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用韵技巧新探

 江山携手 2019-08-04
韵是诗歌的重要元素,对于诗歌的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诗的用韵规律和技巧,其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案例,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为指导创作实践服务,同时为丰富、完善现代诗歌用韵的多元形式,发挥积极的和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价值,使传统诗歌用韵形式,更加丰富和更加完备。

中国传统格律体诗歌的用韵,一般都认为是一韵到底,“同韵相应”---隔句韵形式,一般用平声韵居多,而彻底否定了仄韵诗的价值作用和历史地位,这是非常不妥和不公平的,严重地违背了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艺术规律。我们从诗歌的发展史、韵学史、诗律学、诗歌美学、比较学等多元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格律体诗歌并非完善和十全十美,存在着很大的不科学性和不规范性!(在这里暂不作讨论)就其用韵规律来讲,实际上仄韵诗理应受到和平韵诗一样的同等待遇,不应该被忽视。

从唐、宋、元、明、清、现代,一些著名的诗人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和尝试,并有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流行的《唐诗三百首》,就有很多仄韵诗收录在里面,千古不衰!因此,仄韵诗的价值和历史地位,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和思考,如果摒弃了格律体仄韵诗,那么格律体诗就显得不够完备和完善,显得更加虚弱。

其实,中国传统的格律体诗歌用韵,不是一韵到底的一种,一首格律体诗歌并不是“同韵相应”---隔句韵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的人都误人为只有一个韵部的单韵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还应当包括双韵式(含有两个韵部的)。

总之,我们可以把符合传统格律规则的诗歌,不妨称为“正格”和“正体”,把其他的形式称之为“异格”和“异体”,这样的归纳和划分,更有利于现代传统格律体诗的继承、发扬、发展、创造、创新和繁荣。这种划分我们并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是尊重艺术规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艺术多元化的原则,艺术需要宽容和包融,艺术更加需要艺术个性和风格,艺术更加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下面,本人就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齐言体)诗歌的用韵规律和技巧,进行初步的探讨、学习和交流。


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新诗用韵的分类


一、从韵部来分,可分为:单韵式(AAOA)和双韵式(BABA)两种。

1、单韵韵式,包括单韵平声韵、单韵仄声韵、单韵平仄韵。

a、单韵平声韵。例1: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只有“光”、“霜”、“乡”,押同一个平声韵部。b、单韵仄声韵,例2: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全诗只有“起”、“水”、“里”,押同一个仄声韵部。c、单韵平仄韵(特例),例3:放入双韵韵式中,便于操作,见下面的例6。

2、双韵韵式(多为交叉韵)。例4:王勃的《普安建阴题壁》,“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全诗中押两个不同的韵部。即一、三“极”、“里”相押;二、四“攀”、“还”相押。例5:王唯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全诗中押两个不同的韵部。即“里”、“知”相押;“啸”、“照”相押。例6:卢仝的《白鹭鸶 》,“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全诗中押同一个韵部的平声韵和仄声韵押。即“鸶”、“时”平声相押;“急”、“立”仄声相押。

二、从韵位来分,可分为:全韵式、半韵式、混韵式、包韵式等。

1、全韵式,包括全韵平声式(AAaA)和全韵仄声式(BBbB)两种。

a、全韵平声式,例7:李商隐的《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全诗中“帏”、“时”、“知”三个平声字与一个仄声“此”字相押。

b、全韵仄声式,例8:贯休的《宿深村》,“行行一宿深村里,鸡犬丰年闹如市。黄昏见客合家喜,月下取鱼戽塘水。”,全诗中“里”、“市”、“喜”、“水”四字押。

2、半韵式,可分为半韵平声式(OAOA)和半韵仄声式(OBOB)。

a、半韵平声式,例9,李贺的《《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四句中二位“钩” 和四位“秋”字押。

b、半韵仄声式,例10,柳中庸的《江行》,“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二位“浦”与四位“雨”押。

3、混韵式,可分为交叉韵(BABA)和转换韵。

(一)交叉韵,可分为:同韵部交叉(aAaA)和异韵部交叉(BABA)。

a、同韵部交叉,例11,朱庆余的《闺意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烛”与“婿”押仄声;“姑”与“无”压平声,他们同属于一个韵部。

b、异韵部交叉,例12,杜牧的《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诗中“在”与“意”仄押;“无”与“铺”平押,异韵部相押。

(二)、转换韵。例13,徐陵的《折杨柳》,“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树”、“曲”韵向“苑”、“见”韵转换;主韵(尾韵),“营”、“声”、“城”、“情”,平声同韵保持不变。例14,杜甫的《叹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诗中由“摘”、“益”韵部向“芳”、“堂”、“霜”韵部转换。主韵(尾韵)发生了改变,押两个韵部,但是,仍然押的是平声韵。例15,杜甫的《秋雨叹三首》,a、“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b、“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蚪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直?”,c、“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这三首诗中,例15“a”和例15“b”两首诗,前部分押平声韵,后部分押仄声韵;例15“c”前部分押仄声韵,后部分押平声韵。主韵尾韵,平仄两个韵部混合平分秋色。

4、包韵式,可分为:

a、平声顺包式(AAOA),例16:常建的《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诗中一、二、四句的韵字“头”、“舟”、“流”,把第三句包围着,形成一个环圈。

b、仄声顺包式(BBOB),例2:孟郊的《古怨》,“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c、逆时包韵式(OAaA),例17:,“几度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是在辽西。”,诗两行一排列,“迷”、“里”、“西”三字,就把“觉”字包围住了。

三、从音韵的发展分,可分为:古韵和新韵。

四、从用韵的密度分,可分为:句句韵、隔句韵、句中韵(首尾韵、腰尾韵、足尾韵)、句外韵。

1、句句韵,见全韵式。

2、隔句韵,见单韵韵式、双韵韵式和交叉韵。

3、句中韵。

a、首尾韵。例18,杨巨源的《和鍊师索秀才杨柳》,“水边杨柳麴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诗中“水”与“丝”;“立”与“一”、“枝”;“惟”与“惜”,为本句中首尾韵相押。

b、腰尾韵,例19,严维的《岁初喜黄甫侍御至》,“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应不笑家贫。明朝别后门还掩,修竹千竿一老身。”,诗中“新”与“人”相押。

c、足尾韵,例20,见上例18,“立马烦君折一枝”中,“一”与“枝”相押。

4、句外韵,除本句中以外的用韵。见例18。

五、从字的重复来分,可分为:叠字韵和重字韵。

1、叠字韵。例21,郑谷的《鹭鸶》,“闲立春塘烟澹澹,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沙汀晚,飞下滩头更自由。”,诗中的“飕飕 ”,叠字成韵。

2、重字韵。例22,杜甫的《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诗中“一”句中的“史”字与“二”句中的“史”相同,用重字。

(注:字母A表示同韵部平声韵,a表示同韵部仄声;字母B表示不同韵部仄声韵,b表示不同韵部平声;字母O表示非韵位字)

以上,都是古诗人实践和探索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的学习、领会、研究、发掘。在古人实践的基础上,少走弯路,进一推动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的发展、繁荣和创新。中国现代传统格律体诗歌,只有“诗外求诗,韵外求韵”,与时俱进并积极吸收新鲜的元素和成分,才会产生出新的巨大的生命力!

(由于有些资料还在研究、学习和整理中,将会逐步地进行完善,热忱与广大的诗友们探讨、学习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