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仁者乐山智自悦 2019-08-04
宋/欧阳修
  
  乞巧楼头云幔卷,浮花催洗严妆面。花上珠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
  
  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
  
  【注释】
  
  ①云幔:指青色的窗帘,或指绘有云彩图案的窗帘。
  
  ②花上蜘蛛:宋代风俗,七夕妇女以小蜘蛛放在小盒子里,次日看之,如果节的网又圆又正,则谓之“得巧”。
  
  ③奕奕:形容光彩闪动的样子。
  
  ④长生殿:唐华清宫殿名。
  
  【鉴赏】
  
  这首词描写的是七夕乞巧之俗。乞巧是我国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七夕,是一个美好时刻,人们对此都倾注着热情,妇女们更是借此乞巧祈福,表达追求吉祥幸福的心愿。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是对乞巧场面的描写;下片则是由传说引出良好的祝愿。
  
  “乞巧楼头云幔卷,浮花催洗严妆面。”乞巧楼:七夕时,妇女在庭院间向织女乞求智巧时所搭的彩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云幔:指轻柔如云的帏帐。句意为:庭院中乞巧的彩楼搭起来了,楼头轻柔如云的帏账轻轻卷起,妇女们盥洗梳妆,准备乞巧。
  
  首二句开门见山,直言乞巧,楼成帘卷,妆饰完毕,乞巧马上就要开始了。
  
  “花上珠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花上珠丝:宋代风俗,七夕妇女以小蜘蛛放在小盒子里,次日看之,如果结的网又圆又正,则谓之“得巧”。牵红线: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此为乞巧。”句意为:妇女们为寻小蜘蛛已搜遍了花丛,她们浅颦微笑,双眸望月,在月光下引线穿针。这三句正面描写妇女们的乞巧活动,她们既严肃又活泼,神态天真可爱,极富生活气息。
  
  “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奕奕:光彩闪动貌。长生殿:唐华清宫殿名。天宝元年(742)建,名为集灵台,用以祀神。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中定情的描写。句意为:天上的银河光彩闪动,连绵不断,华清宫的长生殿此刻正有人身在其中。过片“奕奕”一句写银河光芒灿烂,给人以跨越古今之感,承上启下。次句则引出了李、杨二人于长生殿中定情的传说,神秘虚幻,引人遐思。
  
  “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清夜过半,殿中人暗付金钗,许下了千年夙愿,愿年年七夕佳节,都能在此相互见面。这三句是对传说故事的描述,词人在此希望真诚的爱情能够有完满的结局,人人都能实现千秋的夙愿。
  
  据白居易《长恨歌》记载,杨贵妃死于马嵬,明皇思念不已,派方士上天入地寻索,终于觅得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杨贵妃分钗为信,托使者转达明皇,不要忘了以前的恩爱和誓言:“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诗百~科)词人这三句词,高度概括了白诗的意蕴,而且将之引申为一般人的美好愿望,使得词境更趋完美,词旨更加突出。
  
  全词并未从正面描绘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而是通过对妇女乞巧的描写来咏诵七夕。同时,词人把李、杨的爱情故事从史实中剥离出来,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结合,使得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歌颂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不仅符合传统的审美观,而且也使此词有着更为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后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有《欧阳文忠公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