宇宙生命之内:"我是至美的,我是永恒的,我无所不能,我无所畏惧"!

老聃接着说" '我'的生命会改变形像,但永远不会失去。无论形体怎样千变万化,'我'的生命永不会有终点。晓知了这些真理,那还有什么发愁的事呢?至乐,即乐之巅。所谓达到精神至美至乐之境,得道之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站桩,需要时刻保持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平静之心,只有安于天地之常态,才能洞察宇宙之真谛,成为一个证道的"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