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神剧里的捷克式机枪到底是啥?

 昵称13859417 2019-08-04

抗日神剧里的常见镜头

在众多抗日神剧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种机枪:它的弹匣插在枪身上方,枪管上有一圈圈散热槽,有个小握把。剧情中经常是有NPC被鬼子打倒,猪脚悲愤地暴起,“小鬼子我x你姥姥的!”然后端起这挺机枪站起来啊啊啊啊啊……乱扫。

中国导演给你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体验

似乎中国的各种神剧导演对这挺机枪特别喜爱,除了抗日神剧,连清宫神剧里都能出现这挺机枪,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彩云有一种三观俱裂的魔幻现实主义体验。

其实这挺机枪的名字很多人知道,叫捷克式机枪,大名叫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纪20年代(此时大清朝已经灭亡了)设计生产的一种供步兵班组使用的、弹匣供弹的自动武器。ZB26的设计师一个叫哈力克(Vaclav Holek),一个叫杰兰(Rudof Jelan),两个人是布拉格兵工厂的工程师。1920年的时候,哈力克在其同事杰兰一个样枪设计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设计了一支导气式原理的轻型机枪叫布拉格I型,当时用的还是帆布弹带供弹。捷克国防部测试后认为,这个样枪有前途,要求哈力克继续完善设计。1923年,捷克国防部提出一个项目,要求设计一款介于步枪和重机枪之间,能在行进中射击的轻机枪,哈力克又拿着他的设计参选了,此时设计出来的样枪叫布拉格IIA型,测试下来的结果是布拉格IIA型不如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于是哈力克继续改进,推出了布拉格I-23型,这个型号用的是下置弹鼓供弹,枪托还是可伸缩的,终于这个型号被捷克国防部看中了。

布拉格I-23样枪,有了一点点ZB26的感觉,但是枪托是伸缩式的,供弹具是下置弹鼓。

在布拉格I-23样枪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出现的M24轻机枪,此时已经和ZB26非常相似了。

此时,布拉格兵工厂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枪械生产业务被并入捷克另一家有名的兵工厂布尔诺兵工厂,哈力克的设计也转为布尔诺兵工厂生产,此时他的布拉格I-23型样枪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变成了第一个生产型叫M24轻机枪。随后哈力克本人也转入布尔诺兵工厂工作,继续对他的轻机枪进行改进,最终的成果于1926年4月被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量产,正式定名为ZB26轻机枪,ZB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兵工厂的捷克语缩写。

ZB26轻机枪全貌

ZB26轻机枪是一挺导气式原理,长活塞行程的自动武器,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使用顶置的20发弹匣供弹,发射7.92x57mm毛瑟步枪弹,枪管可以快速更换。ZB26投产后不但装备捷克陆军,还大量外销,而外销的一大买主就是中国。当时的中国处在长期内战当中,还面临着日本侵略蚕食的威胁,轻武器需求量很大,而贫弱的军事工业又无法生产足够武器,只能大量外购。根据布尔诺兵工厂的资料,从1927年到1939年,中国陆陆续续采购了30249挺ZB26轻机枪。除了直接进口,中国当时还在多个兵工厂开始仿制这种轻机枪,仿制品的产量远多于原装进口枪。据统计,中国使用的原装进口ZB26和国内仿制型加起来一共有10万挺以上,参加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抗美援朝,在解放军正规部队换装苏系制式武器后,这些淘汰下来的ZB26轻机枪大量转交给民兵,还有不少被移交给越南共产党武装,出现在越南战场上。而败逃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中,捷克式轻机枪也要到50年代才逐渐被美式武器完全替代。

抗战时期正在进行捷克式轻机枪操练的中国军队

不知道怎么的,很多军迷喜欢感情用事地无脑吹或者无脑黑,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就是各种添油加醋无脑黑,而对ZB26轻机枪则是各种无脑吹,特别是两件事情让这种吹捧变得更加夸张不切合实际:

一是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后,党卫军使用了部分捷克式轻机枪,“德国党卫军的肯定”让很多德粉尤其兴奋,似乎中国军队的轻机枪和党卫军处在一个水平了,而国民党“德械师”的历史更加重了这批人的代入式幻想。

