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我与200多种酵素食材的亲密接触后

 菜菜羊手工糕点 2019-08-04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疯狂地收集食材进行酵素的制作,只要是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菜市场有人卖的,淘宝上能找到的,我都会尝试,因为我知道人体几千种酶,从酶的单一作用性来讲,补充越多的酶,身体受益越多。同时人是地球人,基础的构造的一样的,所以从自然界不断寻找可以为我所用的基础元素尤其重要。

我目前使用的食材以植物为主。

        

        现在我将我这几年对食材的认识总结如下:


        1、 食材的选择顺序大方向为:野生食材-半野生食材-有机食材-无公害食材-普通食材。
越接近野生的食材,其营养元素的含量、天然菌落的含量保存的越完善。 

      上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部分营养含量的对比。

        

2、 当季食材优于隔季食材,新鲜的食材优于干性食材。
制作酵素过程中,一般都是选择当季食材,所以选用新鲜食材居多,因为隔季食材要么是违背大自然法则培养的,要么是浸泡喷洒了大量化学药剂的,营养的流失和破坏很严重。
而食材的干制过程中,抗氧化物、维生素C、青花素等的大量流失;有些商家在干制的过程中熏硫,使食材的很多营养成分遭到破坏,甚至变质,大量酵素失活。所以能用鲜的,就不用制的,但是有些食材即使是当季也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买到新鲜的食材,比如枸杞,能使用新鲜发酵的极少。这是就需要我们提高鉴别能力。(关于二氧化硫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我对二氧化硫的一点认识》) 


         3、 并不是所有食材都适合直接做酵素。
我在制作酵素是前期,很执着酵素的功效,没有意识到口感的重要性,所以前期很多喝我酵素的人,都会觉得又酸又涩,但毕竟酵素不是药,除非有特殊需求的人,否则对口感还是有要求的。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口感的要求会慢慢放宽,但作为酵素发酵者,我认为能酝酿出一款功效好,口感也好的酵素,才是合格的匠人。
影响口感的因素有很多,我这里只讲食材的。有些食材必须去皮制作,否则就不适合做酵素,比如龙眼、荔枝、黄皮果、山竹等等。我认为带皮发酵是用来生物化学提取所用,并非适用于直接进行手工制作酵素。
另外像山药、土豆、催芽种子类,淀粉比较丰富的,发酵的工艺有别于普通食材,如果进行简单的1:3:10的发酵,可以考虑和其他的食材少量混合发酵,这样成功率会提高非常多。


        4、 关于果实的核有毒要怎么处理。
很多自制有水酵素的人信仰“全果发酵”,甚至一些有毒的果核也没有去除,他们认为万能的酵素是可以降解这些毒性的。我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在发酵过程中,只要是有毒性的,一般会去除之后再入桶:比如枇杷核、释迦果核、核桃核等等。这些果核中的氰化物等有的不至于致命,但对脾胃、神经系统会有破坏作用。
青梅酒是韩国家庭常喝的一种果酒,具有恢复疲劳和促进食欲的作用。但用未去核的青梅泡酒会产生少量致癌物质尿烷,尿烷会随着酒精含量、浸泡时间和保存温度的增加而递增。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表示,为保证民众能在家安全制作并享用青梅酒,一定要将青梅去核处理,或是在浸泡百天内捞出果实。我觉得这个方法我们制作酵素也是可以借鉴的。

        
5、 不要执着于单一食材的各种功效。
很多初期制作酵素的人,会百度各种食材的功效,发现即使普通的水果,也会被说得神乎其神,然后我们怀抱着美好的愿望把它做成了酵素,一喝,总会有被骗的感觉。原因在哪里呢?在使用的量上面。如果是普通的果蔬,它只是食物,偏性很小,里面含有的,主要也是不带偏性的营养元素,或者带着偏性的营养元素含量很少,没有经过提纯或大量食用,它对身体是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但中药材和部分药食同源的食材除外。
如果要增强酵素的功效,有一个比较简单也安全的方法,就是增加酵素的食材种类,最好能先分桶发酵再混合发酵(专业词汇螯合),让酵素菌在发酵容器进行充分的竞争,能活下来的都是强势菌,这样的菌群进入到人体,自然是所向披靡。
从我的经验来看,100多种食材发酵的酵素比之普通一二十种果蔬发酵的酵素,功效至少是4倍以上,而单一普通水果发酵的酵素,功效是更不明显的。不过一旦上升到药食同源的食材,就必须对食材的偏性要有一定的认识,不要随意混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