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伍 室内温度 15分26项 此处“室内”主要指卧室、起居室、卫生间、盥洗室、浴室、文娱与健身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楼梯间、走廊,及其它人体长期逗留的区域。 人体对室内环境的体感是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等多种因素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规范规定: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冬季的热舒适对应的温度范围为:18℃~28.4℃。湿度在15%~55%范围波动。空调供冷时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热舒适的温度范围是22℃~28℃。(另: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长寿之乡,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是20℃左右,可见这个温度利于长寿) 当设置集中空调系统时,房间应保持透气。如果采用频繁开关窗的方式,增加老年人的行动负担且不节能。所以当设置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新风系统,且主要房间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³/h的新风量,最小换气次数宜为每小时2次。 老年人体质差,对室温要求较高,供暖室内设计温度适当提高;老年人冬季喜欢室温高一些,夏季不希望室温过低。供热室内相对湿度不宜小于30%;风速较高对休息状态的老年人影响较大,故床及固定座椅处风速应严格控制,不大于0.2m/s。 二 人体感觉: 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24℃至27℃,最低不宜低于22℃,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5℃,夜间空调不应低于24℃,空调最好不要全天开,容易得空调病。 人体在室内感觉舒适的最佳相对湿度是40%~60%(低于20%即为干燥,高于80%即为潮湿),在冬天,我国北方采用火炉或暖气取暖,室内空气被加热会导致室内相对湿度降低,因黏膜纤毛的运动就会变得十分缓慢,于是灰尘易粘在黏膜上,刺激咳嗽,不利于排除病菌,从而导致人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出现口干、唇裂、流鼻血等现象。 实验表明,当环境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50%,气流速度0.15米/秒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反应最为良好;若考虑到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22℃,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平常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 除此之外,人体最适宜的温湿度还与年龄有关,一般老年人怕冷,室温可以适当提高。冬天温度为20至25℃,湿度为40%至60%;夏天在装有空调的室内,为26至28℃,湿度为50%至70%时,老年人会感到最舒适。 三 温度控制与检测: 1 室内温度的控制,主动项在于项目的选址、建筑布局、建筑技术与具体工程做法。良好的位置与建筑朝向、建筑布置及技术设置,可为室内温度与人的感知创造一个良好的先天性条件;温度的被动控制是由建筑设备通过技术控制,可达到统计学上的人体良好的体感。 2 测量位置老人经常驻留处(如床、座椅等),并应优先选择窗户附近、门进出口处、冷热源附近、风口下和内墙角处等不利的地点。 3 测量位置距墙的水平距离应大于0.5m。 4 垂直温差(指居室中央地面以上0.1米处的气温与距地面以上1.5米处的气温之差)应小于3℃。水平温差(指居室内1.5米处各点的气温之差)以不超过2~3℃为宜。 5 吹风感应分别测量人体头部/肩区域,脚踝和下腿区域。 四 试评分(总分15分26项),可按以下情况考虑: 1 建筑朝向、通风与遮阳、门窗设置、外墙保温节能等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要求。(5分5项) 2 主要房间是否设置供热、供冷系统,并符合表中规定温度要求。(4分8项) 3 老年人用房长期逗留区域,是否设置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并符合表中规定参数要求。(2分5项) 4 设置集中空调系统时,是否设置新风系统,且新风量和换气次数符合要求;(1分2项):主要房间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³/h的新风量,最小换气次数宜为每小时2次。 5 室内温度与相对湿度,是否在人体感觉舒适的范围之内。