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作为一个高考题型,历来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该题型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部分考纲词汇,而且要有相当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和某一英语学困生沟通并了解其学习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经常会听到的回答是:我完形还可以,但是我阅读看不懂。相信有不少同仁和我一样不止一次接触到类似情形。按道理此类学生应该是阅读不会,完形更不会。为何他们会觉得完形比阅读容易呢?完形填空在一份高考试卷中比值不低。江苏省高考现用英语试卷完形填空占20分,新英语试卷完形占30分,做好一篇完形相当于做好3篇阅读理解,可见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个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完形填空,不能是简单地技能技巧的操练。要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我们教师要再次学习一下其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完形填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基础(见下图)。 在母语及外语教学领域,各有所用,各有所长。涉及到完形填空这个考试题型,我们主要要认识和学习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的研究者们发现人们在感知、认知事物的时候,总是以整体信息为主。尽管有时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整,但人们会下意识地将不完整的部分补全。该过程是“具有特殊性的内在规律的完整历程,具有整体原则的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即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组织情景的刺激,实现对情景关系的认识,构成一种心理上的完形。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源自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完形测试被引入语言学教学各个环节。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题型设计就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实际上,该测查形式就是设计者从语言能力成分观入手,把某一语篇去掉几个词,或只有空格,或提供首字母,或提供选项,让阅读者“下意识”地把空格补充完整,从而达到还原文章的目的。虽然受试者的思考过程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就类同于把某一语篇类化成一个拼图游戏,一块一块还原,结果是一副完整的图画。 该题型可用于测查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辨析能力以及涵盖几乎高中所有核心的语法知识。除此之外,它可以检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整个篇章结构和深层次理解作者情感发展和态度意图的能力。一篇好的完形填空兼顾考查低层、中层和高层语言加工能力,容易进行区分度调整,非常适合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完形填空的命题主要从词汇、语法及语篇等方面入手(见下图)。 可见,该类型正确率高低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紧密相关。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完形填空可用于检查学生外语学习的综合水平。 仅靠一个语篇就能实现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不同层次水平,可见非常实用。经过相关理论学习,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理解为何英语学困生会有完形比阅读容易的错觉。对一个低层次的学习者来说,一篇完形填空,他们基本会有50%左右的正确率,但阅读理解方面,他们要很难得到一半分值。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出现过阅读理解(一份高三综合试卷,阅读理解4篇文章)得零分的现象,但完形填空要拿零分真是创造奇迹。 这种错误的认知未必没有好处,至少英语学困生在任课教师组织该题型课堂训练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那么,如何落实完形填空的突破训练呢?下面分享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在学生做完形填空时,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不读完就开始动笔。基础差的学生,文章看一两行就开始迫不及待根据所给选项做出判断;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看上一小段也有点急着要动手。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任课教师可以发现一个班很少有学生真正把文章看完甚至再读一遍开始答题。一般情况下,一篇完形填空的限时训练时间为16~18分钟左右,但很多学生用时基本不超过12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大都抓起笔就匆忙答题。他们主观性强,思考力差,随意性大,判断力差,自我感觉倒是常常很好。长此以往,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很明显变弱。更糟糕的是,由于这样做题成了习惯、思维上形成了定势,很难有大的发展,也很难形成能动性学习。他们越学英语会觉得越难,越学越进死胡同。然而,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完形填空预设初衷是希望被测试者能够从整体出发,对文章的上下文情节、文章篇章结构和作者的情感发展等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然后再从落实到选项上,落实到语法知识和词汇方面。受试者思维是从大到小、从高到底、从整体到部分、从macro-reader到mino-reader方向发展。该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这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培养。 造成学生懒得看文章整体的罪魁祸首就是选项,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逼他们不得不读完文章再答题。难度很大,教师如果要这样的操作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招:断。把选项和文章分开。先给学生文章,让他们按教师要求“读”五分钟左右,然后再提供选项部分。第二招:舍。综合试卷的所有完形填空形式都是标配:文章+20个选择题。在高考题型专类训练时,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提供部分选项。学生在完成限时训练时,大部分空格可以选填,但有几个空格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进一步理解填入正确答案。操作时可以先空一、两格,然后过渡到三、五格,逐渐加大难度。任课老师如果平时注重素材积累,选编能力强,可设计10个空格。实际上,这是一倒挂法,逼迫学生必须改变以前解答完形填空的习惯和方法,改变他们的定势思维。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可以穿插应用。训练时到底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关键还在于老师。因为任课教师必须根据语篇类型、语篇难度等来判断哪种方法比较适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完形填空正确率的提高并不是简简单单加强技巧层面的指导和增加训练量。和阅读等其它几个高考类型一样,任课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对该题型产生畏难情绪,陷入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改。改什么?改教材。教材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 和PROJECT两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借鉴参考书,练习等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掉一些重要短语和重要句子的关键词。空格设计要尽可能从语言能力成分观出发,范围广泛、形式多变。譬如,词汇方面,以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等实词为主,尤其要关注动词各种变体及动词固定搭配,在完形填空中所占比率最大(见下图)。 这样方法可以用在处理课文之前,让学生先以做练习的方式熟悉文章的重要短语和句子。也可以放在文章处理后,起到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二、合。怎么办?听力和完形结合、完形和阅读结合、完形和写作结合。任课教师可以巧妙地用好听力最后一段独白,只给首字母或者只给空白。听力独白篇幅短,难度较小,正确率相对较高,适宜课堂上讲练结合。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听力精炼,而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当成缺词填空练习(完形填空类型之一)。另外,新概念一些语篇已被开发成“完形+”模式。有的完形和阅读结合,有的完形、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教师可以找到相关资源进行二次训练,甚至可以进行文章概写和缩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高三复习阶段,任课教师要进行相关高考题型的解题指导。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课堂限时训练,更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成效。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英语学科学情的了解程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等都影响完形填空训练效果。本文中,方法一(断&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删选、删除选项的方式倒逼学生改变做完形填空时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改变思维定势的目的。方法二(改&和)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要起到真正的作用,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方法一到方法二,任课教师从训练材料的选编者成为完形填空题型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要做到这点,离不开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深度学习和语言能力成分观的精准把握,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