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澧州知府、知州考

 文山书院 2019-08-04
发布时间:2017-05-02 17:47:00  点击量:71
  据《明太祖实录》: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为澧州府。洪武九年(1376)四月,改澧州府为澧州,隶常德府,革所属澧阳县。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以常德府澧州隶岳州府。因此,洪武九年(1376)以前的澧州守臣称知府,之后称知州。
  澧州知府、知州任、迁名籍记载最多的为地方志现存有:弘治《岳州府志》(简称弘治《府志》)、隆庆《岳州府志》(简称隆庆《府志》)、嘉靖《澧州志》(简称《澧州志》)、万历《澧纪》(简称《澧纪》)四部,另还有嘉靖《湖广图经志书》(简称《图经》)及万历《湖广总志》(简称万历《总志》)两部。因而,万历以前的澧州守官的易替情况较为清楚,其中又以《澧纪》最为详实,大都有始任的年份。而万历以后至明亡的州守则不甚明了。清乾隆《直隶澧州志林》(简称《志林》)载有部分启、祯年间的知州,但没有具体的任职年份。还有清同治《直隶澧州志》(简称同治《州志》)。民国《澧县县志》也有历代州守名录,但错误太多,不予采用。因而,除方志中的官守志外,我们还对上述方志进行了通检,内有许多州守任职期间的业绩及年份,尤其艺文,多为当时人纪当时事。另外还查阅了《明实录》、《明史》中有关记载,《明代人物传记丛刊》(简称《传记丛刊》)以及相关人物原籍和再迁地的方志,尽可能采用明代的方志、文献,以求使资料更为准确、详尽。州守任职年份按时间先后条列文献,同年同事例的只列一处,同年不同事的则并列。
  有任职首尾年份记载的州守,则中间年份视为连任。有始任年和任期内治绩记载,而何年离任不确定,则记为“某年至某年在任”。弘治至万历末年因有六部方志,记载较详,这期间如两任知州间只有始任年,其间空缺的年份视为前任的延任。《澧纪》中只有任职年号而没有具体到某一年的知州则按原有次序胪列。有异义的知州随文辨正,对于仅有姓名没有系年的知州或存疑或错误的记载则附“辨讹”于后。下主要以《澧纪·守令二》为首条参照《澧州志》进行编列、考述。
  知府:
  董希哲洪武元年(1368)至二年(1369)
  《明太祖实录》卷50:“洪武三年(1370)三月丙申(初七日),给赐朝臣袍带,凡二千八百一十三人。先是,礼部言:‘各官有先授散官与见任职事高下不一者,如监察御史董希哲,前授朝列大夫、澧州知府,而任七品职事。’”
  洪武三年(1370)至四年(1371),失考。
  鲁旻洪武五年(1372)
  隆庆《府志》卷四“秩官年表下”洪武间岳州府通判有:“鲁旻,洪武五年,署澧州印。”而弘治《府志》和《澧州志》等均系鲁旻为澧州通判,不知孰是。弘治《府志》卷七:“万盈仓,洪武五年(1372),通判鲁旻建”;“养济院,洪武五年(1372),通判鲁旻建”;“五通庙,洪武五年(1372),通判鲁旻建”。《澧州志·建置纪》也有:“按察分司,洪武五年(1372),通判鲁旻建”等。此时澧州应阙知府,暂由鲁旻署理府事,至胡郁就任知府止。
  胡郁洪武五年(1372)至六年(1373)
  《澧纪·守令二》:“壬子(洪武五年,1372)任”。《澧州志·学校纪》:“澧州学在兰江门内,元季毁于兵,随迁新城。洪武五年(1372),知府胡郁自新城复迁旧治。”《澧纪·典祀》:“先师庙……洪武壬子(五年,1372),知府胡郁建。”
  史希贤洪武七年(1374)至九年(1376)在任。
  《澧纪·守令二》:甲寅(洪武七年,1374)任,无为人。《澧州志·学校纪》:“澧州学,洪武七年(1374),知府史希贤重建大成殿……”。《澧纪·公署》:“水东递运所……洪武甲寅(七年,1374),知府史希贤建。”《图经》卷七:“州学……洪武八年(1375),知府史希贤建。”《澧纪·典祀》:“先师庙……乙卯(洪武八年,1375),知府史希贤重建。”《澧州志·拾遗》:“谯楼,国朝知府史希贤建。”又何进《澧州谯楼记》:“史希贤氏出守澧阳,下车首建文庙,次创斯楼。未成,值府改,州守去任,楼亦随废。”洪武九年(1376)四月,澧州由“府”改“州”,史希贤去任当在此时。
