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409

 随缘522 2019-08-04
胎元饮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6克,白术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主治】: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晄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方解】:方中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养脾;白芍、当归、熟地、滋阴补血;杜仲固肾安胎,陈皮理气调中,使熟地补而不腻。全方配伍,有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之功。
【加减】:若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补骨脂、山药、五味子,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气分虚甚,倍白术,加黄芪;虚而兼热者,加生地、黄芩,去杜仲;阴虚小腹道疼痛,加枸杞子;多怒气逆者,加香附或砂仁,因有所触而动血者,加阿胶、续断;呕吐不止,加生姜、半夏。
【按语】:本方以妊娠期阴道出血,色淡清稀、腰腹胀痛或坠胀、脉细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腰痛坠胀,加川断、寄生;恶心纳差,加砂仁、生姜、藿香;小便频繁者,加益智仁、覆盆子。
 
 
 
 
 
 
 
 
 
大补元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山药9克,炙甘草6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肝肾双补。
【主治】:气血两亏,精神萎顿,腰酸耳鸣,汗出肢冷,心悸气短,脉微细。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为主药,气生则血长;甘草、山药补脾气,助人参以济生化之源;熟地、枸杞、当归、山茱萸滋肝肾、益精血,补天一之真水,乃补血贵在滋水之意;杜仲益肝肾,全方合用有气血双补,肝肾共养之效。
【加减】:若气分偏虚,加白术、黄芪;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血滞,加川芎,去山茱萸;滑脱,加五味子、补骨脂。
【按语】:本方以腰酸耳鸣、神疲气短、脉微细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哮喘、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紫癜、月经不调、带下症、不孕症、不育症、鼻衄、癫痫等。若心悸少寐,加远志、五味子;脾虚不运,食少便溏,去当归、加白术、扁豆、砂仁;血虚阴亏,伴潮热、盗汗、心烦、加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何首乌;阳虚突出,加肉苁蓉、巴戟天等。
 
 
 
 
 
 
 
 
 
蚊虫叮咬发烧腹泻
半贝丸
【处方】 生半夏 生川贝各9
【制法】 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
【功能主治】 截疟。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疟疾(蚊虫叮咬的传染病)
半贝散
【处方】 真川贝母(去心)12钱,生半夏8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炒微黄色,候冷装入瓷瓶,将瓶口塞紧,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 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15厘,开水半酒杯,搀入姜汁3茶匙,于疟未来先1时辰,和药温服,迟服则不效,重者3服。此散端午日午时制尤妙。
【注意】 愈后戒发物及鸡蛋、南瓜、芋艿等。
【摘录】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引《格言联壁》
 
 
 
 
 
 
 
 
 
胎疟(孕妇寒来热往)
半贝姜茶饮
【处方】 姜半夏3分,川贝3分,生姜3分,细芽茶3分。
【功能主治】 胎疟,寒热平均者。
【用法用量】 用阴阳水2茶钟,煎成1钟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六味地黄丸
【方源】:《小儿药症直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人每服1丸,日3次空腹时服;亦可作饮片汤剂水煎服。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小便淋沥,牙齿动摇,舌干咽痛,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开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尺脉虚大。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甘微温,交通肝肾,滋阴补血,填精补髓,大补真阴,为壮水之要药,故为君药。山萸肉酸涩微温,入肝肾经,秘精气,补肝肾,肾气受益则封藏得度,肝阴得养;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经,健脾补肺,固肾生精,取土旺生金,金盛生水之义,均为臣药。以上三药以补肾为主,或兼补肝,或兼补脾,是为三补。丹皮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和血破瘀,去阴中之伏火,以治虚火上炎;泽泻甘寒,入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祛肾中之邪水;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补益心脾,淡渗利湿,助山药以益脾,配泽泻以利水,共为佐药。以上三药,是为三泻。配合成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医方论》)。本方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以补为主,补中有泻,则补而不腻,为通补开合之剂,非专事蛮补者何能比也。
【按语】:本方以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神经衰弱、慢性咽炎、喉痹、肾结核血尿、中心性视网膜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干燥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食道癌术后复发、遗尿、鹅掌风、颈椎病、突发性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阿狄森病、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男性不育症等。如兼见腰酸酸软甚者,加牛膝、杜仲以强筋健骨;脾虚食乏及大便溏薄者,加白豆蔻、砂仁以芳香益脾;小便数多者,去泽泻加益智以固精缩尿。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提高人体代谢、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压、抗癌、增强免疫机能等多种作用。
【附方】:
银翘石斛汤(《方剂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由本方加连翘、银花、石斛构成。功能滋补肾阴,清热去毒。主治慢性尿路
1、感染,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2、归芍地黄丸(《北京市中成药选集》)由本方加白芍、当归构成。功能滋阴养血,益肝补肾。主治肾阴不足及肝血虚症。
 
