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lixj1028 2019-08-03

汉文帝刘恒,可谓是中国最完美的帝王之一,几乎可以满足我们对仁君的所有想象。正如朱熹所说:“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在儒家学者看来,汉文帝的仁德或许仅次于尧舜,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法与他相比。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在汉文帝之前,秦末战争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陷于可怕的饥荒之中。因此,汉文帝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施政方针,大力发展经济,最终实行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正如后世史官所说:“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从个人私德上来说,汉文帝同样无可挑剔,他不好享受,不喜奢侈,同时还对人民充满了仁慈。在他继位之初,便废除了残酷的连坐之法。其后,他又颁布养老令,让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老有所养。其后,他又听从幼女缇萦的建议,废除了古老的酷刑——肉刑。

从表面上看,汉文帝是个仁厚的皇帝,然而仔细分析史书,我们却发现他又绝非“仁厚”那么简单。在他身上,至少围绕了四大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一、吕后杀害多名皇子,为何从不敢动汉文帝?

刘邦死后,吕后称制。作为一个女独裁者,吕后凶狠残暴、睚眦必报。为了排除其他皇子对汉惠帝以及自己娘家——吕氏的威胁,她屡次祭出屠刀,杀害多名刘姓皇子。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有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幸存。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就淮南王刘长来说,此人是吕后的养子,自小与吕后感情深厚。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吕后自然不会动刘长。但就刘恒来说,吕后与他非亲非故,没有理由不动他。

根据《史记》的解释,刘恒之所以逃过吕后的猜忌,是因为他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宠爱。薄姬早年曾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国灭亡后,便被收入刘邦的后宫。然而刘邦似乎并不十分宠爱薄姬,很少与她会面。虽然薄姬后来生了刘恒,但其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正所谓“子以母贵”,薄姬不受宠,刘恒自然也不被刘邦看中,因此才会被封到苦寒的代国。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然而,《史记》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离奇记载。一位名叫许负的著名女相师曾给薄姬算命,说她必然会生个天子。而魏豹之所以反汉,也是因为听到了这个传说。若这段记载为真,刘恒没有理由不受吕后的忌惮。只要能够威胁到自己亲生儿子的皇位,吕后是绝不手软的。

因此,刘恒之所以没有被吕后所杀,应该有两种可能。其一,吕后不知道“薄姬当生天子”;其二,“薄姬当生天子”应该是后人编造、附会的。在笔者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皇帝继位后,用神秘主义为自己背书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因此,“薄姬当生天子”应是汉文帝为维护自己执政合法性而编造的。

二、代王后与四个皇子是如何死的

很多看过《美人心计》电视剧的读者或许都知道,汉文帝的皇后是窦太后。但是在汉文帝担当代王时,他是有王后的。根据《史记》记载:

“代王王后生死难,先代王未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也就是说,刘恒在称帝前后,代王后与其四个嫡子都在短时间内相继病死。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都实在太冰冷、太诡异了。因此,一直有人猜测,代王后与四个皇子都非正常死亡。

众所周知,汉文帝是周勃、陈平等功臣铲除吕氏外戚后的产物。一开始,汉文帝不过是功臣卵翼之下的傀儡,自主权相当有限。因此有学者猜测,汉文帝的王后可能来自于吕氏。毕竟刘恒的兄弟刘恢、刘友,侄子刘章等人都曾娶了吕氏的女子。若果真如此,功臣们很可能会杀死吕氏代王后以及四个吕氏之子,用以防止吕氏外戚死灰复燃、反攻倒算。

如果汉文帝真的为了皇位而杀死妻子以及四个儿子,那实在是太残酷的事实。

三、淮南王刘长是否为汉文帝亲自害死

淮南王刘长,本是刘恒唯一幸存的弟弟。一开始,汉文帝待刘长极好,而刘长也恃宠而骄,多行不法,甚至以“为报母仇”为由,杀死了列侯审食其。但对于弟弟的不法行为,汉文帝却多有放纵。最终,刘长野心膨胀,竟想到了造反。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刘长造反被镇压后,汉文帝废去了他的王位,将之流放到了蜀地。但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在去往蜀地途中,刘长被关在全封闭的囚车上。看到囚车上的封条,沿途的县官却都不敢予以揭开,从而更不敢提供食物。就这样,孔武有力的刘长竟活活饿死在车上。

据《史记》记载,刘长的仆人说,自己主人曾愤然道:“大家都说我是勇士,如今我哪像个勇士?与其活得憋屈,还不如死了算了!”从前文,我们可以得知,刘长被饿死是沿途县官不肯提供食物;而从这里看,刘长明明是主动绝食。而这两段记载便产生了矛盾。刘长到底是“主动饿死”还是“被动饿死”的呢?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在笔者看来,“被动饿死”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在历代学者看来,汉文帝之所以在最初对刘长采取宽纵政策,就是为了诱导他造反。毕竟在春秋时代,就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为了排除刘长这个威胁,汉文帝很可能效仿了“春秋小霸”郑庄公。

刘长造反后,汉文帝自然不想背上“杀弟”之名。于是他才会采取一种“软刀子”的手段,利用县官们的疑惧心理,活活地饿死刘长。同时,汉文帝还编造刘长“绝食”的遗言,用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刘长饿死后,汉文帝即卸磨杀驴,处死了沿途十多位县官。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若猜想成立,汉文帝的黑暗面可谓就深不见底了。即使在汉文帝时期,也有人对刘长的真正死因产生怀疑,因此编造出童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四、一向节俭的汉文帝为何对男宠邓通如此

古典小说《金瓶梅》曾用“潘驴邓小闲”来形容优质的男性。而这里的“邓”,指得就是汉文的男宠——邓通。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从史料中看,汉文帝非常节俭,作为一国之尊,竟身穿粗布衣,脚踏草鞋,龙袍破了也不换新的。而后宫女子,也穿朴素的衣物。同时,汉文帝不好享受,连百金的露台也不愿意修。即使去世,也只以瓦器而非金银器皿殉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君主,却对邓通非常大手大脚。《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记载: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也就是说,汉文帝曾给邓通相面,相士说邓通将要穷死。对此,汉文帝不以为然道:“跟我混,还会让邓通穷死?”于是,汉文帝赐予邓通一座铜山,让他铸钱以致富。从此以后,邓通果然富甲天下。

一般认为,汉文帝赏赐邓通铜山铸钱,乃是皇帝宠幸弄臣的表现。然而以汉文帝之英明,以他的节俭,真会为宠幸一位佞臣而大肆破费?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在后世学者看来,汉文帝宠幸邓通,或许有另外的深意。汉文帝当政时,吴王刘濞势力最强。因为他的吴国拥有铜山,可以铸钱以富国。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吴王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这股经济力量甚至溢出了本国。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的前夕,吴王在给其他诸侯王的信中,就不无得意地提到:

“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可见在文帝时期,吴国钱已经占据了货币流通市场的很大份额。这不仅壮大了吴国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对汉朝发行的货币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汉文帝才会派遣心腹邓通铸造新钱。相比于吴国的铜币,“邓通钱”真材实料,工艺精良,采用了国家货币的标准。根据史料记载:

“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听得铸钱,文字肉好,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可以说,邓通钱比吴国钱的质量要更好,足以与抵消吴国的经济优势。然而可惜的是,汉文帝死后,汉景帝似乎没有领悟到这里的深意,最终将邓通饿死。这不仅埋没了邓通的功绩,也使邓通最终被定位为一个“佞幸”之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