  知州:
  《明太祖实录·卷105》:“洪武九年(1376)四月甲午(十一日),改澧州府为澧州,隶常德府,革所属澧阳县。”故以下澧州守官称“知州”
  洪武十年(1377)至十四年(1381),失考。
  孙行简洪武十五年(1382)在任。
  《澧纪·守令二》:“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任。”《澧纪·公署》:“兰江水马驿……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知州孙行简创。”又:“清化驿……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知州孙行简创。”《澧州志》同。
  洪武十六年(1383)至二十一年(1388),失考。
  徐德成《澧纪·守令二》:“华亭人。”任年不详。
  雷谷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二十三年(1390)在任
  《澧纪·守令二》:“己巳(洪武二十二年,1389)任。”《澧州志·烈女》:“程氏……洪武庚午(洪武二十三年,1390),知州雷谷以其事闻,诏旌表其门。”
  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二十八年(1395),失考。
  孙清洪武二十九年(1396)至三十年(1397)在任
  《澧纪·守令二》:“丙子(洪武二十九年,1396)任。”《澧纪·守政》:“先是州隶常德府,以民称不便,奏疏改隶岳州。”《明太祖实录》卷251:“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以常德府澧州隶岳州府。”
  洪武三十一年(1398)至建文四年(1402),失考。
  邵进《澧纪·守令二》:“万安人。”任年不详。
  黄志荣《澧纪·守令二》:“惠州人。”任年不详。
  张诚《澧纪·守令二》:“慈溪人。”任年不详。
  吴廉《澧纪·守令二》:“光泽人。”任年不详。
  胡暹《澧纪·守令二》:“庐陵人。”任年不详。
  孙蔼永乐元年(1403)在任
  《澧纪·守令二》:“癸未(永乐元年,1403)任。字惟吉,密云举人。”
  【辨】隆庆《府志·宦迹传》谓“洪武初知州事”。《志林·职官志》洪武时知州有:“孙蔼密,云南人。《岳志》称‘见传’,今无考。”然而,查隆庆《府志》为:“孙蔼,密云人。见传”显然,《志林》是将人名与地名进行了串花,又想当然地在“云人”间加一“南”字。
  《澧州志》、弘治《府志》和隆庆《府志》都将孙蔼列为有明第一任澧州知州。查民国《密云县志》,孙蔼为明初贡士,作为一个贡士,不可能很快便除为州官。《澧州志》卷五谓:“洪武初知州事,政绩有声,后迁郎中。”《明太宗实录》卷214记:“户部郎中孙蔼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时为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因而,《澧纪》记孙蔼永乐初知州较合情理。
  永乐二年(1404)至宣德四年(1429),失考。
  段勉宣德五年(1430)
  《澧州志》卷四,张礼《澧州庙学记》:“幸而仅得段侯名勉,蚤岁以文学驰声,历宦至今。宣德庚戌(1430)冬,来佐是邦……由是,侯首捐己资,为倡官民重义者,助之有差。需美材榆梓,匠鸠工毕举。昼夜罔怠,东西架一十四间,凡若干楹。不数月告厥成功。……复欲修理像整,从祀先贤,适命取回京师,人咸惜之。”《澧州志》卷一“职官年表”段勉为州同知,即“佐是邦”,但系于景泰年间则误。此时似缺知州,否则张礼不会对知州不置一词。段勉应是以同知署理州事。
  李秉中宣德六年(1431)至正统二年(1437)?