 
 
 
 
 
 
 
 
知柏地黄丸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知母6克,黄柏6克。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人每服1丸,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减。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
【方解】:方中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熟地滋肾阴,填精髓;山药滋肾补脾,成三阴共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茯苓配山药渗脾湿,即成三泻。佐以知母、黄柏降相火、去肾火。全方合用有滋阴降火之效。
【按语】:本方以阴虚火旺、腰酸、尿黄、口干舌燥、舌质红、尺脉独大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血精、盆腔炎、阴道炎、月经不调、闭经、肺源性心脏病、面神经麻痹等。如见阴虚热甚,加地骨皮、胡黄莲;阳亢,加牡蛎、龙骨;月经先期量多,加旱莲草、生龙牡、阿胶;下焦湿热,加车前子、萹蓄。
 
 
 
 
 
 
 
 
 
都气丸
【方源】:《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五味子6克。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日服3次,每次1丸,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滋肾纳气。
【主治】:肾阴虚气喘,呃逆之症。
【方解】:方中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熟地滋肾填精,山药养肾补脾,三药合用,达到三阳并补,丹皮配山茱萸泻肝火,泽泻配熟地泻肾降浊,茯苓配山药渗脾湿;五味子敛肺补肾,止咳平喘;全方配伍,达滋阴补肾,纳气平喘之效。
【按语】:本方以肾阴亏虚,喘而面红足冷、咽干口燥、舌红脉细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阻塞性肺气肿、膈肌痉挛等。如见喘促甚,加龙骨、牡蛎、西洋参;阴虚甚,改熟地为生地,加太子参;潮热者,加青蒿、地骨皮;纳差者,加神曲,白术等;咳嗽气喘、痰中带血者,加百部、黄芩、侧柏叶。
 
 
 
 
 
 
 
 
 
 
水痘(发烧)
板蓝根银花糖浆
【处方】 板蓝根100 银花50 甘草15 冰糖适量
【制法】 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摘录】 《经验方》
 
 
 
 
 
 
 
 
腮腺炎
板蓝根夏枯草饮
【处方】 板槛根30 夏枯草20 白糖适量
【制法】 将板蓝根、夏枯草同水煎,加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适用于腮腺炎肿痛发热有硬块者。
【用法用量】 每次1020克,每日3次。
【摘录】 《经验方》
 
 
 
 
 
 
 
 
日光性皮炎
板蓝根汤
【处方】 板蓝根12g,银花12g,连翘12g,蒲公英15g,车前子12g,泽泻6g,黄芩3g,夏枯草9g,薄荷4g,茯芩9g,冬瓜皮12g
【功能主治】 日光皮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多汗补遗
1.整个病程舌像仍如平时舌体瘦长苔白有津不干,故知不是虚热证,当然更不是实热证。
2.本次又犯病时,肤热.汗出,(汗不凉四肢不厥逆),脉左弦虚右弱甚,人极疲乏,而用来复汤加黄芪中剂后,只救了一时之急,后精神好转,脉左弦实沽沽,右小弦而弱,依彭子一气周流圆运动理论,除老年人体质加上心脏本病极虚外,气机升降亦不圆,故改方,补气疏解酸收为法:
3.改方前服中大剂来复汤过程中,夜晚可能有点受凉,早上有点咳(寒饮那种),右脉夹紧意,余症同前,李可破格救心汤反其意而用之,大剂来复汤合小剂四逆汤以防脱阳,从中亦可分析出老人虽气血阴阳俱虚,但此证之阴主要是肝血,故舌体瘦长,虽表面看似乎有热像,其实身体里并没有多少热,其表现出来的热顶多是一种郁热。
4.这种郁热就像是老年人或体虚的人上楼梯气不足以息而产生的那一种热,病人平时即是,此间因天热更明显更严重,汗出的更多人更疲乏。
5.病人病前,即近一年来下焦(主要指小便什么的)就有点不固,应该和汗证是一个病机。
6.用上图所示之方后,先是左脉由弦实沽沽转沉弦,右脉由小弦而弱转浮弦而弱,其间频泄己作,故加干姜,开始时药店的干姜可能有假,诸证如前,后药尽再一次抓药服药,病人曰味太怪,但是自此夜半寅时不醒,而脉转柔和,左右脉较平衡一致。
7.方中加干姜而夜半寅时不醒,更加证实非热证,并不属于三阳证范畴,亦非少阴阳明合病的黄连阿胶汤证及类证,甚至连寒热错杂的乌梅证也不是。
8.乃真阴真阳的虚损,其真阴并不是指滋阴寒凉那个阴,而指的是人体物质基础的肝血。
9.阴损及阳,阴阳互根,故本证以气虚阳虚为主,所以加干姜只解决了夜半寅时汗出而醒,其频泄乃下焦之证,理中不足与也,故以桃花汤填补下焦收功。
10.药物只是也只能治一时之证,日常保健与锻炼至关重要,除常规方法锻炼心肺功能外,心脏病艾灸法及周尔晋方法亦可选用遵行,唯在耐心而已。
 