二是英国在二战前选择捷克ZB33轻机枪,改用英国的.303英寸步枪弹,定型为布伦轻机枪,作为班用轻机枪,似乎这也能佐证“捷克式”是一件优秀的武器。

其实ZB26轻机枪并不是一个很完善的设计,它的缺陷比较多,特别是生产工艺性不好,异形零件多,加工复杂,而且它的导气装置没有气体调节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布尔诺兵工厂一直在对ZB26进行改进,改进型号有ZB27、ZB30、ZB33等,一直到ZB30、ZB33才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时,捷克军队装备的主要是ZB30和ZB33,被德国人留用的也主要是这两个型号,早期的ZB26基本都淘汰了(大量卖给中国);英国人在二战中使用的布伦轻机枪其实也是改用英国.303英寸口径,授权英国生产的ZB33,而不是早期的ZB26。ZB30、ZB33与早期型的ZB26差别已经很大,许多设计细节都发生了改变,生产工艺性好、性能更加优异。当时的中国政府一方面在打内战,武器装备要得急,饥不择食,另一方面也不懂,好骗,大量购进的是捷克陆军淘汰下来的早期型号ZB26,仿制也是基于这个不完善的型号展开的,反而错过了后来比较完善的改进型。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捷克式轻机枪重要的步兵火力

而且当时中国的ZB26轻机枪中,大多数是国内兵工厂仿制的,最早仿制的是天津大沽造船厂,于1927年仿制成功,此后,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抗战时改名为41兵工厂)等多家国内兵工企业都进行过仿制,但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加上一开始没有取得原厂技术图纸资料,各厂是在实物测绘的基础上逆向仿制的,仿制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差,零件多靠手工修配,尺寸误差大,不能互换使用。一直要到1934年,国民党兵工署去捷克原厂拿到了原始图纸资料,国内的ZB26轻机枪才开始按照原厂图纸进行仿制。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捷克式轻机枪的主要生产厂家是重庆的21厂和云南的53厂。其中21厂技术条件较好,生产的捷克式轻机枪质量接近原装货,而且他们还改进了工艺,零件不是从钢坯直接切削,而是先把钢坯锻压粗成型,再进行切削加工,节约钢材三分之一。相比之下云南的53厂就比较惨,他们一开始打算仿制丹麦麦德森轻机枪,但是图纸资料在滇缅公路上被日军飞机炸毁,只得从头仿制捷克式轻机枪。53厂在抗战中产量大,但是技术水平差,产品质量差,生产出来的捷克式轻机枪经常不能连发。

所以拿捷克原装枪的品质,拿后续的改进型ZB30、ZB33的品质去评价抗战时期的大量国产仿制枪,意淫什么捷克式打得日军满地找牙,实则是缺乏严肃历史研究态度的行为,这样的段子化“枪械科普”彩云一直不提倡。

侵华日军缴获了不少ZB26轻机枪留队使用

但是原装ZB26和质量较好的国产仿造枪,在军事素质过硬的机枪射手手里的确能发挥出很大的战斗力,这一点当时的侵华日军也不否认,比如《东史郎日记》中就记载了东史郎所在的日军分队遭到中国军队轻机枪手短点射,死伤多人的战例。由于日军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性能欠佳,加上对华侵略战争摊子越铺越大,枪炮武器供给捉襟见肘,所以日军对缴获武器的利用也很重视,从中国军队手中缴获的ZB26式轻机枪只要完好都尽量留队使用,或者移交给汉奸伪军。在日军中,缴获自中国军队的ZB26式轻机枪被叫做“智式轻机枪”(日军往往用外国武器的国名缩写作为这种武器的名称,“智”来自“支那”的简称。)

改用56式冲锋枪弹匣的捷克式轻机枪

现在的各种神剧中出现的捷克式轻机枪,细心的观众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配用的是56式冲锋枪的弧形弹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新中国建立后不久,解放军正规部队就开始换装苏系制式武器,捷克式轻机枪等旧杂武器就移交给民兵,但是随着原装弹药逐渐耗尽或者过期,这些旧杂武器面临着断粮的困局。为了尽可能延长这些旧枪的寿命,一些军械修理所就把捷克式轻机枪改膛,改为发射7.62x39mm口径的56式普通弹,供弹具直接使用56式冲锋枪的弹匣。现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道具枪很多就是这种被改过的捷克式。

下一期,彩云将带大家细品ZB26轻机枪的一些细节,到时候会有很多图片,敬请期待。

今天文中广告推荐的《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是一本介绍抗战时期中、日两军轻武器的图书资料,作者是著名的中国兵工史研究者“火器堂堂主”,对抗战时期轻武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这个链接直接点击进入当当网购买(你们从这个链接购买我能得到一定比例的返佣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