  《澧州志·拾遗》何进《澧州谯楼记》:“幸得真定李秉中同知澧州事,逾年乃曰……‘谯楼倾覆,何以安鼓角,而置壶箭。’乃潜其心思,咨谋于众……由是匠则偏,工役则农隙,木采于丛林之水涘,瓦出于砖窑之泥涂,民不劳而事济,月未期以落成。”“遂造予请记,余谓通守之智术,人莫能察也。勇决,人莫能行也。”何进为正统至景泰间澧州学正,曾于正统四年(1439)至正统五年(1440)襄助蒋肇修建州署(张礼《重修澧州治记》)。此时澧州应阙州守已久,李秉中应由同知署理州事。
  蒋肇正统三年(1438)至景泰元年(1450)
  《澧纪·守令二》:“戊午(正统三年,1438)任。字孟初,盐城监生。”《澧州志·建置纪》张礼《重建州治记》:“正统戊午(正统三年,1438)冬,蒋侯奉命来州”。“兴自己未(正统四年,1439)冬十二月,成于庚申(正统五年,1440)夏四月”。《明英宗实录》卷52:“正统四年(1439)闰二月,湖广澧州奏:洪熙元年(1425),以州治为华阳王府,州事暂就澧阳废县东偏听理。其幕厅、吏舍、囚狱俱无。乞即其地创建州治。从之。”《图经》卷七:“布政分司……正统六年(1441),知州蒋肇建”;“府馆……正统六年(1441),知州蒋肇创建。”《明英宗实录》卷124:“正统九年(1444)十二月,湖广澧州知州蒋肇奏。”隆庆《府志·诗文》:《澧州志·学校纪》:“澧州学,景泰元年(1450),知州蒋肇重建大成殿。”《澧纪·守政》:“澧州知州蒋肇,练达有为,廉明善断,在州十三年方去。”
  谌济景泰二年(1451)至三年(1452)
  在《澧州志》、《图经》和《澧纪》诸志的秩官年表澧州知州一项中,谌济均系于蒋肇和柳胜华之间,但均无明确任年。蒋肇和柳胜华之间仅有两年的空当,故推断谌济知澧州应在此两年。
  柳胜华景泰四年(1453)至天顺五年(1461)
  《澧纪·守令二》:“建德举人,字景芳,景泰癸酉(四年,1453)任。”《澧纪·公署》:“甲戌(景泰五年,1454),知州柳胜华复修明伦堂五间。”万历《严州府志·人物志二》:“柳胜华,……景泰中授澧州知州,居官廉洁,莅治精明……在任九载,治行为诸郡最。秩满当升去,合郡保留。天顺五年卒于官。”
  冯安天顺五年(1461)在任
  《澧纪·守令二》:“辛巳(天顺五年,1461)任,字汝止,德清进士。”康熙《德清县志·选举表》有载。《澧纪·公署》:“天顺辛巳(五年,1461),知州冯安列号房九间。”而隆庆《府志·秩祀考》则谓:“又有号舍若干,天顺元年(1457),知州冯安创九舍。”这里“天顺元年”显系天顺五年(1462)之误。
  天顺五年(1462)至成化元年(1465),失考
  郑谦成化二年(1466)在任
  《澧州志·学校纪》:“成化二年(1466),知州郑谦增立号舍,凡十三楹。”隆庆《府志·秩祀考》同。《澧纪·公署》:作“成化三年(1467)”。依前。
  许谅任年不详。在郑谦与李愚之间有成化三年(1467)至六年(1470)共四年的空当,许谅知澧州或在这几年间。
  李愚成化七年(1471)至十年(1474)
  《澧纪·守令二》:“辛卯(成化七年,1471)任,南阳人。”弘治《府志》卷七:“荆南道,在州西。成化七年(1471)知州李愚重修正厅。”《图经》卷七:“按察分司……成化七年(1471),知州李愚重修。”《澧州志·建置纪》、隆庆《府志·建置考》及《澧纪·公署》均谓“成化六年(1470)”。依弘治《府志》和《图经》。又《图经》卷七:“养济院……成化十年(1474),知州李愚、判官俞荩迁建于学后。”《澧州志·建置纪》及《澧纪·公署》谓“成化癸巳(九年,1473)”,依前。
  鲍恺成化十年(1474)至十八年(1482)