 
 
 
 
 
 
 
多梦原因
中医学认为,多梦的根本原因是由机体内在变化引起的。《素问·方盛衰论》中说: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所谓少气,即气不足,气不足则阳不守阴,神失其守,故为多梦,其为原因之一。
情志损伤,伤及脏腑,耗损精气,令神魂不安,发为多梦;
阴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潜涵肝魂,制约相火,而使神魂浮游,发为多梦;
若因痰热内扰肝胆,魂不得宁而发多梦;
劳欲过度,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心神不宁而发生多梦;
饮食失节,使土虚木郁,神魂不宁而多梦。
 梦的出现,以致睡卧不宁,梦幻纷纭。多梦会导致人休息不好,久而久之会引发疾病。多梦多因虚火扰头所致,原因就是肾精不足,而肾虚就是元气不足,所以要想 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好好吃饭做起,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培元固气,同时还可以选择打坐的方式,慢慢就可逐渐减少多梦的问题。
 
 
 
 
 
 
 
甲亢
处方:炒柴胡、赤芍、白芍、炒枳壳、昆布、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怀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功效主治:解郁清热,滋阴潜阳。用于治疗瘿气,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辨证属郁火伤阴,阴虚阳亢者,症见心悸,烦热,急躁易怒,多梦,乏力,伴有手足心热,便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淋巴结核(老鼠疮)
【处方】 小米4 红糖1 雨淋土4
【用法】 将小米放罐内添水三大碗,泡至发酵起沫(夏季4天,冬季8天),放锅内熬熟,入红糖,雨淋土研成细面倾锅内,一次服连汤米吃完,全身出大汗(包括手足),轻者一剂即癒,重者四、五剂而痊癒。
【治验】(1)张花,女,32岁,西华奉母乡人,患淋巴结核,溃烂成片,屡治无效,经用此方一剂痊愈。
2)楚雪妮,郾城县半截塔人,颈部两侧均患此症:左侧已破,右侧硬结如枣。服用此方二剂,破者结疤,未破者逐渐消失。
 
 
 
 
 
 
 
 
 
 
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
板蓝根颗粒
【来源】 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性状】 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糖型)。
【炮制】 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无糖型),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5g10g(含糖型),或一次36g(无糖型),一日34次。
【规格】 含糖型:每袋装(15g210g无糖型:每袋装3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板蓝根干糖浆
【处方】 板蓝根160两,淀粉352钱,糖粉384钱,菠萝香精油47分。
【制法】 上将板蓝根粉碎,用热浸法提取二次,浓缩为稠膏。取淀粉置搅拌机内,加入放冷后的板蓝根稠膏,随加随搅,将糖分3次加入,再将菠萝香精油用适量酒精稀释,喷洒入内,拌匀,然后制粒,塑料袋封装。每袋装10g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预防麻疹。主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半包,儿童减半,温开水冲下,每4小时服1次。
【摘录】 《中药制剂手册》
 
 
 
 
 
 
 
 
带状疱疹
板蓝根复方
【处方】 板蓝根15g,蒲公英15g,连翘15g,黄芩9g,朱茯神9g,柏子仁9g,茯苓9g,甘草9g
【功能主治】 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发热,加银花、黄连;表热,加牛蒡子、桑叶;头痛,加菊花、白芷;热盛,加大青叶、马勃;渗出湿盛,加茯苓、苡仁、白术、木通、竹叶、通草;便秘,加大黄、厚朴;身虚,用瓜蒌仁;痛,加乳香、没药、茯神;睡眠不好,加枣仁、柏仁。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健脾养胃汤
【方源】:《伤科补要》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黄芪,白芍、陈皮、小茴香、山药、茯苓、泽泻。
【用法】:水煎服。临床应用时可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功能健脾养胃。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脉濡弱。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亏虚,食少便溏。方用白术、人参、茯苓、黄芪健脾益气,合以白芍、当归、陈皮、小茴香健脾养胃、养血理气,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困倦乏力、面色暗淡、食少便溏,为其辩证要点。
临床如见腹泻,加葛根、木香;苔腻、腹胀,可加苍术、厚朴、六曲、麦芽。
 
 
 
 
 
 
 
 
三物黄芩汤
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平素即有患虚热者,邪热内伏,邪热久羁而造成阴津暗耗,阴虚血燥。
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组成是黄芩、苦参各二两,干地黄四两。为粗末,水煎,分二次服。治产后受风,四肢烦热,但头不痛者。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另外,三物黄芩汤不仅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对多种虚热疑难杂症有效。具体应在医生辨证下应用,不要擅自服药!
 
