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朗明明更有理,为何却被诸葛亮骂死?这几个关键词,王朗大意了

 慢慢倒地 2019-08-04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片段:诸葛亮率蜀军北伐曹魏,遇上了曹魏70多岁的老司徒王朗,两人在两军阵前展开了一场“舌战”,结果诸葛亮轻松将王朗“骂死”。大多数人看到这段精彩对话,估计只会一笑而过,觉得王朗好蠢,居然被活活骂死了。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王朗说的话其实很有道理,而诸葛亮却更像是在“胡搅蛮缠”。

彼时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并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70多岁的老王朗“年少气盛”,给曹真打包票:“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曹真一听那叫一个高兴,虽然他的能力也不差,但是双方打起来肯定少不了伤亡,能免战是再好不过的。澳门皇家赌场真人在线

于是第二天曹真上前线时,直接带上了老王朗。到了两军阵前,王朗令士卒上前叫阵“请对阵主将答话。”诸葛亮一看来了个文官王朗,便知道这是要先礼后兵了,于是同样令士卒传声道,“汉丞相与司徒会话”。“舌战”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诸葛亮这句话高明,以身份压住对方,丞相无疑要比司徒的分量重多了。接下来辩论正式开始:

第一回合:王朗主攻。王朗叫诸葛亮出来对话,诸葛亮远远看见王朗的旗帜,心中暗忖“王朗必下说辞,吾当随机应之。”果然,王朗上来就先质问诸葛亮:“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诸葛亮的回答干净利索,“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当初刘备到长安时,汉献帝给他写了衣带诏,世人皆知。王朗一听无法反驳,于是又换了一个角度。

第二回合:诸葛亮反击。王朗抓住“奉诏讨贼”四字展开反驳,“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意思王朝更替,是正常之事。随后又对曹操一顿猛夸,“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一大段话不可谓不经典,表明王朝兴替乃是天道,大汉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乃是正理,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奉诏讨贼”自然站不住脚,表明诸葛亮的北伐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乱”。而且如今蜀国的力量比不上魏国,一旦交手苦的是百姓,所以他劝诸葛亮早早归降,还天下一个太平,也给自己一个安稳的生活。

这番话很有威力,嘉靖本《三国演义》如此描写:“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孔明默然不语。蜀阵上参军马谡自思曰:“昔季布骂汉高祖,曾破汉兵,今王朗用此计也!”蜀兵听完都觉得老王说得在理,叹息不已,军心眼看就要乱。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当前关键所在,不在于驳倒王朗,而是要立即挽救军心士气。接下来便是诸葛亮的反击:

“吾以为汉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直接推翻王朗以上所有言论,根本不接王朗曹魏势大,蜀汉势弱的论点,直接从道德层面上开始批判王朗。因为王朗忽略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汉朝元老大臣。说得难听点,他此刻是一个“汉奸”。三国时代,忠义是为人之本,食君之禄,死君之事,这才是当时被全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而王朗现在干的事,无异于后世南京汪先生跑前线宣讲,说你们中国军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只要指明了狗汉奸的身份,自然可以激起己方同仇敌忾之气。“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狗汉奸”的大帽子直接扣在王朗头上。

此时,论点已经被诸葛亮偷梁换柱了,诸葛亮的逻辑是这样的:一汉朝正统依然存在,二你作为汉臣理当匡扶汉室,三你没有为君尽忠反而屈身事敌,四你是“狗汉奸”。诸葛亮不给王司徒辩解的机会,直接跨到骂人时间:“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这下可要了命了!王朗举孝廉入仕,最重的便是名节,但是面对诸葛亮的侮辱,王朗却全无还手之力。因为诸葛亮说的是事实,汉朝正统仍在,他却成了曹操膝下之臣。王朗急怒攻心,完全忽略了诸葛亮已经转移了论点,被带到了沟里。诸葛亮得势不饶人,对王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身攻击,什么难听骂什么,最后还不忘加一句“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七十多岁的王朗哪里见过这种世面?明明是你诸葛亮不按套路出牌,不就事论事,上来就跑偏还人身攻击,王朗又羞又怒乱了方寸,憋了一肚子话说不出来,最终一口气没上来,坠马而死。诸葛亮可不是迂腐书生,王司徒找人辩论,实在是找错了人也!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谁赢了,谁才有道理。

当然,这段舌战虽然精彩,但其实是虚构的。历史上的王朗乃是汉室忠臣,以德立世、才器兼备,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世人对其评价极高,可惜被《三国演义》黑成了笑柄。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