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406

 随缘522 2019-08-04
升麻葛根汤
【方源】:《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位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情增减。
【功效】: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未透,发热恶风,头痛,肢体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象浮数。亦治瘟疫。
【方解】:麻疹未发,或发而未透,发热恶风,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为本方的主要症状。头痛,肢体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等为此药症状。疹毒蕴结肺胃二经,邪气犯肺,肺失宣降,故发热恶风,头痛,喷嚏,咳嗽;热邪上攻头面,故目赤流泪;热伤胃津,故口渴,舌红苔干;邪郁肌表,故疹发不透。
方中升麻辛甘凉,入肺胃二经,善解肌透疹,清热解表;葛根辛甘平,入胃经,解肌透表,生津止渴。二药合用,使疹毒从皮毛、肌腠透发而出,共为主药。佐以赤芍凉血散瘀。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兼益气解表。
【按语】:本方以发热恶风、目赤流泪、头痛身疼、喷嚏、口渴、舌红、脉浮数为辩证要点。李时珍用本方治疗时行赤眼。柯琴认为,阳明病初起、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以及阳明病初起,移热于肠面而见下利者,皆可用本方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细菌性痢疾、带状疱疹、银屑病、面疣、牙痛、肠炎脱肛等。麻疹初起,可加薄荷、蝉蜕、牛蒡子、荆芥、金银花;麻疹未透,疹色深红,加紫草、丹皮、大青叶、金银花;咳嗽,加桔梗、前胡、杏仁;咽喉肿痛,加桔梗、玄参、马勃;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衄血,加白茅根、藕节;带状疱疹,加紫草;面疣加白芷、薏苡仁、地肤子。
若疹点透达顺畅者,不宜使用本方。
【同名方】:《医宗全鉴》升麻葛根汤,本方加山栀、柴胡、黄莲、黄芩、木通构成。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心火炽盛,更兼浩饮嗜热,致患心痈,巨厥隐痛微肿,面赤,寒热,身痛,口渴引饮。
【附方】:1、升麻黄芩汤(《类症活人书》),本方加黄芩构成。功能解表清热。主治小儿头疼,伤风有汗,发热恶寒。
2、芍药四物解肌汤(《备急千金要方》)本方去甘草,加黄芩构成。功能发表解肌,清热解毒。主治外感表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口苦且干,苔薄白带黄,脉浮数;小儿麻疹初起,尚未透发,或透而不畅。
3、升麻芷葛汤(《审视瑶函》)本方加白芷、石膏、薄荷、陈皮、半夏、川芎、生姜构成。功能透表解肌,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经头风头痛,身热口渴。
2、升麻解毒汤(《证治准绳》)本方加荆芥、前胡、柴胡、牛蒡子、桔梗、防风、羌活、淡竹叶、连翘构成。功能清热解毒,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恶寒发热。
3、升麻顺气汤(《医学入门》)本方加防风、黄芪、白芷、人参、苍术、生姜、大枣构成。功能解肌透表,益气顺气。主治忧思过度,饮食失节,而色黧黑,心悬如饥,气短而促。
 
 
 
 
 
 
 
 
 
 
宣毒发表汤
【方源】:《痘疹仁端录》
【组成】:升麻3克、葛根3克、前胡5克、杏仁6克、桔梗3克、枳壳3克、荆芥3克、防风3克,薄荷叶3克、木通3克、连翘5克、牛蒡子5克、淡竹叶2克、生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疹解毒,宣肺清热。
【主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躁口渴,尿赤,舌苔薄白,脉滑数。
【方解】:本方中升麻,葛根透疹解毒;荆芥,防风、牛蒡子、薄荷解肌散邪,有助于升麻、葛根透疹之效;枳壳、桔梗、杏仁、前胡、宣肺祛痰止咳;连翘清泻上焦之热;木通导热下行;竹叶清热去烦;甘草解毒,调和。配伍成方,共奏宣毒发表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麻疹透发不畅、咳嗽、烦渴尿赤、身热无汗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水痘、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感寒,加麻黄,夏日勿用;内热重,加黄芩,食滞,加山楂。
凡麻疹通透,身热已退者,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化毒清表汤(《医宗全鉴》)由葛根、薄荷叶、牛蒡子、地骨皮、连翘、防风、黄莲、黄芩、元参、木通、知母、生甘草、桔梗、生姜、灯心草组成。功能清表解毒。主治麻疹疹已出透,但壮热仍不退者。
 
