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繁华都市是一种景致; 奇山颠峰是一种景致; 民俗村落也是一种景致。 那么,民俗村落中那些古老的石磨 便是另一种景致了。 耐人寻味,值得一赏。 赏之,才能感知其之真谛。
▲ 石磨桌子 ▲ 石磨水景 ▲ 石磨花架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粒、浆的一种原始机械。与石碾子配套使用。石磨由磨台、磨盘组成。使用时用人力、水力或畜力,在黄土高原区,普遍用畜力,即,给牲口套上套簧,戴上“蒙眼”,由一根木棍衔接套簧与磨盘,驱使牲口围着磨道环形拉动。人们将所磨粮食倒在磨盘上的石孔处,使之随磨盘转动而磨碎。 石磨是很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我国,石磨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黄帝、尧舜时代就已经“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制,万民以济”,大量的出土文物已确证,石磨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并使用了。 关于圆形石磨的发明,据《世本》记载,是和春秋战国之际的公输般(即鲁班)有关的。磨的用途当然是磨谷物,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磨棒一端还留有红色粉末的痕迹,因此专家推断石磨的最初用途是用来磨矿石粉的。 石磨不仅是一种农用工具,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但是,一直以来,石磨的符号象征作用却被遮蔽了,没有受到广泛关注,而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在北欧神话中,安姆洛迪拥有一个神奇的石磨——一种手推的圆形石磨,据说每天都能碾出大量黄金和各种珍宝。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主题是三宝的制造、被夺和找回,三宝就是一种带来财富的神磨。有磨就有丰收,就有财富。 另外,磨的不停运转常用来象征宇宙运转、世界运转、以及危险的旋涡等,而周而复始的拉磨工作正是沉重苦力的代名词,这在荷马史诗《奥德赛》、《圣经》中有关大力士参孙的传说、以及中国的《孟子》及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磨中间的立轴又成为支柱的象征,这在日本、中美洲和新西兰毛利族的传说、北印度文学最古老的作品《咒文吠陀》中都有记载;更有学者桑提拉纳和戴程德在他们的著作《哈姆雷特的石磨》中, 综合各民族的神话,把石磨作为宇宙机制的一个象征,认为它传递出了“岁差讯息”。总之,石磨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启了人类灵感之门,让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为人类文化涂上了多彩的一笔。 如今,石磨作为石器装饰品广泛出现在田园风格的庭院之中。但你知道吗?摆放石器是有很多讲究的,最好是不要随意摆放。 镇宅石磨盘应该摆在大门的右边。一般石磨最好选择平放置,既科学又便于使用。庭院白虎方不要有花架(白虎动,小孩变坏),或多种花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