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8-03

“兵贵‘拙速’,要非临战而能速胜也,须知有个先着在,‘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也。

点评:出自王阳明对《孙子兵法》的评价。王阳明对《孙子兵法》的每一篇章都有点评。对于作战篇他进行了如上点评。对于《孙子兵法》里面所讲的兵贵速的思想,王阳明理解为不是临到战场时的速胜,而是要在开战之前多谋划,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才能取得最快的胜利。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意思是面对战争,要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衡量,比较双方条件、考察实际情况。一是政治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度纪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军事实践家王阳明对《孙子兵法》的《始计篇》“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情有独钟。他说,这里面有多少不可言说的奥妙啊!“孙子开口便说“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此中校量计画,有多少神明妙用在,所谓‘因利制权’,‘不可先传’者也。”

比如谈到“兵,诡道也”,王阳明认为,这并不是说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搞阴谋诡计,而是在战争没开始前就好好筹备、谋划。“谈兵皆曰:‘兵,诡道也,全以阴谋取胜。’不知阴非我能谋人不见,人目不能窥见我谋也,盖有握算于未战者矣。”

王阳明还在其他多个场合提到了这句话,罗列如下:

评价《攻谋篇》时,王阳明说,最上等的用兵方法,就是事前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设法取胜而已。“‘上兵伐谋’,第校之以计而制胜之道而已。”

评价《虚实篇》时,王阳明说,苏洵说的“有形势,便有虚实”,大意就是比较分析双方条件,考察实际情况后,就能知道敌人兵力分布的虚实;知道虚实之后,就能够避开敌人兵力集中的地方,攻击兵力薄弱的地方然后取胜。“苏老泉云:‘有形势,便有虚实。’盖能为校计索情者,乃能知虚实;能知虚实者,乃能避实击虚,因敌取胜。”

在评价《军争篇》时,王阳明认为,趁敌人士气低落衰竭的时候发起攻击、凭借治理、凭借镇定、不要截击、不要主动攻击、不要从下向上攻击、不要迎面攻击,这些《孙子兵法》里面的说法,都是所谓比较双方条件、考察实际情况,也就是审时度势。“而必申之以避锐击惰,‘以治’,‘以静’,‘无要’,‘无击’,‘勿向’,‘勿逆’等语,所谓‘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者,审也。”

从这些评论来看,王阳明从《孙子兵法》里获得的最大启发,不是阴谋诡计,也不是速胜,而是在开战前对交战双方的综合情况进行仔细剖析,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面对江西南赣地区土匪横行的情况,王阳明分析道,每次土匪为患的时候,官府从远处调集军队,比如广东的狼兵。但等到军队到了,土匪撤了,军队走了,土匪又重新来了。“东奔则西窜,南捕则北奔。”所以匪患一直不止。多省交界处,虽然军队的声势浩大,但事、权不统一,彼此推诿,难以处置。针对这种情况,王阳明就地取材,从相邻省份各县抽调精兵强将,加以统一培训,统一指挥,明确赏罚制度。同时,王阳明还发现,有些土匪藏匿在民众之间,难以识别,还经常给其他土匪通风报信,造成剿匪的困难。于是他采取措施将十户人家组成一个小组,每天傍晚派人“查户口”。一旦发现某个小组通匪,十户人家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王阳明的“十家牌法”。

各个方面的充分准备为之后的军事行动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一些读者将主要目光集中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的战斗细节,其实最重要的胜利原因在于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于准备工作之前的详细考察,即“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人们往往容易看到运动员精彩表演以及得奖的一幕,而容易忽略其前期的艰苦细腻的准备工作。二级市场投资者,花了太多时间在股票价格波动的开盘期间,往往忽略了投资之前的调研、分析、整理、判断的准备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