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管里发现了结石,怎么办?

 昵称65623025 2019-08-03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

首先,需要告诉您的是,不必惊慌,要第一时间明确结石所在的具体部位,是在肝内胆管还是肝外胆管?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你在体检做肝胆彩超的时候被医生提示发现肝内胆管结石或提示钙化灶,这个时候大可不必慌张,因为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不需处理。如果是你在上腹部慢性疼痛的时候检查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话,就要综合评估一下来选择用药观察还是手术治疗,具体参见我的前期文章: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选择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发现结石位于肝外胆管结石。这种情况就要相对麻烦一些,因为通常需要入院治疗。

目前,肝外胆管结石多数是胆总管结石,有的是首次发病的,有的是胆囊切除后再发的,多数人群会有腹部疼痛的症状。典型的病人是在剧烈腹痛后发现皮肤和眼仁变黄了(巩膜黄染),然后来医院就诊查出来。我通常把这种身体变黄的情况叫做“轰轰烈烈的黄”,一般是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而“静悄悄的黄”是可怕的,多半是肿瘤的可能性大。

当前,关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主要看具体的胆管宽度以及结石的大小位置来选择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ERCP方法治疗两种。

有一个背景知识需要了解一下:胆总管开口处有一个特殊的解剖结构叫Oddi括约肌(图1中篮圈的部位),它相当于胆道和胰腺与胃肠道连接处的阀门,可以保护胃肠道的内容物和细菌逆行进入胆道和胰腺引发感染等疾病,所以非常的重要!

                          图 1

正因为有Oddi括约肌的存在,使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更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内科治疗方法ERCP,中文全称叫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说的简单一些就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和胃镜检查差不多,经口进入内镜),然后找到Oddi括约肌所在的十二指肠乳头,进行Oddi括约肌的切开,然后进入胆总管,用网篮或者球囊将石头牵拉出来(图2),它的主要优点是:基本不受胆总管内径限制,患者不必开刀手术,理论上创伤更小,其次,胆道没有切开,术后医源性胆道狭窄发病率低;缺点是:费用高,存在取石失败、诱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可能、Oddi括约肌切开损伤可导致逆行性胆道感染以及结石复发。关于Oddi括约肌保护的重要性,一直是内外科医生的争论焦点!

                        图 2

下面,介绍一下肝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通常有两种手术方式,即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目前,国内具备一定水平的肝胆外科中心的大部分病例都会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联合胆囊切除的叫做LC+LCBDE,不合并胆囊切除的叫LCBDE,后者简单的说法就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也就是通过腹腔镜做胆总管切开,然后利用胆道镜进行术中取石,最后将胆总管缝合,有时放T管引流或者内支架引流,术后一定时间内将T管或支架予以去除。这种手术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损伤Oddi括约肌,此外,取石成功率高、基本可以规避术后胰腺炎风险、胆管内直视下探查更准确、可同时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等都是它的优点。当然,它也有缺点,主要是:不适用于胆总管内径在8mm以下的病人,因胆管切开,所以有导致医源性胆道狭窄的可能(关于这点,目前部分病例术中可通过胆囊管进入取石,不切开胆总管,进而规避此风险)。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无法耐受全身麻醉以及经历多次胆道手术的复杂情况,传统开腹手术依旧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

有鉴于此,在临床上,对于胆总管内径在8mm以上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只要身体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我们通常推荐腹腔镜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