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事博物馆(一)

 御冬青文斋 2019-08-03

       炎炎夏日里博物馆成了最好的假日去处。周六,一家人背着干粮和饮料乘车到军事博物馆去参观。虽然提前一天已经在网上预约,到了博物馆门口,仍需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入馆。烈日下,蜿蜒的长队缓缓地向前移动着。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进了军事博物馆的院内。

(此图片来自网络)

      院子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喷泉,很多人在那儿驻足留影。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楼为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群,主楼顶部是一个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正门门廊由六根方柱撑起,上方悬挂着黑底金字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门前两侧分别矗立着代表工农妇女民兵和代表海陆空解放军的汉白玉雕像。楼前东西两侧陈列着数门大炮。

“抗英大炮”制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

原设于广东虎门威远炮台, 曾抗击过英帝国主义侵略军。

“缺嘴将军”原置于福建泉州东门城上
民间传说,明代倭寇侵扰泉州时,守城军士炮击抵抗,由于炸药填放过多,炮嘴炸裂,裂片恰巧击中倭寇首领,而使倭寇惊慌败退,因而被老百姓尊称为“缺嘴将军”。

“大铁炮”建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

“红夷铁炮”为英国制造,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两广总督胡应台购于澳门,押解至北京,置于北京城垣之上,是中国最早引入的西方大炮。
 

钢炮

法国制于1834年,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铁证之一。

      走进博物馆主楼,扑面而来的冷气瞬时驱走了在酷暑中排队的疲乏和烦热。大厅高阔而宽敞,周围墙壁上嵌着的巨幅石膏浮雕艺术地展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活动。每幅浮雕,场面恢宏,形象生动,细节到位,寓意鲜明,易于理解。

《春秋干戈》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烽烟迭起,干戈铁马,战争频发。

《华夏一统》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赵、卫、韩七大诸侯国兼并扩张。最终,泰国横扫天下,统一六国,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

《逐鹿神州》

中国古代历经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在对抗和融合中形成中华民族团结和大一统观念。

《鸦片烽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军民开始了近代百余年的救亡求存的抗争之路。

《辛亥风云》

农历辛亥年(公元1911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成功,全国各地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铁流北伐》

1926年到1927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高举“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旗帜,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万水千山》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开始长征,纵横十几省,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甘宁地区,开启中国革命新阶段。

《黄河咆哮》
1935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业绩,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抵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天翻地覆》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历经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取得了胜利,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强军之路》

十八大以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在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为了仔细地参观博物馆,我们决定不走马观花地一下浏览整个博物馆,而先只看中国历代军事陈列馆,其余部分再找时间慢慢看。

      中国历代军事陈列馆在博物馆的一层东侧,入口就在一进大厅的右手边。陈列馆的入口玄关是圆形的,穹隆圆顶上的彩绘正中是一个司南,周边有手握拂尘的道人,有骑马持驽的古人,有手推火炮的士兵,有乘风破浪的战船,有云梯战旗。在金黄背景下火苗、祥云、巨浪翻腾,可能反映了军事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玄关四周有两圈逐渐增宽的铜质浮雕,刻画的是不同时期的战争场面,我想这或许体现了历史是螺旋上升的意思。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的更替和抵御外敌的入侵,都伴随着军事活动。

       陈列的第一部分是先秦军事活动。从远古开始,经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起初战争开始于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为血亲复仇,开始了武力冲突,后出现大规模的部落征服战争。如涿鹿之战和尧舜禹与三苗部落战争。兵器以石器、骨器和木器为主。氏族部落实行军事民主制度。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战争开始,先后发生启伐有扈的甘之战,商汤伐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车战逐渐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并出现了早期的谋略和阵法。此时期出现了铜制兵器。奴隶社会军事制度形成,车兵成为主力兵种。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争霸,各国兼并战争不断,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个阶段步战、车战、骑战、水战的作战方式基本形成。战略战术不断发展,广泛运用迂回、包围和伏击等战术。春秋时期,青铜制兵器达到鼎盛,同时出现铁制兵器,在战国已大量使用。封建社会军事制度初兴,逐渐向中央集权和县郡征兵制发展。形成了步、车、骑、水等兵种。伴随华夏先民早期军事实践活动产生了军事思想,在西周初步成形。春秋战国时期,还涌现了孙子、吴起、孙膑等军事思想家,编著的《孙子兵法》等著名兵书,标志中国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成熟。

      远古时期:

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联盟统一中原各部族的作战


尧舜禹与三苗部落战争不断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部分武器(受伤的骨头上带着石镞箭)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1.东周青铜剑;2.战国青铜剑;3.战国“郑武库青铜戈和“郑右库”青铜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