 
 
 
 
三叉神经痛、牙龈萎缩
X英华,男,57岁。2015427日初诊:
  患头痛头昏,头皮绷紧感,三叉神经痛21年,痛时延续几天,几月不等,多家省级医院治疗无效。最近2个多月来,左耳后疼痛已经半个月了,持续疼痛,近10天以来,左脸、上颌痛及左侧乳突肌及面颊,摸头发都痛,只要咬嘴、说话、动齿都痛。发着时心里混乱,胃中火灼,腹胀心慌,静止下来稍微疼痛减轻。
  常常爱生气发愁,口干舌燥,口苦颈部痛软,牙龈出血性萎缩,脊背板胀,按摩效微,臀部肥胖,其余都瘦了,两腿烦扰如触火,腿难放安,手足心发热,大便几日一解,尿黄赤,失眠,脘腹胀食少,人已消瘦,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滑数。
辨证:
 双风(内风、外风)同患,气滞郁热,阴虚痰瘀
处方:
   柴胡15g黄芩20g荆芥10g 云防风15g 僵蚕20g 蝉蜕15g 姜黄20g 灵仙藤15g刘寄奴30g玄胡20g 地龙20g 紫草20g酒白芍60g 酒甘草30 香附20g 扛板归30g酒川芎30g砂仁10g酒黄柏30g 肉桂10g大黄(后下)10g。煎服。每天1剂。连服6剂转方。
  二诊:服上方6剂后,疼痛减轻,两腿烦扰如触火、手足心发热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正常了,睡眠改善。上方减大黄,加女贞子60g。再服12剂转方。服法同前。
  三诊:服上方12剂后,头痛头昏、头皮绷紧感好转,各处疼痛继续减轻,咬嘴、说话、动齿疼痛好转,胃中火灼、口干舌燥、两腿烦扰如触火基本上消失,已不腹胀心慌了,饮食增加。
处方:
  云防风15g 僵蚕20g 蝉蜕15g灵仙藤15g刘寄奴30g水蛭20g玄胡20g 地龙20g
  酒白芍60g 酒甘草30 香附20g酒川芎30g砂仁10g酒黄柏30g 肉桂10g 葛根30g蛴螬20g。服12剂转方。服法同前。
  四诊:服上方12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咬嘴、说话、动齿都不疼痛了,虚火发热消失,牙龈出血已愈,头痛头昏、头皮绷紧感基本上消失了,难安腿已正常,脊背板胀消失。还需继续治疗颈软,牙龈萎缩及臀部肥胖。改用粉剂免去煎熬麻烦。
粉剂处方:
  炒山药90g僵蚕60g水蛭40g酒川芎90g山楂肉90g桃花30g 肉桂40g 棕榈花90g蛴螬90g浙贝母60g
  打粉,连服46天。每天18g.均分3次,温开水拌服。连服2次粉剂治愈。
  圆通平衡,整体治疗解析:
  三叉神经痛已经21年了,对这个病因的认识一定要想到有外风因素,不然怎么会有痛时延续几天,几月不等呢?这是有外风牵犯内风所致患病,才会迁延如此之久。
  气滞郁热则常常爱生气发愁,脘腹胀食少,口干舌燥,口苦,大便几日一解,尿黄赤,苔薄黄,脉弦滑数;
  阴虚则口干舌燥,胃中火灼,牙龈出血性萎缩,消瘦,两腿烦扰如触火,腿难放安,手足心发热,大便几日一解,尿黄赤,失眠,舌红,脉细数;
  痰瘀互结则头痛头昏,头皮绷紧感,三叉神经痛,左耳后疼痛,左脸、上颌痛及左侧乳突肌及面颊,甚者摸头发都痛,只要咬嘴、说话、动齿都痛,颈部痛软,脊背板胀,局部脂肪堆积而肥胖(臀部),脉细滑数。
  鉴此,辨证为双风(内风、外风)同患,气滞郁热,阴虚痰瘀证机。
  用小柴胡汤、封髓丹、芍药甘草汤合川芎茶调散加姜黄、灵仙藤、刘寄奴、玄胡、地龙、紫草等化裁而成圆通平衡、整体治疗之方,疗效卓著,使21年之顽疾获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