  《澧纪·守令二》:“甲午(成化十年,1474)任,字德和,鄞县举人。”《图经》卷七:“州治……成化十一年(1475),知州鲍恺重修。”《澧纪·公署》:“兰江水马驿……乙未(成化十一年,1475)知州鲍恺砌筑河岸。”两条《澧州志·建置纪》均作“成化十年(1474)”。又《澧纪·公署》:“成化丙申(十二年,1476)知州鲍恺以道路僻远,港汊隔越,该于水次,为津市等铺。”《澧纪·典祀》:“东西庑……成化丁酉(十三年,1477)知州鲍恺、判官俞荩继修。”《澧纪·公署》:“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知州鲍恺、判官俞荩建学正训导公厅凡四。”《图经·诗文》刘袭《重建澧州儒学记》:“辛丑岁(成化十七年,1481)适鲍侯命工一撤而新之。”《明宪宗实录》卷224:“成化十八年(1482)二月戊午(十九日),赐澧州知州鲍恺十四人诰敕,旌其善政。”
  杭良
  孙瑀
  陈恭
  孙逵
  蔡敏
  牛志谷上六人任年均不详。
  【辨】弘治《府志》在鲍恺后还有杭良、孙瑀、陈恭三人。孙逵各志均见列“知州”。孙逵后,郑钦前还有蔡敏、牛志谷两人。而在《澧州志》、《澧纪》和隆庆《府志》中这五人都是州同知。值得思考的是蔡敏、牛志谷后紧承郑钦,而郑钦为弘治《府志》成书时在任的知州,难道郑钦的前两任都有错置?如非错置,则在鲍恺与郑钦之间即有六任知州,而这之间只有四年的空当,这期间知州更替如此频繁?尚存疑。
  郑钦成化二十三年(1487)至弘治七年(1494)
  《澧纪·守令二》:“丁未(成化二十三年,1487)任,诸暨举人。”《澧纪·津梁》李如圭《澧阳桥记》:“成化间鲍君恺,弘治间郑君钦、熊君一定,皆以守澧。各因废,相继采取砖石为桥。”因此,郑钦应延任至弘治初年,应与郁容交接。
  【辨】同治《州志》中《重修报恩寺碑记》署缺名,然而从内容反映应为郑钦所作,其曰:“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真寿领部札继师法席。一日,以兹刹旧无碑记,惧岁月浸远,后世莫知兴废之由,衔华阳悼隐王孙辅国将军明心堂命,并赍其手所书寺之颠末,介州庠弟子员樊纶来乞文,勒石以图不朽。……钦来守是邦者八年……”“钦”应即郑钦,但该文不应写于“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因郑钦成化二十三年(1487)才守澧。那么“一日”就应是真寿继师法席数年以后的“一日”,郑钦作记与这“一日”应在同一年。郑钦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知澧州,后八年则应为弘治七年(1494),这与下文考证的继任者郁容的始任年吻合。如此,则该文写于郑钦即将离任的这一年。
  郁容弘治七年(1494)至十二年(1499)
  《澧纪·守令二》:“辛亥(弘治四年,1491)任,字弘德,常熟进士。”《明孝宗实录》卷154:“弘治十二年(1499)九月,升……湖广澧州知州郁容为云南按察司佥事。”《澧纪·守政》:“在任七年,有惠政。”
  【辨】《澧州志》和《澧纪》都记郁容弘治四年(1491)任,但弘治四年(1491)至弘治十二年(1499)至少也有八年。《明孝宗实录》卷67:“弘治五年(1492)九月,调刑部郎中车霆等十四人于外任。郎中车霆、陈章,员外郎蔡相、陈宣、郁容,主事朱仪、侯直、仲本、张恺、姚文灏、张景琦、朱清、李充嗣、陶缵,俱以防闲不严下狱,并鞫之都察院,拟各赎杖还职。霆调为真定府同知,相为商州知州,宣为夷陵州知州,容、仪、直、本、恺、文灏、景琦、清、充嗣、缵俱府通判。”又据嘉靖《常熟县志·邑人》:“郁容,字弘德。举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李兴性刚愎,积为众怨,出按陕西。坐滥刑下狱。巨□杨某欲坐兴死,容援法以争,兴得未减。杨谓容右兴,中之以罪,调抚州府通判。居三年,以荐升知澧州。”如此郁容任澧州知州最早也在弘治七年(1494),从弘治七年(1494)知澧州至弘治十二年(1499)离任满算也只有六年。《志林·职官志》弘治时知州有:“■容进,常熟人。”隆庆《府志》有“郁容,进士,常熟人。”《志林》在“容”字前涂掉一字,可能编撰者有些纠结,应是将人名与科目名进行了串花。
