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128)-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8)——春秋战国时期(丙)

青铜冰鉴
【战国·曾,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
此器为曾侯乙自作用器,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铜冰鉴整体为方鉴内套方壶的形式,上有镂孔盖,盖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壶口。方壶有盖,溜肩,下腹内收,底部有带穿的方足。方鉴底部与方壶方足穿眼相应部位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壶足穿眼,把壶稳定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十壶不能摇动。该鉴腹部和四角有8个龙形耳,龙头顶承8块接檐式铜饰,四足作兽形,四周外口沿均饰以镂雕或浮雕勾连云纹、蟠螭纹,异常精美。当时的酒是米酒,存放时间一长,便发酵过度而变味。该鉴使用时壶内装酒,在鉴内放入冰块,可使酒凉,阻止它的发酵变味。该鉴出土时带有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的工具。

青铜缶
【战国·曾,1977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
此缶为曾侯乙自作用器,重327.5千克,盖上有4个环钮,盖用环链扣在肩上的龙形拱钮上。腹部有4个环钮,大概是供移动时捆绑绳索所用。缶的颈和下腹部饰有蟠虺纹组成的蕉叶纹,其上为3匝蟠虺纹,颈部有“曾侯乙乍持,用冬(终)”的铭文,表明它是曾侯乙王室所用的大型储酒器。这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先秦酒器。

青铜釜甑
【战国·蜀,1955年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

兽形青铜尊
【战国·百越,1991年广西贺县出土,贺州博物馆藏】

左上:“宋子”三孔布 【战国·赵,山西平朔出土】
左下:“梁夸釿五十当锊”三孔布 【战国·赵】
右:平首布【战国】【1.“晋阳”(赵),2.“离石”(赵),3-4.“桡比堂(当)釿”(楚)】

左上:刀币【战国·燕】【1.无字尖首刀,2-3.“五”尖首刀,4.“明”桥背刀,5.“明”罄折刀】
左下:刀币【战国·赵】【1-2.“甘丹”,3.“白人”,4.“蔺”,5.“晋化”】
右:刀币【战国·齐】【1-2.“即墨之大刀”,3.“安阳之大刀”,4.“齐返邦#大刀”,5.“齐大刀”】

左:卢金【战国·楚,1979年安徽省寿县东津乡花园村出土,长9.3厘米、宽7厘米】
右:郢爯【战国·楚,1979年安徽省寿县东津乡花园村出土,郢爯长7厘米、宽7.3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