 
 
 
 
 
 
 
 
 
桂枝加葛根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祛风,生津舒经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痛拘急,不能自如俯仰,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构成。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提升津液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落枕、颈背肌劳损、痢疾、毛囊炎等。如风邪偏盛,加防风、荆芥;高血压伴头痛项强,重用芍药、葛根、加赭石、牡蛎、龙骨、钩藤;面肌拘紧,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温病初起而项背强急,则加银花、连翘。

 
 
 
 
 
 
 
半夏解毒汤
【处方】 黄柏(炒)、黄芩(炒)、山栀子(炒)、半夏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一切暑热毒,五心烦躁,口舌咽干。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半夏藿香汤
【处方】 半夏15分,真藿香1钱,干姜(炒)1钱,甘草5分,白茯苓1钱,广陈皮1钱,白术1钱(炒)。
【功能主治】 痰邪留于胸膈,胃口热甚,皆令呕不止,下之呕当去,今反呕者,此属胃气虚寒,少进饮粥,便欲吞酸者;瘟疫下后,脉静身凉,不渴不燥,胃寒呕逆。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瘟疫论》卷上
 
 
 
 
 
 
半夏黄连泻心汤
【处方】 半夏三枚,生用厚朴二钱,茯苓二钱,生姜三片,加【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 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煎热服。
【摘录】 ·方贤着《奇效良方》
 
 
 
 
 
 
 
半夏干姜汤
【处方】 干姜、桂枝、半夏、苍术、生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 心胃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疝气证治论》
 
 
 
 
 
 
 
 
 
 
 
 
 
干呕、吐白沫
半夏干姜汤
【处方】 半夏、甘草、干姜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干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取方寸匕,浆水煎服。
【摘录】 《张氏医通》卷五
 
 
 
 
 
 
 
 
 
 
 
 
 
 
 
 
 
干呕
半夏干姜散
【处方】 半夏、干姜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干呕吐逆,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浆水1升半,煎取7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干呕吐涎沫者,由客邪逆放肺,肺主收引,津液不布,遂聚为涎沫也。用半夏、干姜之辛热,温中燥湿;浆水之寒,收而行之,以下其逆,则其病自愈矣。
2.《金匮要略心典》:干呕吐逆,胃中气逆也;吐涎沫者,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也。此是阳明寒气逆气不下而已。故以半夏止逆消涎;干姜温中和胃;浆水甘酸,调中引气止呕哕也。
【摘录】 《金匮》卷中
 
 
 
 
 
 
 
 
 
 
益胃汤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沙参9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炒玉竹5克,冰糖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阴生津。
【主治】:热病伤阴,烦热,口渴,咽燥,舌干少苔。
【方解】:方中沙参、生地、麦冬、玉竹甘寒滋阴、生津润燥,其滋而不腻,不妨碍脾胃;加冰糖养胃和中,全方共奏养阴生津和胃之效。
【按语】:本方以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花剥光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慢性病及消耗性病引起的胃阴受损、小儿厌食、前列腺炎、消化道霉菌感染、口糜、呃逆等。如见阴液枯竭、胃气垂绝者,沙参改用西洋参、生晒参或红参;呕哕,加橘皮、竹茹;呕逆,加刀豆、柿蒂;厌食,加山楂、谷芽、麦芽;大便干结,加麻子仁、白蜜等。
【附方】:
1、养胃汤(《医醇剩义》)由陈皮、白芍、砂仁、白术、甘草、山药、茯苓、党参、黄芪、生姜、木香、大枣构成。功能益气健脾,理气止痛。主治胃气虚弱,脘中疼痛,纳少运缓,四肢乏力。
养胃汤(《证治准绳》)由半夏、厚朴、苍术、藿香、草果仁、茯苓、人参、炙甘草、橘仁构成。功能温中理气,燥湿和胃。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饮冷伤脾,发为疟疾;或中脘虚寒,恶心呕吐。
 
 
 
 
 
 
 
 
 
 
 