  熊一定弘治十二年(1499)至正德元年(1506)
  《澧纪·守令二》:“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任,字广恒,丰城举人。”雍正《湖广通志》卷46:“任澧七年,积谷累数万斛。”
  正德二年(1507),失考。
  印宝正德三年(1508)
  《澧州志·秩官年表》:“正德三年(1508),印宝,六合人,举人。”。
  赵琮任年不详。应为正德四年(1509)
  向子俊正德五年(1510)至十年(1515)
  《澧州志·正祀纪》刘瑞《思王庙记》:“已而州守向侯至,复督耆民汪禛等十人终之……经始于庚午(正德五年,1510)孟秋,以辛未(正德六年,1511)仲冬落成。”隆庆《岳志·秩祀考》:“关羽庙,州东一里,正德壬申(七年,1512)知州向子俊修。”《图经》卷七:“州治……正德八年(1513)毁于火,知州向子俊重建。”《澧州志·秩官年表》始任年系于正德七年,误。
  叶士美正德十一年(1516)至十三年(1518)
  《澧纪·典祠祀》李如圭《棂星门记》:“正德丙子(十一年,1516),三山叶君士美来知州事。”《图经·城池》:“澧州,正德十二年(1517),知州叶士美复修。”又:“澧阳桥……正德十三年(1518),知州叶士美、推官王禄相继甃石。”《澧州志·建置纪》作“正德丙子(十一年,1516)”。李如圭《澧阳桥记》曰:“越明年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禄来理州政”,因而《澧州志》误。《澧纪·典祠》李如圭《忠孝祠记》:“正德戊寅(十三年,1518)夏六月,余以守制家居……乃白于澧州知州三山叶君士美,于寺西隙地,建祠二间。”《澧州志·秩官年表》始任年系于正德十二年,应误。
  【辨】《澧州志·秩官年表》和《澧纪·守令二》均谓叶士美死于澧州知州任上。而《澧纪·典祠祀》李如圭《棂星门记》曰:“叶君遂计集财力,命工往地名石门,采取贞石,欲以石易木为门焉。石尚在山,无何叶君适以事去任。”这里只说“以事去任”,并未说“卒于澧”。李如圭《棂星门记》为当时人纪当时事,应可采信。“以事去任”究系讳语还是叶士美本未“卒于澧”?尚存疑。
  王禄、王素正德十四年(1519)
  《澧纪·典祠祀》李如圭《棂星门记》:“后三年,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禄来理州政。余劝其缵成厥美。乃督工率役,运石于山,取木于河。竖且有日,而王君以秩满去。自是署州事蒙城王君素暨判官石阡龙君荣各宣劳效力。……落成于是年(1519)孟秋月。”《澧纪·公署》李如圭《重建文山书院记》:“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春三月,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禄来理州政。”叶士美去任后,知州空缺,岳州府推官王禄、王素应是代理知州事,数月后,新任知州莅位,二王相继去澧。
  张厚《澧纪·守令二》:“内江举人。”任年不详。
  【辨】《澧州志·职官年表》中元代石门教谕有“张厚”,并作《天门桥记》,记中有“戊戌(至正十八年,1538)冬经始,庚子(至正二十年,1560)秋桥成”语。彼此张厚显非一人。
  余珊正德十五年(1520)至嘉靖元年(1522)
  《澧州志·秩官年表》:“正德十五年,余珊”。又余珊《遇仙桥记》:“正德庚辰,余改守澧州。”《明史·列传第九十六》:“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1522),擢江西佥事。”《澧纪·守令二》记为:“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任”,误。
