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預告:徐文兵講黃帝內經——素問序 一

 为什么73 2019-08-03

黃帝紀年四七一六年

陽曆己亥年辛未月壬申日

陰曆七月初三

西曆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內容提示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

釋縛:把綁在人身上的繩索、枷鎖打開。

解和釋的區別。

脫艱:從艱的環境中解脫出來。

全真導氣:保持天賦的一切,沒有人為的扭曲變形。

黎元:老百姓。

壽:活得長。

仁:仁者愛人。

羸:瘦弱無力的樣子。

劣:天生殘疾,或後天餵養不當、營養不良。

安:不危、不險。

如果不是祖先為我們傳下來的這些濟世救人的道法術器的理論和方法,誰也辦不到這一點。

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誌》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孔安國:西漢著名歷史學家,經學家。

三墳五典:從伏羲、神農、黃帝傳下來的歷史經典。

王冰距黃帝三千多年,一代一代人,講授、授受和學習還存在。

中醫傳承,非其人勿授。

師氏:不可考,有人說是管理教育的官員,也有人說是王冰的一位老師。

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共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字越少,背後想象的空間越大。

趣:抽象思維的層次。

量變叫變,質變叫化,化蝶。

死生之兆彰:預測、預後、診斷。

把一些很深、很悠遠的東西講得很清楚。

一張紙撕開叫契;一個模型剖開兩半叫符。

契和約:對天地、日月變化的刻畫、約定或期待。

按照《黃帝內經》經文學習,去預測、實踐,有了信,帶來一種預測、應驗,形成一種契約。

每句話都有根據。

忒:差錯。不忒,沒有差錯。

《黃帝內經》是所有研究道家養生、防病治病,康復,道法術器的本源。

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乎詁訓,未嚐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

天機:天賦的靈感或本能。

機:指一個時間點。

妙:心神理解的那些看不見,甚至無形無質的東西,產生的感應叫妙。

識:抽象思維能力。識人,對這個人的人性、人品有一種抽象概括。

玄通:閉上眼睛,感覺那種無形、無質的境界。

蕆(chǎn)謀:完備的、足夠的智慧,生而知之。

訓詁:考證每個字的來源,字形結構,研究漢字的最基本方法。

標格:讀書應用到實踐中的一種風範。

除了天資,還有學習方法,有路按照行路方向走,有門就從門進出。

微:看不見,但是存在,空氣。

隱:隱藏,躲在後面。

目牛無全:一種境界。

研究內經不僅要深入,還要跳出來學和習。

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讚,而命世奇傑,時時閒出焉。則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達到這種境界,只要動手就能有感應,如有神助。

千百年來,每一代都會誕生出一些名醫。

這些人的貢獻不光是繼承,而且用《黃帝內經》的理論適應新的時代和環境,解決新的問題、疾病和麻煩。

蒸人:老百姓。

中醫的傳承就像樹木一樣,先開花後長葉,葉子出來再孕育果實。

根據時代推演,有次第,一步一步傳承。

遞:音dì。

聲實相副:基於《黃帝內經》學下來的學問很扎實,獲得的聲望、取得的成就是名實相符的。

中醫這種傳承教育的結果,也是老天爺給他們的關照。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

弱齡:年輕時候。

夙:平素。

龜鏡:人生的一種指南,讓你少走彎路,不走邪路。

紕(pī):缺漏。

繆(miù):有錯誤。

流行的各個版本,存在一些缺漏和錯誤,有些篇目重疊,起了不同的名字,但內容重複;有些排序不倫不類,沒有次第。

傳到現在,本義和現代有很大差異。

讀都不容易,依照施行更不易,傳播也難。

經過上千年的傳承,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弊端。

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都為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闕。重《合經》而冠《鍼服》,併《方宜》而為《欬篇》;隔《虛實》而為《逆從》,合《經絡》而為《論要》;節《皮部》為《經絡》,退《至教》以先《鍼》。諸如此流,不可勝數。

有的是一篇內容重複出現,用兩個名稱;

有的是兩篇內容合併不分,歸在一起,一個名稱;

有的君臣問答還沒結束,下文設立另一個篇名;

還有的文句脫落沒有補上,說成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空缺。

具體問題:

重複出現的《合經》篇,標《鍼服》名稱;

《方宜》合到《欬篇》;

分隔出《虛實》的一部分,放到《逆從》;

把《經絡》合併到《論要》篇;

節取《皮部》一部分作為《經絡》篇;

把《至教》篇放到後面,《鍼》放到前面。

且將升岱嶽,非逕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乃精勤博訪,而并有其人。曆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羣疑冰釋。恐散於末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尋注會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而已。

岱嶽:泰山。

扶桑:傳說中隔著大海的仙境。

詣:音yì。

想爬泰山,沿著登山路走;想去海上仙山,坐船去。

懷著這些疑問,訪問很多人。

用了十二年時間,理順頭緒,決定了增刪,完成了平素的願望。

得到的秘本是《陰陽大論》。

不敢私自密藏,把我的研究成果和老師傳的東西整理出來,加上註解注音標點斷句,成為一種教學的資源。

勒:古代線裝書,線勒出來。

希望人們得到這本書以後,明白《黃帝內經》傳承的經過,源頭在哪兒。

尋注會經:用經典解經,找各種資料釋經,幫助大家理解古意。

童蒙:年少無知的人,給他們以啟蒙。蒙蔽在內心、遮蔽的東西打開。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關注頭條號

開啟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