 
益胃汤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沙参9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炒玉竹5克,冰糖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阴生津。
【主治】:热病伤阴,烦热,口渴,咽燥,舌干少苔。
【方解】:方中沙参、生地、麦冬、玉竹甘寒滋阴、生津润燥,其滋而不腻,不妨碍脾胃;加冰糖养胃和中,全方共奏养阴生津和胃之效。
【按语】:本方以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花剥光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慢性病及消耗性病引起的胃阴受损、小儿厌食、前列腺炎、消化道霉菌感染、口糜、呃逆等。如见阴液枯竭、胃气垂绝者,沙参改用西洋参、生晒参或红参;呕哕,加橘皮、竹茹;呕逆,加刀豆、柿蒂;厌食,加山楂、谷芽、麦芽;大便干结,加麻子仁、白蜜等。
【附方】:
1、养胃汤(《医醇剩义》)由陈皮、白芍、砂仁、白术、甘草、山药、茯苓、党参、黄芪、生姜、木香、大枣构成。功能益气健脾,理气止痛。主治胃气虚弱,脘中疼痛,纳少运缓,四肢乏力。
养胃汤(《证治准绳》)由半夏、厚朴、苍术、藿香、草果仁、茯苓、人参、炙甘草、橘仁构成。功能温中理气,燥湿和胃。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饮冷伤脾,发为疟疾;或中脘虚寒,恶心呕吐。
 
 
 
 
 
 
 
 
 
 
 
洞天长寿膏
【方源】:《上海中成药临床实用手册》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狗脊、女贞子、覆盆子、淮牛膝、陈皮、杜仲、南沙参、百合、泽泻、甘草。
【用法】:上药用水煎熬,制成膏剂。每服9~15克,日服1~2次,开水冲服。
【功效】:功能添精养血,健脾补气,补益肝肾,养肺生津。
【主治】:病后虚弱,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头目眩晕,腰膝痿弱。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虚症。本方在十全大补汤的基础上。又增杜仲、牛膝、狗脊补肝益肾、沙参、百合养肺生津,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疲乏倦怠、四肢无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津少口干,为其辩证要点。
凡遇感冒发热、脾虚泄泻、食积疼痛,应暂停服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7枚,牡蛎9克,龙骨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营卫,滋阴和阳,镇纳固摄。
【主治】:虚劳心悸,易惊,汗多,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遗溺,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芤迟。
【方解】:本方桂枝解肌发表,化外感风寒;芍药补阴敛营,两者相配,调和营卫。大枣甘平,既能益气和中,又能滋脾生津,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枣、姜相合,可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甘草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补阴。牡蛎、龙骨固表敛汗,宁心安神,固肾摄精。全方配伍,营卫调和,阴平阳秘,则阳能固摄,阴能内守,精不外泄。
【按语】:本方以心悚汗多,失精、遗尿、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芤缓为辩证要点。现代多用本方治疗上肢颤抖、阵发性心动过速、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遗尿、带下、早泄、自汗、盗汗、遗精、不射精、阳痿、肺炎等。如见遗尿,加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汗多,加黄芪、浮小麦;心悸易惊、神不守舍,加磁石、酸枣仁、茯神;失精,加芡实、菟丝子,莲肉;带下清稀、色白,加鹿角胶、芡实、菟丝子等。
【附方】
1、二加龙骨牡蛎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即本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构成。功能益阴和阳,敛汗。主治自汗,面色白,舌质淡。
2、龙齿散(《太平圣惠方》)本方由牡蛎、龙齿、生姜、甘草、人参、桂心、麦门冬、熟地、当归、芍药、茯神构成。功能益气定神养血。主治产后脏气虚,惊悚。
 
 
 
 
 
 
寿胎丸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菟丝子120克,桑寄生60克,续断60克,阿胶60克。
【用法】:将前三味药研末,另用开水烊化阿胶,和末为丸,每丸重0.3克。每服20丸,日服2次,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改为常规汤剂剂量。
【功效】:功能固肾安胎。
【主治】:妊娠胎元不固,胎动不安,腰痠腹坠,下血见红,或屡有滑胎,以及胎萎不长,胎音微弱。
【方解】:本方主治胎动不安,妊娠滑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续断补肾安胎,阿胶补血止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妊娠腰痠见红,为其辩证要点。
本方作煎剂时可加味运用,如血虚者,加当归、熟地;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偏热者,加苎麻根、黄芩、白芍;气滞者,加砂仁、苏梗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煎剂能增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其中菟丝子具有雌激素活性,使子宫重量增大(但并不使阴道上皮角化),这对维持妊娠、促进子宫的生长生育起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报道,本方适用于肾移植术后,有一定的保护和抗排斥功效。
 