(1分2项) 冬天温度为20至25℃,湿度为40%至60%; 夏天空调的室内,为26至28℃,湿度为50%至70%。 6 室内温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1分2项) 垂直温差小于3℃;水平温差不超过2~3℃。 7 室内空气流速、出风位置是否满足要求。(1分2项) 流速应在:0.15米/秒~0.25米/秒范围内; 出风方向应避免:人体头部/肩区域,脚踝和下腿区域。 陆 室内光照 15分66项 一 解释: 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卫生基本要求,居室需要具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老年人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室内,因此老年人用房的采光就非常重要,应确保居住用房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日照;老年人的视力及行动能力变弱,光线太暗与太亮都不适宜,所以应注意为保证老年人日常活动创造良好的光环境条件,方便老年人识别、活动,降低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可能性;老年人卧床时间较长,应避免东晒、西晒、眩光、紫外线等对老年人产生不利影响。 二 行为视觉特征、感受及设置: 年随着人年龄变老,视力也大不如前,对颜色识别也变差,容易引起老人的误判而发生意外事故。研究发现,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尤其对紫色、蓝色、绿色等冷光色辨识困难,容易将白色看成黄色、青色看成黑色。不适当的照明或色彩也不利于老人控制情绪,有认知障碍症的老年患者还可能导致亢奋或抑郁。 对老人而言,方便生活与安全保障同样重要。合适偏高亮度的间接照明可以保证光线均匀分布,避免视觉混乱。如:老人起居室设置灯线槽,厨房做柜底灯,将不透明的灯罩装在灯泡下部制造间接光线。台灯可选择能调光及光照方向的,老人可自行灵活调整。使用老人容易识别的黄色、红色光谱,暖色系列色谱可引起心理联想,老人会感到温馨。空间变化之处可选对比色,以帮助老人提高对环境的辨识力,促进空间认知,避免磕碰、摔倒。还应注意水池上方、卫生间化妆镜和盥洗池上方等部位照明设置。但应注意明暗对比强烈或颜色过于明艳也不适合老人的实际情况。 对老人来说,自然光和人工照明都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影响老人睡眠,很多房间窗帘做成厚重的深色,但这在白天并不能通用。可加装一套纱帘或百叶窗,阳光刺眼时打开,既能让阳光自然柔和地照进室内,又可防止炫光。 在人工照明中,还应注意控制安全性、方便性、节能性等要求。 三 基本规定: 1 采光标准值为距地面0.75m处参考平面。 2 室内采光和照明,应根据老人生理生活特性、中国采光气候分区、建筑朝向、室外建筑阻挡、开窗位置与形式、窗地比、透光材料、遮阳措施;室内空间类别与性质、照明方式与种类、光源、照度、色温、均匀度、显色性、炫光控制、反射比、辅助装置、节能等方面来确定。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实施与运营。 四 试评分(总分15分66项),可按以下情况考虑: 天然采光(7.5分,共计22项) 1 建筑主要朝向应避免西向;(0.5分1项) 2 建筑间距应符合规划、防火、卫生要求;(0.5分1项) 3 除储藏间及特别要求房间,所有房间应有天然采光与通风;(0.5分1项) 4 居室及起居室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时数2h;(0.5分1项) 5 主要房间窗地比应符合下表要求:(0.5分2项) 主要老年人用房的窗地面积比 6 老年人使用的交通空间应清晰、明确、易于识别,照度不宜过低;(0.5分1项) 7 老年人用房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0.5分1项) 8 应为窗户清洁和维修创造便利条件;(0.5分1项) 9 老年人卧室、起居室室内天然光照度不应低于300lx,阅读书写区域450Lx,卫生间150lx;(0.5分3项) 10 房间内视野范围内照度分布应有一定的采光均匀度,不宜明暗对比强烈;(0.5分1项) 11 应采取减小眩光的措施,如:(0.5分4项) ① 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 ② 作业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 ③ 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 ④ 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12 应注意光的方向性,应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从而影响视觉功能。(0.5分1项) 13 需补充人工照明的场所,照明光源宜选择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从而易于颜色识别。(0.5分1项) 14 宜消除或限制紫外线辐射、限制天然光照度值过大。