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诗词概说(连载之三)

 江山携手 2019-08-04

五、升迁忠州

白居易在去忠州赴任途中,写了不少格调较高的诗作,反映了他的开朗心态。如《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西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画堂张与贵人看。

  “梦泽”:指云梦泽,古代水的面积很大。 “图障”:画幅、画幛。唐代语法用词不同。

   这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堪称佳作。对仗很好,“春岸”对“夕波”,形容词对;“绿”对“红”,颜色对;“梦泽”对“长安”名词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我通过游览岳阳楼实际观览,对白居易这首诗加深了理解:“水漫漫”,确实洞庭湖烟波浩渺,好似空阔无边,水面很大。“危楼”:古代称“高楼”为“危楼”,巍峨高耸。现在“危楼”则是有倒塌危险的楼房。古今语法不同。

他到忠州任上,如同好鸟出笼,他在《除忠州寄崔谢相公》诗中写道: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翅见情深。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泽林。

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得到挚友崔群(官至同平章事,相当于副宰相)和谢某(未查到是谁?)在皇帝面前的荐举,因之才得以免除谪贬并提任州官,。首联是感激崔、谢之言。好比从泥潭里竭力拉出来;由于他俩的“吹嘘”好像生长了翅膀才得以沸腾的深情厚谊。颔联是说原来好比缺折的剑锋,难以气冲斗牛;又好比桐木被烧焦难以做琴?颈联是说为提拔感恩不尽,老泪纵横,有恩必报的心情。尾联是说:忠州的条件好与怀?我都不问;鸟儿出笼是不择林的。因之,安心现职,做了不少善事。号召百姓稼穑勤耕,他还亲手植树种花,以改变百姓居住环境和改善百姓生活。在他的《种桃花》一诗中是这样写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从这首诗看出,他心情是好的,安心现职。

此外,他还积极向民歌学习,从中汲取营养。这在当时的一个达官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竹枝词》写得蛮好。现举两首为例: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誾鸟一时啼。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在这里他提到挚友元稹。元曾贬官通州司马。

他对忠州很有感情,在离开时有点依依不舍。他有一首《别种东坡花树》:

     二年流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

    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六、西子湖边

两年后,白居易四十九岁,夏,在忠州两年召还回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相当处级干部)。次年拜尚书主客郎中(相当厅局级干部)。但是。他对朝廷里的你争我斗看不惯,依然心有余悸。乃主动请求外放,远离是非之地。五十二岁出任杭州刺史。他是从长安南下,然后

乘船在长江顺流而下。这次与前次贬江州不同,心情是开朗的。但是,

也有消极情绪。他在一首《舟中晚起》诗是这样写的: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簞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看来有点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

在到江州时,小注几天,拜访老朋新友,旧地重游,感慨万千。然后,北上杭州。

到杭以后,秀丽的湖光山色,勤劳俭朴的人民,他深为感动,思想有了转变,积极为百姓办好事,修浚西湖水利,开凿水井,带领百姓抗旱,等等,赢得人民的爱戴。他多次游览西湖风景名胜;多次访问古刹名僧,积极做统战工作。成为一时的美谈。在这方面他写了不少诗篇。赞美西湖的诗,写得有滋有味,用诗歌记录了唐代杭州和西湖的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堪称历史记录。如:

余杭形胜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鬚。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有的诗不用一个典故,仅用白描手法绘出西湖美景。读了这些诗,仿佛身临其境而流连不舍。

白居易经常到寺院,或同高僧谈诗论道,或聆听讲经说法,与僧

人交朋友,从而把僧俗的关系拉得很近。他有一首《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到岸请君回首看,蓬莱宫在水中央。

他还有一首《寄韬光禅师》更能说明问题: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韬光:灵隐寺西面的一座寺院。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 天香:指拜佛的香烟。 桂子:即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韬光禅师的仰慕、钦佩之情。全诗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这首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味,是七律之创格。

他记录丰收年景百姓快乐生活的诗,同样令人喜欢。如《正月十五日月夜》: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这首诗,对仗工整,叠字用得恰当。“春风”对“明月”;“灯火”对“笙歌”;“家家”对 “处处”; “市”对“楼”。尾联说,杭州这样美好,人们都不想帝都了。

他深得百姓的爱戴,他在离任前,将自己的俸禄(工资)留下一部分,作为“救灾基金”之用。他还制定了治理西湖的具体办法,刻在石碑上,即《钱塘湖石记》。现在重刻的《石记》就矗立在杭州西湖湖滨。

在他离任时,百姓热情欢送。白居易曾以《别州民》记载当时的场面: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耆老:乡绅,年长者。壶浆:代指酒菜。 满别筵:满,多;别筵,离别的筵席。甘棠:这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在棠树之下议政,百姓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死后,人民怀念他,对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诗。后以“甘棠”象征对德政清明之官的怀念。潸然:指泪涟涟。

白居易以召公相比较,“甘棠无一树”表示谦虚之语。此外,他以西湖拟人化,写了一首《西湖留别》: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祖帐:古代传说道路的神明为祖神,出远门的人为求一路平安,临行前要祭拜祖神。后来称送人远行,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为“祖帐”。

五马:汉代官制,太守出门可称五匹马的车。刺史相当太守官。  

三年:唐制,刺史任期三年为限。

白居易对杭州情有独钟,几年以后,当人们问起杭州,他无不感慨地说:

为我踟躇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答客问杭州》

他对江南特别对苏、杭二州留有美好地印象。他在《忆江南》三首是这样写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