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角夏季为何歇,如此这般可翻花

 努力就好1 2020-08-22

种过豆角的人都知道,豆角虽然耐高温,但是到了夏季七八月份高温多雨的季节,当第一次产量高峰过后,往往会出现植株生长停滞,叶色发黄,大量落叶,开花结荚也很少。对于豆角出现的这种现象,菜农都习惯称之为豆角的"伏歇"现象。意思就是豆角在伏天要休息了。豆角夏季为何歇,如此这般可翻花

  • 为什么豆角会出现"伏歇"现象呢?如何管理才能让它重新开花结荚呢?

好,来了解一下豆角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然后我们再来解决如何让它尽快结束休息,投入生产。

一,温度与光照

豆角这种作物原产于非洲。我们都知道,非洲的气候特点就是高温,少雨,干燥。所以豆角就喜温,耐热,不耐霜冻。

豆角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为20–25℃。20℃以下茎蔓会很细,伸蔓期也会大大延长,不分枝。15℃以下生长极其缓慢,10℃以下生长就会受到抑制,5℃以下植株就会受冻害,0℃以下茎叶就会枯死。开花结荚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当温度高于35℃时,植株就会出现早衰现象,落花落荚增多,豆荚就会出现变的短小,弯曲,粗细不均等畸形,品质变得很劣,产量大幅度下降。

豆角对光照的需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太严格,这类豆角在长日照或短日照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结荚,所以在我国的南北各地都可以引种。但另一类豆角却对日照的长短要求比较严格,适宜在短日照条件下栽培,若在长日照条件下栽培,往往会出现茎蔓徒长,开花结荚延迟或减少的现象。

  • 以上介绍了豆角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就造成了豆角的"伏歇"现象,这是它自身生理功能。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管理措施来促其尽快结束休息,早开花结荚呢?

来看一下豆角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怎样的,然后根据其生长规律找出解决办法。豆角夏季为何歇,如此这般可翻花

二,豆角的生长发育规律

豆角的生长发育周期是指从播种发芽到嫩豆荚或豆粒成熟收获终止的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此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开花结荚四个时期,并且大部分的时期都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各生长发育时期的天数因栽培季节和条件而异。一般自播种到出苗大约需要7天左右,15天后长出第一对单叶,25天左右的时间可以长出第一对复叶。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45–65天的时间,从播种到嫩荚采收,早熟品种55–60天,中熟品种65–70天,晚熟品种75–80天,嫩荚采收时间可达2个月左右。蔓生品种整个生育期长达105–140天,矮生品种90–100天。

豆角的每一个总花序上都可发生3–5对花,或者更多。同一花序上各对花之间发育的先后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最多达20天,最少5天。每一个花序开完花得需20–26天。但多数情况下,一个花序中也只有1–2朵花能够开花结荚。春豆角的结荚率能达到40%左右。夏季和秋季播种的豆角开花结荚率更低,仅有15–20%。

豆角在开花结荚期,一方面抽出花序开花结荚,另一方面继续着茎叶的生长,发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于生长量大,生长迅速,茎叶生长和开花结荚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既会因茎叶生长不良影响开花结荚,又往往容易因为茎叶生长茂盛而延迟抽生花序,花序抽生少或者引起落花落荚。因此,在管理栽培上要注意采取促控相结合的管理措施,适当调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 通过对豆角的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我们知道,豆角的生育期很长,并且具备连续抽生花序的能力,只要做好肥水管理,豆角就会慢慢停止"伏歇",尽快恢复结荚,最大限度的延长其结荚时间。这就是下一个问题,如何管理才能尽快出现第二个产量高峰。

因为豆角在高于35℃以上高温时会伏歇,外界温度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如果在栽培上加强管理,每隔15天左右追施一个粪水或者是三元复合肥,当进入秋季后,温度下降,植株就会恢复生机,中下部的叶腋大量发生侧蔓并抽出花序,植株上原来潜伏的花芽也能发育长成花蕾,并大量开花结荚,出现第二次的产量高峰。菜农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翻花"或者叫"出秋茬子"。豆角夏季为何歇,如此这般可翻花

利用豆角的"翻花"再结荚的特性,可以延长半个多月的嫩荚收获期。"翻花"势头的强弱与品种特性和植株生长势有密切关系。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矮生品种因生育期短,分枝力差,出现第二次结荚的习性不大,而蔓生品种因生育期长,分枝能力强,出现"翻花"的能力也较强,增产效果明显。对那些分枝能力弱,因肥水管理不到位,造成生长势弱,黄叶多,落叶重,特别是病害重的植株,即使再加强肥水管理,也"翻花"不多,结荚少,增产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些豆角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管理了,可在"伏歇"期拔除,接茬播种夏豆角是最好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