(0.5分2项) 15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从而节约能源。(0.5分1项) 人工照明(7.5分44项) 1 照明方式多样性:是否根据空间类别及老人特征,综合考虑及分设一般照明、分区混合照明、重点照明、局部照明。(如:顶灯、壁灯、台灯、地灯等分别或组合设置在合适的位置)(1分4项) 2 照明类别完整性:根据使用功能,是否设置正常照明、备用照明、应急照明、疏散照明等。(如:日常生活照明、停电备用照明、消防疏散照明等是否设置)(1分4项) 3 光源:是否根据照明空间不同、光源显色性、启动时间要求等要求选择不同的光源。(如:光照下物体显色的辨识度、启动时间、不同种类的光源是否合适)(1分3项) 4 灯具:是否根据配光要求、炫光限制、灯具效率或效能、触电防护、环境要求等选用不同的灯具及其附属装置。(如:照明舒适性、节能性、漏电保护、方便性、与环境协调性等)(0.5分5项) 5 照度设计考虑因素应包括:识别对象精细度、作业时间、移动对象、操作安全、对象与背景对比度、失误操作损失度、视觉能力、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灯具擦拭与维护系数等等。(如:根据不同功能设置不同照度、照明的强弱、灯具的维护、随着时间灯具的照度的衰减性等)(不计分4项) 6 眩光改善与控制,如:(0.5分7项) ① 考虑遮光角,限制灯光直射方向; ② 限制亮度值; ③ 应将灯具安装在不易形成眩光的区域内; ④ 可采用低光泽度的表面装饰材料; ⑤ 应限制灯具出光口表面发光亮度; ⑥ 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50lx,顶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lx。 ⑦ 反射光线与投射光线的比值不宜过大,(如顶棚镜面,地面反光过大) 7 空间照度值应符合表下表规定。光源宜选用暖色节能光源,相关色温小于3300K,显色指数宜大于80,眩光指数宜小于19。(1分9项) 注意:老年人卧室床头阅读区域300lx;老年人书写阅读500lx。 8 居室、单元起居厅、餐厅、文娱与健身用房宜设置备用照明,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的10%。协助疏散场所不应低于5lx。(0.5分1项) 9 建筑出入口、阳台是否设照明设施。供老年人使用的盥洗盆或盥洗槽、厨房操作台是否设局部照明,居室的门外可增设局部照明。(0.5分3项) 10 居室至居室卫生间的走道墙面距地0.40m处应设嵌装脚灯,居室的顶灯、长过道的照明宜采用双控开关两地控制。(0.5分2项) 11 照明开关应选用带夜间指示灯的宽板翘板开关,安装位置应醒目,且颜色应与墙壁区分,高度宜距地面1.10m。(0.5分1项) 12 一般照明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宜选择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节能)(0.5分1项) 柒 室内噪音 5分17项 一 老人的声环境: 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所以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功能空间组织都是最后噪声大小的重要原因。噪声振动对老年人的心脑功能和神经功能系统有较大影响,并引起不悦。所以建筑应在符合声环境要求并做好噪声控制的同时,尽量营建适合老年人的声环境。 老人睡眠轻,容易被吵醒,为了让老人睡得舒服,减少翻身次数,应增加房间静音效果。 老年人偏好安静的自然声,如鸟鸣、流水声、风铃声、昆虫和蛙的声音、水波声等,其中,流水声的平均评价显著较高。可能的原因是:流水声低频的成份较弱、有较大的动态范围。而摩托声、空档发动机、施工噪声、做广告的车辆和饭店的卡拉OK声,则会引起不适。 二 良好声环境的建设应注意之处: 1 用地远离噪声源,设置绿化隔离带或声屏障。 2 建筑功能布置合理分区,噪声产生设施(如停车场、活动场地、发电机房、冷却塔、热泵机组、水箱间等)与安静房间远离或前者设置在地下,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隔振措施。 3 安静要求较高的建筑,设置于主要噪音源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且有一定距离(如25米)与遮挡(植物、其它建筑、屏障等)。 4 居室、休息室不应与设备用房、洗衣房、电梯间及井道等房间相邻布置;若是改建,应设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5 安静房间上下左右属于同一类型房间,不应与文化娱乐设施、餐厅等同区设置。 6 居室、休息室(厅)布置在背噪声源的一侧。 7 走廊两侧配置居室时,相对房间的门宜错开布置。 8 隔墙选用合适材料,且应砌筑到顶,不留缝隙。隔墙或楼板与玻璃幕墙、窗之间的缝隙应使用有相应隔声性能的材料封堵。 9 管道、设备等有可能传声的物体,不宜设置在安静房间隔墙上。 10 楼板、隔墙上的孔洞,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 11 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宜做隔声包覆处理。 