  【辨】《志林》作“俞珊”,显误。《明武宗实录》、《明史》、《桐城县志》等都作“余珊”
  吴期英嘉靖元年(1522)至二年(1523)
  《澧纪·守令二》:“壬午(嘉靖元年,1522)任。永新进士。”《澧州志·建置纪》:“澧州治,嘉靖初,知州吴期英继修”。吴期英以下至水之文历任知州,《澧州志》和《澧纪》系年均同。
  【辨】隆庆《府志》、《志林》都作“吴朝英”,然而万历《吉安府志》“选举志”永新“正德三年”进士有“吴期英”,因而前两志皆误。
  赵善鸣嘉靖二年(1523)至五年(1526)
  《澧纪·守令二》:“癸未(嘉靖二年,1523)任。字元默,顺德举人。”
  【辨】《志林·职官志》嘉靖时知州有:“赵善,顺德人。”“赵善”应即赵善鸣。《志林》中人名少一字。
  甘为霖嘉靖五年(1526)至六年(1527)
  《澧纪·守令二》:“丙戌(嘉靖五年,1526)任。字公望,富顺进士。”《澧州志·宦迹纪》:“甘为霖,嘉靖丙戌(嘉靖五年,1526),自华州徙知澧州。”隆庆《府志·建置考》:“养济院,旧署西,嘉靖六年(1527)知州甘为霖改创报恩寺右隙地。”《澧纪·公署》:“预备仓……嘉靖丁亥(六年,1527),耆民萧镗、黄廷俸议呈知州甘为霖。”嘉靖《国朝列卿记》:“甘为霖,字公望,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嘉靖癸未(二年,1523)进士。授华州知州;五年(1526),调澧州知州;六年升刑部河南司员外郎。”
  朱良嘉靖七年(1528)至十年(1531)
  《澧纪·守令二》:“戊子(嘉靖七年,1528)任。字遂夫,下邑举人。”隆庆《府志·秩祀考》:“嘉靖八年(1529),朱良创尊经阁。”《澧州志》同。
  汪倬嘉靖十年(1531)至十四年(1535)
  《澧纪·守令二》:“辛卯(嘉靖十年,1531)任。字克充,贵溪举人。”《澧纪·典祀》:“贞烈祠……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知州汪倬建。”又李如圭《贞烈祠记》:“嘉靖辛卯(十年,1531)秋,余以右副都御使抚振延绥,致仕归澧。……既而余抵家,即与澧守汪君倬议建祠宇。工颇就,适巡抚湖广右副都御使、莆田林公大辂临澧,更嘱汪君为之增修……盖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夏也。”《澧州志·正祀纪》:“忠清祠,嘉靖十三年(1534),知州汪倬建。”
  【辨】隆庆《府志》和《澧纪》中各有一处歧异,隆庆《府志·秩祀考》:“忠清祠,州东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郡人汪倬创。”《澧纪·典祀》:“忠清祠,在州东北二里。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知县汪倬建。”显然,这两处应属误记,李如圭的《贞烈祠记》为当时人纪当时事,不至有错,且两《志》其他各处都作“知州”,即非“郡人”也非知县。
  张恺嘉靖十四年(1535)至十九年(1540)
  《澧纪·守令二》:乙未(嘉靖十四年,1535)任。六合举人。
  郑尚经嘉靖十九年(1540)至二十三年(1544)
  《澧纪·守令二》:“庚子(嘉靖十九年,1540)任。慈溪举人。”
  盛尧儒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二十四年(1545)
  《澧纪·守令二》:“甲申(嘉靖二十三年,1544)任。定远举人。卒于澧。”
  刘希昭嘉靖二十四年(1545)至二十五年(1546)
  《澧州志》:“嘉靖二十四年,刘希昭”。《澧纪·守令二》:“刘希召,“乙巳(嘉靖二十四年,1545)任。永丰举人。”
  【辨】《澧州志》、隆庆《府志》及《志林》都作“刘希昭”,《澧纪》作“刘希召”。查万历《吉安府志》“选举志”嘉靖七年永丰举人有“刘希昭”。《澧纪》则误。但隆庆《府志》所谓“乡贡”的科目应低于“举人”。
