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的起源

 广州玉 2019-08-04

满族,在清朝时期被称为‘’满洲族‘’,辛亥革命后官方改称为‘’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据悉满族的历史有证可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是一个有着悠久民族历史的民族。我国古代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民族部落,经过不断的演化、融合,形成了现今的满族。据传说在舜、禹时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已经和中原王朝有了来往。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是典型的渔猎民族。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满族的先祖被称为‘’肃慎族‘’。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书中所说的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说明满族先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

‘’肃慎‘’族名的由来,现今已经难以考证。推测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大众所接受的是:‘’肃慎与肃霜的读音相近,肃霜在传说中是古代的五方神鸟之一,而这中鸟很有可能就是满族人经常驯养的‘’海东青‘’了,所以肃慎族名很有可能是有鹰名演化而来的。

海东青

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尚书》《竹书纪年》《山海经》等书中记载了先秦时期 肃慎一族的生活状况和民族特征。书中所记他们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弓箭是他们狩猎的工具和武器。肃慎人喜欢养的家畜是猪,但和中原地区的圈养方式不同,他们是散养,将很多猪满上遍野的放到山坡上,任它们自由繁殖。不仅可以补贴食物来源,而且猪皮还可以制作衣物。总体而言这时的肃慎人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且男女老少都留着长长的辫子,这与清朝时期的满族人蓄发的习俗完全一样。

据说舜在位时,肃慎人就千里迢迢到中原朝贡,来表达对中原王朝的敬意。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武王时代,肃慎人听说到‘’武王伐商‘’后,再次来到中原朝贡。在周康王时代,肃慎族再次来到如今的洛阳朝贡,此后便没有了文献记载。

汉晋时期

满族的起源

西汉时期,肃慎所在位置

在汉晋时期,满族先祖的称谓变为‘’挹娄‘’,这个称谓大约用了六百余年的时间。挹娄族称出现在西汉时期,挹娄是当时挹娄语谐音,意思是岩穴,也就是穴居人的意思。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常穴居‘’。从中可以看出挹娄人和肃慎人习俗一样,也说明了挹娄称谓就是穴居人的意思。

与先秦时期的肃慎人相比,挹娄人的活动范围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挹娄相比他的前辈肃慎有了不小的进步,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但他们的主要工具和武器还是弓箭,但弓箭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喜欢猎杀一些肉多毛厚的动物,来解决衣食之需,特别是鹿、貂。生活在山谷和较南边的部落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生产技术较中原地区落后,主要种植五谷和麻,同时还饲养着猪。由此可知,但是的挹娄经济还较为原始。

公元236年(曹魏青龙四年),挹娄派使者出使曹魏,并于曹魏建立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随后挹娄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中原进入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时代

满族的起源

在南北朝时代,挹娄的一个部落勿吉渐渐崛起,逐渐中原王朝对挹娄人的称谓变为勿吉,这时继挹娄称谓之后的第三个称谓。勿吉也是音译,意为‘’林中人‘’的意思。在南北朝时期,松花江一带的勿吉人开始崛起并摆脱了挹娄人的控制,开始扩大活动范围,进而占据肃慎和挹娄的故地,成为肃慎文化和挹娄文化的继承者,并进入奴隶社会。《魏书~勿吉传》中记载:''旧肃慎国也。''说明勿吉与肃慎同为一系。勿吉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高句丽(今朝鲜)北部的长白山,西至恌河,北至黑龙江中游地区。勿吉人与之前辈肃慎人和挹娄人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随人狩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农业种植种类已经增加很多,并且采用‘’偶耕‘’进行耕作,而且还学会了'’酿酒‘’。勿吉人‘’筑城穴居‘’房屋的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坟丘,上边留有一个出入口,进出需要借助梯子。勿吉人仍然保持了‘’穴居‘’的习惯。勿吉崛起后与同处东北地区的夫余国爆发了民族战争,最终夫余国被推翻。从此勿吉人与中原王朝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也学会了更多的汉文化,对当地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满族的起源

篇幅有限,下期更新隋唐至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