 
 
 
 
 
 
 
 
安胎和气饮
【方源】:《伤科外要》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川芎、黄芩、白术、砂仁
【用法】:水煎服。
【功效】:功能养血理伤,和气安胎。
【主治】:孕妇跌仆损伤,胎动不安。
【方解】:本方主要治疗孕妇跌倒损伤。方由《金匮》名方当归散加味构成。其中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理血和伤,白术、黄芩、砂仁安胎;理伤与安胎并行,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孕妇跌倒损伤、胎动不安、舌有瘀斑,为其辩证要点。
临床如见腹痛见红,加苎麻根、阿胶;腰痠腰痛,可加川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等。
 
 
 
 
 
 
 
 
 
 
 
孕妇小腹痛,胎动不安
安奠二天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30克,熟地30克,白术3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炙甘草3克,杜仲9克,枸杞6克,扁豆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功能健脾益肾,安胎。
【主治】: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坠之状。
【方解】:本方主要治疗脾肾虚弱,胎动不安者。方用人参、熟地、枸杞、山萸肉等健补脾肾治本、白术、杜仲等安胎;补肾为固胎之要,养脾胃益血之源,本固血充,胎自可安,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妊娠胎动,小腹有下坠之感,或有腰痠、见红等,为其辩证要点。
 
 
 
 
 
 
 
 
热痰,呕逆头痛
半夏茯苓汤
【处方】 半夏2钱,赤苓1钱,陈皮(去白)5分,甘草5分,黄芩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 热痰,呕逆头痛。
【用法用量】 煎作1服。
【摘录】 《金匮翼》卷五
 
 
 
 
 
 
 
 
 
 
妊娠恶阻,痰涎壅滞
半夏茯苓汤
【处方】 白术(蜜炙)1钱,半夏(汤泡,炒黄)1钱,陈皮1钱,砂仁1钱(炒),茯苓2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2个,乌梅1个。
【功能主治】 妊娠恶阻,痰涎壅滞。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中焦闭塞,全身毛孔不通,头汗
半夏茯苓汤
【处方】 熟半夏、白茯苓。
【功能主治】 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
【摘录】 《伤寒大白》卷三
 
 
 
 
 
 
 
七味白术散
【方源】:《小儿要证直诀》
【组成】:人参7克,白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3克,藿香叶15克,木香6克,葛根15~30克。
【用法】:上药均研粗末,每次9克,水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止泻。
【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消化不良,乳食少进,腹痛腹泻。
【方解】:方中四君子汤甘温健脾益气,为主药。辅以藿香辛温芳香化浊祛湿而和中止呕,葛根甘辛平鼓舞胃气上行而止泻,木香辛苦温行而止痛。全方配伍,脾胃健,则呕泄止。
【按语】:本方以腹泻纳呆、神疲乏力为辩证要点。现代多用本方治疗婴幼儿腹泻、小儿疳症、慢性消化不良、小儿霉菌性肠炎、流涎、小儿多尿、遗尿、肾病综合症水肿等,如见恶心呕吐者,加半夏、代赭石;水肿者,加猪苓、泽泻;流涎而臭者,加黄莲、滑石、益智仁、诃子;腹泻偏热者,加黄芩、马齿苋;腹泻偏寒者,加干姜、高良姜;合并表证者,加前胡、紫苏;腹部胀满,加木香、枳实;食纳差者,加炒扁豆、炒谷芽、炒麦芽。
 
 
 
 
 
 
 
 
 
