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庸胜堂中医》针灸处方学是理论与临床结合并用,指导针灸,推拿,养生的必备知识!

 紫苏333 2019-08-03

     针灸处方学第一讲(2)

                  主讲:张胜兵

                  整理:郭双月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针灸专著,针灸处方的数量急剧增加,选穴理论趋于完善,各类书籍记载大量针灸处方。比方说《针灸大全》载方248首,《针灸全生》载方408首,《针灸聚英》载方56首,《神灸经纶》载方147首,《类经图翼》载方129首,《普济方》载方180首,《医学纲目》载方261首,《针灸逢源》载方310首,《针灸集成》载方252首等等,处方用穴,多在三到七个。特别是《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的针灸治疗学之成就,在配穴处方中,杨氏除吸收了前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循经取穴、十二经取穴、交经取穴等方法外,还总结了治疗某些疾病的经验配穴法,载方266首,已经具备了针灸处方的完整形式。比方说,例如原话是,有这么一段原话:“伤寒无汗:内庭(泻)、合谷(补)、复溜(泻),百劳。”那么体现了针灸处方组成的基本规律,这一时期的针灸处方有如下特点:首先,单穴处方显著的减少,配穴处方成为主流,这时期的针灸处方基本上都是三个穴位以上的配穴处方,两穴处方及单穴处方已经非常罕见。其次,配穴理论、配穴方法极其丰富。如远道取穴法、十二原穴夫妇相合法、担截配穴法、八脉交会穴配穴法等等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针灸处方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的针灸工作者积累了大量有效的针灸处方,以中医专业所用之本科教材《针灸学》和针灸专业用的本科教材《针灸治疗学》为代表著作,对每一病症都有专业的处方,各针灸专家的专著中也都反映了各自的处方特点。也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大学教材《针灸学》和《针灸治疗学》,对这个古代医家进行的总结,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各种针方。但是唯一缺陷的就是这些针方没有一个名分,就是没有给它一个名称,没有像麻黄汤、桂枝汤,归脾汤、龙胆泻肝汤、逍遥丸等等,没有这样的名字。虽然名字没有,但是医理,仍然是按照医理在合理的组方。

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即处方与处方学的关系。无论是古代的针灸处方,还是药物处方,都有共同之处,这个共同之处就是:每一处方都是针对每一病,或者每一证而设,即专病专方。对于古代药物处方,后世学者抓住了每一方剂的功能,将其主治范围扩大、延伸。有不少方剂的主治证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主治证,产生了质变与升华,赋予原方剂更多新的内涵,这种质变与升华就是处方学。比方说,这个方药学中的这个六味地黄丸,出自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书主治的是“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也是《小儿药证直诀》里的首次用到六味地黄丸是治这个的。但因其能滋阴补肾,后人将其主治扩大了许多,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诸科。所以呀,这个处方是根据某一具体的病症而设,而处方学是根据病机而设。处方是以证论方,每一病症随病机的不同,而且以不同的处方,一症多方;而处方学是以方论证,每一处方都是以一定的病机,而每一病机都可导致多种病症,一方多证。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处方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交叉交汇,和腧穴的分布、功能,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的组合,做到理、法、方、穴、术的有机结合。

目前为止,针灸处方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那么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即按腧穴数量分类和按腧穴距离病位的远近分类。

我们先看一下,按腧穴的数量分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这里虽然方药是处方,针灸处方亦然。按腧穴数量分类,可以把针灸处方分为单穴方、双穴方以及多穴方三类。好,我们先看一下单穴方,由一个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称之为单穴方。单穴方自古有之,记载颇多,有对证之方,有对病因之方,有对病变部位之方。比方说,《素问·骨空论》里有这么一段原话:“从风憎风,刺眉头”。《灵枢·杂病》也有记载,“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这么一段原话:“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所以说关于这个阳陵泉来治疗胆病,善太息,口苦,甚至呕出这个苦水呀,宿汁,这宿汁就是过夜的这个过夜之后呕出来的东西,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的,这就是胆的问题,都可以去取阳陵泉,阳陵泉它既可以清利肝胆之热,又可以配太冲和解少阳,还能够壮胆气。你看,“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那也可以去取阳陵泉,就是人比较胆小,那这种情况呢是胆气虚,仍然可以取阳陵泉。所以,我们有时候,用这个阳陵泉,配合其他的穴位,甚至可以类同于温胆汤、安神定志丸的效果。那么至于是安神定志丸还是温胆汤,那就配不同的穴位,总之,这个阳陵泉要取。又比方说《素问·骨空论》有这么一段原话:“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也就是说,由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这些表症,可以用风府,也就是风府呢可以治一切外感之风。那么“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是指是实证还是虚证的问题,虚证则补,实证则泻。由于这个单穴,由于单穴这个仅取一穴,病人痛苦少,易于接受,所以,这个一穴一方治疗疾病,在现代针灸临床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现有的多部单穴用的专著,现今,很多人写一些书,就单穴单方。因为它,这个病人也方便接受,学的人也方便学习。就疗效而言呢,有时候独取一穴,和取多穴的临床效果没有区别。这是有时候,不是绝对。打一个比方,比如说牙痛,这个牙痛,这个取合谷,牙痛取合谷。这个牙痛,刺了合谷之后,有的人0.1秒牙就不痛了,你还有必要配其它的穴位吗?没有必要啊,所以说一穴就可以搞定。再比方说,腰痛,无论是急性腰扭伤还是什么样,只要是你急性的,这个腰痛如属于督脉的话,我们取一针后溪,后溪通督脉,嘱患者活动活动腰部,几秒钟就好了。那我还有必要取其他穴吗?没有必要。所以这也是单穴的这一个,如果单穴能够达到的效果,就没有必要用多穴。你再比方说胃痛,胃痛取足阳明胃经的这个郄穴,这个梁丘,甚至不用针,用手按一下就有效,他就不痛了,你还有必要去配足三里、配中脘吗?没有必要嘛。因为郄穴,郄穴专门就治疗急症。急性的胃痛,取这个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效果特别好,我在临床当中百试不爽。所以说,这个也没有必要配穴,一穴就可以了,这是单穴方。这个单穴方,很多这个发病比较急的,那么单穴呢就运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呢,手法要到位,手法不到位,这个针下去没有胀感,没有刺激感,你穴位都没有扎到,那肯定没用。我们针灸讲究“气至病所”嘛,要有胀感或者酸麻感或者放电感,都属于得气。

(针灸处方学第一讲)未完待续

古今成大事业者,不仅要有旷世之才,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编辑:庸胜堂李燕
编审:庸胜堂李拙远   刘国峰  束新飚
监制:庸胜堂创始人张胜兵
出品:庸胜堂国际中医传承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