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抱元守一,人生修炼的智慧

 清风斋 2019-08-04

抱元守一,本是道家修仙练道的一种法术。抱,环绕之意;元,指人的“三宝”:精、气、神;一,可做太极解,指的是混沌初开,未明未暗的状态;也可做心也,意也,志也理解。抱元守一,则是强调道家修心修身要注重修神,而非修外在之行。

人之三宝:精、气、神

关于“守一”的重要意义,在道教早期的经典作品《太平经》有论述: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纵观道教的经典著作,都是在强调养生修道要“守一”。《道德经》也有对“抱元守一”的论述,我们来看一看《道德经》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老子以六句疑问句讲述道对人生每一方面的要求。看似疑问设句,其实老子也给出了答案,道对每个人的人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抱元守一、精气柔顺、清除杂念、爱民治国、运动感官、明白四达。换言之,老子在这一章亦在强调修身,灵魂与肉体要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重生,只有做到坚守大道与自身追求融合在一起,才能永久存在。

玄德之境

对于“抱元守一”,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做饭时“一心二用”,一位家庭主妇正在煲汤,突然派送快递的电话响起,于是下楼去拿“剁手”购买的快递,偏巧这时女儿在楼下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打闹,正好被这位家庭主妇撞见,于是训斥了与其女儿打闹的小朋友,结果惹得那个小朋友的家长赶来,然后两人开始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争论。等到那位家庭主妇发现自家窗口黑烟滚滚,这才想起灶上还在煲汤。你说这种火灾事故,是不是那位“家庭主妇”一心二用导致的,本来在做饭,水火无情,为什么要去拿快递呢。如果不去拿快递,就很可能不会出现后续的事情。其实,生活中,类似这种的例子太多,又比如边看书边听歌;走路时看手机;过马路接打电话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现象,可能大家习以为常了,经常认为是正常现象,等到出事故,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这就是没有“守一”,没有做到专心去做某件事。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经常被老子使用,经常被视作“无欲无私、纯真质朴”的象征。如果说一个人能做到婴儿的状态,比如将心灵置于柔顺、平和宁静的状态,那么他离道所指示的境界就不远了。“人之初性本善”,在婴儿刚生下时,其处于完全懵懂无知的状态,不懂得需求什么,也不懂得去索要什么,和气致柔可谓之至。婴儿的状态其实也是老子心中认为追求道时人应该所处的状态,平心静气,人才能理智,进而才能理智地分析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下文的“雌”也是宁静柔弱的代表,和老子所说的“婴儿”是同一个意象。

婴儿致柔

抱元守一,环绕着人的元气(精、气、神),坚持守一,这样才能修身,进而加以锻炼才能达到“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居功”的圣人之大德。

道教经典《太平经》

最后,回到开篇所讲的《太平经》,并以此做结:天不守一失其清,地不守一失其宁,日不守一失其明,月不守一失其精,星不守一失其行,山不守一不免崩,水不守一尘土生,神不守一不生成,人不守一步活生。一之为本,万事皆行。子知一,万事皆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