  田登嘉靖二十五年(1547)至二十六年(1547)
  《澧州志·建置纪》姜恩《分守道记》:“予至,适岳推官田登氏署州事”。“工未及就,知州曾子钦氏来,田(登)得代去。”田登应在前任知州去任,下任尚未到任的间隙临时署理州事。
  【辨】《澧州志》“藩守表”谓姜恩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任分守上荆南道右参政,时间不吻合,待考。
  曾子钦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三十年(1551)
  《澧纪·守令二》:“丁未(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字宗尧,泰和举人。”《澧州志·秩官年表》中曾子钦系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然而又标注“戊申(嘉靖二十七年,1548)任”,不知何故。依《澧纪》。《澧州志·学校纪》:“二十六年(1547),知州曾子钦继修庙学。”万历《吉安府志》“选举志”嘉靖十三年泰和举人有“曾子钦”。
  梁相嘉靖三十年(1551)至三十一年(1552)
  《澧纪·守令二》:“辛亥(嘉靖三十年,1551)任。番禺举人。”
  郑守道嘉靖三十二年(1553)
  《澧纪·典祀》李槃《文庙记》:“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适缺州守,本郡通判葵峰郑侯承檄临澧。”《澧纪·公署》(嘉靖)“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通判郑守道署州事,复修斋三。”“葵峰”为郑守道的字号,隆庆《府志》中嘉靖年间岳州府通判中有“郑守道”。郑守道是临时代理澧州知州事。
  黄震昌嘉靖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七年(1558)
  《澧纪·守令二》:“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字永清,安义举人。”《澧纪·守政》:“澧州知州黄震昌,嘉靖三十二年(1553),调士兵征倭。往返经澧,震昌处置有方,百姓安堵。三十八年(1559),复调民苦,骚扰至是,始思之。”因徐霖于三十七年(1558)已继任知州,故疑此“三十八年”为“三十六年”之误。
  徐霖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三十八年(1559)
  《澧纪·守令二》:“戊午(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将乐举人。”
  胡容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至三十九年(1560)
  《澧州志·修志名氏》:“岳州府同知署州事,新安胡容。”胡容《槟榔洞记》:“挥使花一山至,约游;适许挥使翰来自南岔,遂相与同往。”隆庆《府志·军政》有许翰,为指挥签事,应误。无花一山。另《秩官年表》嘉靖同知有胡容,谓“婺源人,乡贡,迁辽府长史。”均无具体任职年份。《澧州志》终稿时知州为水之文,故胡容“署州事”在水之文任知州之前,徐霖已去任而水之文尚未到任之际。
  水之文嘉靖三十九年(1560)至四十三年(1564)
