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万树《词律》)
竹枝 又名巴渝辞。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
南歌子 或作南柯子。又名春宵曲。
三台 或作三台令。又名翠华引、开元乐。按调笑令亦名三台令,与此全异,不可误混。又名翠华引亦与遥天奉翠华引无涉。 又一体一百七十一字,三叠。按此调向来俱作两片,今细加校订,分作三叠。
春晓曲 与木兰花别名春晓曲不同。
渔歌子 又名渔父。
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江南好、梦江口、归塞北、春去也、谢秋娘。 按梦窗(即周密)水调歌头亦名江南好,与此无涉。
潇湘神 又名潇湘曲。
小秦王 又名阳关曲,与阳关引无涉。
浪淘沙 又名卖花声。按此调别名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别名卖花声。《图谱》喜改用新名。并前唐诗皇甫松“蛮歌荳蔻北人愁”一首,亦曰卖花声,大误。
清平调 或加“引”字。与清平乐无涉。
忆王孙 又名忆君王、豆叶黄、阑干万里心。即北调一半儿。
调笑令 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按此调亦名三台令,与二十四字者不同。
思帝乡 三十三字。 又一体三十四字,起结异,又名万斯年曲。
如梦令 又名比梅、忆仙姿、宴桃源。
归国谣 或作归自谣、归国遥。
连理枝 三十五字。又一体,七十字,双调。即小桃红,又名红娘子、灼灼花。
江城子 或作江神子,又名水精帘。
江城梅花引 按此调前用江城子,后用梅花引,故合为此名。
相见欢 又名乌夜啼、上西楼、西楼子、月上瓜洲、秋月夜、忆真妃。
长相思 又名双红豆、山渐青、忆多娇、吴山青。又一体,一百字,或加慢字,另格。
浣溪沙 或作浣溪纱, 或作浣沙溪。
摊破浣溪沙 又名山花子。
巫山一段云 与巫山一片云无涉。
菩萨蛮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巫山一片云。与巫山一段云无涉。
谒金门 又名花自落、垂杨碧。
喜迁莺 或称喜迁莺令。按此调因韦庄词“争看鹤冲天”故又名鹤冲天。今人并后一百三字者亦名曰鹤冲天,误矣。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玉交枝。
清平乐 又名忆萝月。与清平调无涉。
阮郎归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锦堂春 又名乌夜啼。
桃源忆故人 又名虞美人影、胡捣练。汲古刻陆游词作桃源忆故园,误。按此调又名虞美人影与虞美人正调无涉。
少年游 又名小阑干。
梁州令 或作凉州令。西江月 又名步虚传、白蘋香。
竹香子 与行香子钗头凤无涉。
怨王孙
月照梨花
按以上两调,必即河传。故收于此。
木兰花 即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
变调钗头凤 又名玉珑璁、折红英。
鹧鸪天 又名思佳客、於中好。
虞美人 与桃源忆故人的别名虞美人影者无涉。
踏莎行 又名柳长春
后庭宴 与后庭花无涉。
蝶恋花 又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踏枝、卷珠帘、鱼水同欢。
唐多令 或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
醉春风 又名怨东风。
谢池春 又名卖花声。
祝英台近 或无近字。又名月底修箫谱。
阳关引 又名古阳关。与小秦王又名阳关曲无涉。
金人捧露盘 又名上西平、西平曲、上南平。
满江红 原名上江红。
六幺令 或作绿腰、録要。又名乐世。
新雁过妆楼 即瑶台聚八仙、八宝妆。
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百字谣、大江东去、酹江月、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淮甸春、无俗念、湘月。
水龙吟 又名小楼连苑、庄椿岁、龙吟曲、海天阔处。
凤箫吟 又名凤楼吟、芳草。
解连环 即望梅,又名杏梁燕、玉连环。按此调亦名玉连环,与一落索别名者不同。
贺新郎 或作贺新凉。又名金缕曲、金缕歌、金缕衣貂裘换酒、乳燕飞、风敲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