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五十五):吐峪沟石窟

 zdjphoto 2019-08-04

图文版权归九璞十景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

55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石窟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西约40公里吐峪沟峡谷东西两侧的山腰上,西距高昌故城和胜金口石窟约13公里。石窟沿沟谷两侧南北约500米范围内,分布于沟东西两面,现存洞窟总计94个,有编号的46个。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南北朝时期是麴氏高昌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之一,回鹘高昌时期曾被加以修缮。唐代,出土于敦煌莫高窟的《西州图经》称吐峪沟石窟作“丁谷窟”。吐峪沟石窟是已知高昌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寺。

(参考《中国新疆壁画艺术 第六卷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页)

吐峪沟石窟

       德国探险队于1905年、1907年两度来到吐峪沟。在他们的口中,这是一条迷人的山沟,一个葡萄园似的美丽山谷。在其四周峭壁上凿刻了许多洞窟,在山谷北端最狭窄的地方,有两处规模很大的寺庙遗址,建于陡峭的悬崖上,跨沟相望。

吐峪沟

吐峪沟

吐峪沟石窟

       在吐鲁番石窟中,吐峪沟石窟可称是早期佛教艺术的代表,而柏孜克里克则是晚期的典型。

       吐峪沟石窟有大量的壁画是根据禅经绘制的,反映了当时广为流传的禅定思想。壁画的内容大都根据4世纪至5世纪时我国翻译的佛经绘制的,其中又多为鸠摩罗什所译。在人物造型方面,吐峪沟壁画中的人物,身体比例恰当,体姿讲究屈曲,臀部凸向一侧。宽肩、细腰、肥臀、显得人物健壮有力。      

——《丝绸之路之流散国宝  吐鲁番壁画》

01

说法图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编号lll4422,标示来源于胜金口石窟。但经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所提供的研究资料表明:这是一幅出自于吐峪沟石窟的说法图,时代为公元9-13世纪。

局部

(横屏欣赏)

02

回鹘女供养人残片

局部

03

蒙古族供养人组像

(宽32cm  高73cm)

       残片出自于吐峪沟大塔遗址,年代约公元13世纪。

局部

04

贵族供养人残片

局部

文字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