举元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0~20克,黄芪10~20克,炙甘草3~6克,升麻4克,白术3~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升提。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舌质淡胖,脉微弱。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健脾,为主药。白术、炙甘草为辅药,助参、芪益气健脾之力。佐以升麻以升举下陷元气,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有益气升提之效,以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症。
【加减】:如兼阳气寒者,附子、肉桂、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或文蛤。
【按语】:本方以崩漏下血,舌胖质淡、神疲倦怠、脉搏微弱为辨证要点。现代多用本方治疗内脏下垂、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崩漏、月经过多、恶露不绝、产后排尿异常、尿失禁、妊娠小便不通、过敏性紫癜等。如见出血甚,加侧柏叶、仙鹤草、参三七;气虚甚,可加重人参、黄芪、甘草剂量;正值经期量多,加阿胶、艾叶、乌贼骨、炮姜炭;经期过长、日久不断、加益母草、炒蒲黄;亡阳厥逆,加附子、干姜;腰腹冷痛,加破故纸断、艾叶。
 
 
 
 
 
升陷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5克,桔梗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方解】:方中以黄芪为主,补益肺气,辅以柴胡、升麻举陷升提;桔梗载药上行;合以知母甘寒清润,制黄芪之温性,使升补而不偏于温,全方配伍,共奏益气升陷之效。
【按语】:本方以气短不足息,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冠心病、胸病、糖尿病、胃下垂、低血压症、胃扭转、肺不张、哮喘、心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自发性气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便秘、脱肛、经行衄血、自汗、盗汗、感冒日久不愈、泄泻、尿频、皲裂等。如见有淤血,加当归、丹参;阴虚不足、加麦冬、生地;气虚严重,重用黄芪,并加人参;胸闷痛,加全瓜蒌、赤芍、丹参;气滞,加香附、枳壳;心阳不举,加桂枝、炙甘草。
 
 
 
 
 
 
 
 
生脉散
【方源】:《内外伤辩惑论》
【组成】:人参五分(9克),麦冬五分(12克)五味子七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暑热汗多,气阴两伤症。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
2、久咳肺虚,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滑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方解】:本方所治为气阴两伤之症,其中体倦气短,咽燥口渴,自汗,脉虚数或虚细,为本方主症。久咳,呛咳少痰为次要症状。其病机属气阴不足。暑热内忧,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伤津液,故咽燥口渴,脉虚数;至于久咳不已,亦可耗伤肺之气津,故见呛咳少痰;壮火食气,肺气先伤,故体倦气短。治宜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本方以人参大补元气,益肺生津,为君药。麦冬甘寒,养阴润肺,清心除烦,配人参则大生气津,为臣药。五味子酸涩,入肺肾,敛肺生津,收涩止汗,配麦冬以酸甘化阴,为佐使药。三药合用,补、清、敛俱全,益气生津,收阴止汗兼顾,使津液得生,肺气得补,其脉自复。
1/3

以补肺、养心、滋阴着力,而得益气、生津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汗多气急、神疲体倦、口渴舌干、脉虚无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热病、各型休克、心律失常、复发性气胸、冠心病、心力衰竭、新生儿硬肿症、克山病、乙型脑炎后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衄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病毒性心肌炎、肺结核、手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预防高原低氧对心肺的损害等。如舌红、心动过速,加黄莲;口渴嗜饮,加花粉、芦根;心阳不振,加附子;汗多欲脱,加龙骨、牡蛎;久病大虚,用高丽参或吉林参;热病害阴,用西洋参或沙参,一般则用党参;心阴不足,加山茱萸、何首乌;胸闷心痛,加丹参、红花、瓜蒌。
本方有收敛作用,如外邪未去或暑病热盛,气津未伤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强心、镇静、升压、改善微循环、抗凝血作用。
【附方】
1、生脉补精汤(《类症治裁》)由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熟地黄、当归、鹿茸构成。功能益气生津,益血补肾。主治房劳精损,突然昏厥者。
大生脉汤(《赤水玄珠》)本方由人参、五味子、麦冬、天冬、黄柏、当归、牛膝、红花、生地、枸杞子构成。
功能
1、益气生津。主治肺热气虚,胫纵不束地。
 
 
 
 
 
 
 
 
谋虑不决,胆气上溢,虚热口苦,神思不爽
半夏茯苓汤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酸枣仁桂(去粗皮)2两,黄芩(去黑心)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2两,甘草(炙,锉)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谋虑不决,胆气上溢,虚热口苦,神思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秫米1匙头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