12 居室之间的送风和排气管道,应采取消声处理措施。 13 机电服务设备,宜选用低噪声产品,并进行噪声与振动控制。 14 空调系统应降低风管中的风速,设置消声器,选用低噪声的风口。 15 拉抽、柜门的开启应选静音处理过的配件。 16 可在大音量空间顶棚、墙体等其他位置安装吸声材料。(如:玻纤吸声板、三聚氰胺泡沫(防火)、穿孔铝板、穿孔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和木丝吸声板等) 17 防楼板撞击声可楼板上铺装弹性地面材料,还可在楼板下设置隔声吊顶。 18 门、窗选用合适的隔声材料。 三 试评分(5分17项)可按以下情况考虑: 强条,若违反本条,此大项为0分:老年人居室和老年人休息室电梯井道、有噪声振动的设备机房等相邻布置。(若为改建,需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 1 建筑场地声环境噪声限值:(0类1分,1类0.5分,2类0分;2项) 场地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 2 老年人用房室内允许噪声级:(1分,一项不符扣0.5分;4项) 老年人用房室内允许噪声级 3 房间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房间与走廊之间的隔墙的空气声隔声性能:(1分,1项不符扣0.5分;6项) 房间之间的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注:Ⅰ类房间——居室、休息室;Ⅱ类房间——单元起居厅、老年人集中使用的餐厅、卫生间、文娱与健身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等;Ⅲ类房间——设备用房、洗衣房、电梯间及井道等。 注:Ⅰ类房间不应与Ⅲ类房间相邻布置。 4 居室、休息室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65dB。(1分;2项) 5 老年人用房空场500Hz~1000Hz的混响时间:(1分, 1项不符扣0.5分;3项) 老年人用房空场500Hz~1000Hz混响时间 (倍频程)的平均值 6 老年人声环境,应利用自然声创造适老的环境。(不计分) 捌 绿化 5分16项 一 关于绿化: 绿化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室内外微气候和热环境的措施,可以有利于防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防热、降噪,可以为老人创造安静、优美、卫生的良好环境。 二 绿化要点: 绿化种植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的健康、稳定的树种,以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和草坪,达到一年常青、四季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构成统一的系绿化体系。此外也应注意结合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与室内绿化的布置,给老人带来更佳的体验。 三 试评分(总分5分16项),可按以下情况考虑: 1 新建养老机构场地地面绿化率不低于30%,改建养老机构场地地面绿化率不低于25%(特殊情况除外,如原建筑无条件设置室外场地绿化;但应考虑室内与屋顶绿化设置);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室外遮阴面积不宜小于场地面积的30%。(1分3项) 2 绿化设置不应对老人安全和健康造成危害(如:易生虫害、易产生飞絮、有异味、带刺、有毒、根茎易于露出地面的植物);对于人可进入的绿化区,应保证林下净空不低于2.20m,并不应有蔓生枝条以防老人绊脚摔跤;活动场地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1分4项) 3 植物的栽种不能违反行车行人视线要求、消防要求(如消防车道4*4米净空,消防扑救面)、设备管线距离要求(树木根系原因)。(1分3项) 4 在绿化设置中,乔木的胸径、株高、冠径、主枝长度和分枝点高度符合要求;绿篱、色块植物宜株形丰满、耐修剪,藤本植物宜覆盖、攀爬能力强;草坪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数量不得多于1%;各乔、灌、草应有机结合达到一年长青,四季可观。(1分3项) 5 景观绿化管理应设有专项维护,并有维护计划与记录,以达到良好可持续发展。(1分3项) 本文统计表
注:以上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内容与分值表中的“环境”部分解读与试评分。(设施设备部分,待续……) 参考资料
![]() ![]() 作者介绍 ![]() ![]() 段红兵 上海科图设计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END |
|
来自: 昵称30265258 > 《养老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