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浅析司空图《诗品·含蓄》

 西衙口0ex82u0s 2019-08-03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浅析司空图《诗品·含蓄》

司空图是晚唐的诗人和著名的诗论家 , 在诗歌理论方面 , 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二十四诗品》和《与李生论诗书》、《与极浦谈诗书》、《题柳柳州集后》等论诗的书信、文章 , 集中论述了诗歌意境说的美学主张 , 标志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说的基本形成 , 在我国文艺美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研究诗歌风格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 其中就有一品专门论述了含蓄。(一 ) 首先 , 司空图提出何为含蓄 , 对于含蓄风格的要求———“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语不涉难 , 已不堪忧。”这是就诗歌艺术的言意关系来说的。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 ,“不着一字” , 并不是一个字也不用 , 而是指不用文字明显表示 , 强调诗境要得之于文字之表 , 亦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思。“尽得风流”是极言充分达到超逸美妙。文学作品的“风流”是指超逸美妙的风貌和气派。《诗品注释》 :“言不着一字于纸上 , 已尽得风流之致也。此二句已尽含蓄之义 , 以下特推而言之。”这里 , 司空图开篇即提出总纲性论断 , 含蓄贵在辞短意长 , 含而不露。“语不涉难 , 已不堪忧”乃是首句的精微注解 , 以实例阐明开篇题旨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含蓄(3)注释

●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注释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①。语不涉己,若不堪忧②。是有真宰,与之沉浮③。如渌满酒,花时反秋④。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⑤。

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意即含蓄的意境是不用文字直接表达的,只有含而不露,才能尽现意蕴的丰厚与华采。《诗品臆说》云:“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当然,含蓄也不一定“纯用烘托”。白居易诗云“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指音乐的旋律在间歇中的必要停顿,是抑扬顿挫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始终总是无声,还成什么音乐?陶渊明诗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虽说“忘言”,到底还是把这个“忘言”的意境表达出来了。倘若真的一言不发,还有什么“真意”可说呢。曾有人把“无声之乐”和“无言之美”推崇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这可能是因为太看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表达的意境了,所以,把“含蓄”发挥得过了头。

②“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意即人在非常忧伤之时,虽然并不直抒胸臆,但可以通过侧面的烘托暗示自己的情绪。这种含而不露愁苦怨恨反而比直接表达出来的更觉沉重。

③“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意即似乎有一个主宰天地的造物者控御着诗人一样,虽然造物者并不显身,但诗人却与之升沉。“真宰”,假想中的宇宙主宰者。《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目关)(电脑无字,音zhèn朕,亦通朕,迹象)。”白居易《和雨中花》:“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

④“如渌满酒,花时反秋”。这两句意涉含混,比较费解。《二十四诗品浅解》云;“渌,漉也,渗也。满酒,言含得于内也。返秋,去秋也,而于花时一返而求之,旧者除而新者生,则知其蓄之有素矣。”以为上句说“含”,下句说“蓄”,似未诠释清楚。且将“含”与“蓄”割裂开来,也显得生硬。《诗品臆说》云:“满酒,酵发汁溢之酒。酵不发,酒不遽出也。秋,即寒凉之意。春寒花较迟,花不遽放也。”显然是以“酒不遽出”与“花不遽放”来解含蓄。合两家之说,窃以为此句应解为:美酒初酿,其醇美含于中而蓄其内。春花始绽,其嫣红隐于寒而呈其外。

⑤“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意即:纤尘之小可见大千世界,浪花之微可测深海之渊。所以,不论宇宙与大海如何广袤深浅,都可以少而胜多、取万象于一瓢,以点代面地表现它的广阔无垠。“万取一收”,《诗品臆说》云:“万取,取一于万,即‘不著一字’。一收,收万于一,即‘尽得风流’。于此可悟表圣一贯之旨。”此解言简意赅,颇为中的。

●语译

含蓄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没有一个字直奔诗题,也没有一个字揭橥底蕴,但却蓄满着丰盈的意境,尽现它所描摹的情景与物事的意态风韵,从辞藻上看,并没有明确道出诗人自己心中的愁苦忧怨,却饱含着不堪其忧的的悲伤意绪,这种含而不露反而加深了它的感染力,比直接表达出来的更觉沉重。

对含蓄之格有所体悟的诗人,他虽有喷薄欲出的情感,但却隐忍而不宣,犹如天地神圣控御了他,他的情感随天地造化而浮沉,内心虽上下起落,外表却无动于衷。由此看来,诗人情深意远,诗意方能含蓄深致。又如美酒初酿,其醇味最早深含于五粮之中,其后渐渐呈露出它的馨香。又如春花始绽,在早寒料峭中,它的嫣红是久久地孕育在苞蕾之中的。只待酒香飘散,花事方炽之时,其前的含蓄之美就可以想见了。 试看悠远无边的大千世界里,空宕宕地浮游着多少尘埃?浩瀚无际的大海上,激荡飞溅着多少浪花与泡沫?微尘之于广宇,浪花之于波涛,大不悬殊,巨细窘异。但是,一丝细尘可见大千世界,一掬泡沫可测恣肆汪洋。尘与沤尽管微小,但它们于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之顷,也能够暗示出太空与大海的广阔,含蓄之诗,之所以可贵,正在它的以少胜多,见微而知著。既能取一于万,又可收万于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