  《澧纪·守令二》:“庚申(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字焕伯,鄞县举人。”《澧州志·建置纪》水之文《水平桥记》:“余己未(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由古威承乏此地,庚申(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莅任……是役经始于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秋,告竣于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丙寅月……是岁(嘉靖四十三年,1564)元日,余适有荆南之行……”又:“嘉靖四十年(1561),知州水之文申革,仍查追前租并贮预备仓。四十三年(1564),之文申详当道,将本仓遗址改建三贤祠。”《澧纪·典祠》刘崇文《三贤书院记》:“创之者谁?太守水公也。公负才通敏,问学渊蓄。刺澧五载,政通人和……水公名之文,四明人也。”
  丁文华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隆庆二年(1568)
  《澧纪·守令二》:“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乌撒举人。升成都府同知。”《澧纪·守政》:“隆庆二年(1568),以成都同知去澧。”
  施近臣隆庆三年(1569)至五年(1571)
  《澧纪·守令二》:“己巳(隆庆三年,1569)任。青阳进士。”
  韩诗隆庆五年(1571)至万历元年(1573)
  《澧纪·守令二》:“辛未(隆庆五年,1571)任。吴县举人。”《澧纪·杂记二》有屠隆《赠韩澧州承志》诗。屠隆(1541~1605),因而“韩承志”应即韩诗。
  张道万历元年(1573)至五年(1577)
  《澧纪·守令二》:“癸酉(万历元年,1573)任。罗山举人。”
  王大乐万历五年(1577)至八年(1580)
  《澧纪·守令二》:“丁丑(万历五年,1577)任。鄞县举人。”
  伍士望万历八年(1580)至十年(1582)
  《澧纪·守令二》:“庚辰(万历八年,1580)任。字景周,南昌进士。”
  樊盛万历十年(1582)至十三年(1585)
  《澧纪·守令二》:“壬午(万历十年,1582)任。洋县举人。”民国《洋县志·先贤传》:“樊盛,谨之孙,嘉靖甲子(四十三年,1564)举人。官澧州知州,人称良吏。”
  【辨】《志林·职官志》万历时知州有:“樊功,钱唐举人。”《澧纪》中万历知州无樊功,只有“樊盛……洋县举人。”“钱唐”即“钱塘”,在浙江;洋县在陕西,天差地别,看来还不是简单的串花或笔误。民国《洋县志》的“选举表”和“先贤传”都有“樊盛”,已见上文。但万历《钱塘县志》的“乡举”嘉、隆、万三朝都不见“樊功”之人。是否也是《志林》移花接木,不得而知。
  吴三畏万历十三年(1585)至十七年(1589)
  《澧纪·守令二》:“乙酉(万历十三年,1585)任。祥符举人。”
  王志远万历十七年(1589)至十九年(1591)
  《澧纪·守令二》:“己丑(万历十七年,1589)任。字近甫,龙溪进士。”《明神宗实录》卷233:“万历十九年(1591)三月,江西驿传副使范涞,题参淮扬御史龚云致,枉道回家,骚择驿递;及原任苏州府推官唐斯盛,以丁忧而借用勘合见任,澧州知州王志远以起用而僣行牌票事,下部院会议得旨:……龚云致不堪宪职,着降杂职,南京衙门用;范涞免,议处唐斯盛等姑各降一级调用。”
  邓鉴万历十九年(1591)
  《澧纪·守令二》:“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任。顺德举人。”
  管宗泰万历十九年(1591)至二十四年(1596)
  《澧纪·守令二》:“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任。字孔登,永丰举人。”《志林·艺文志二》华阳王朱玉《管公堤碑记》:“逮癸巳(万历二十一年,1593)水溢,而此堤仍溃决士民仍怏怏愁苦矣。乃管大夫守吾澧,动思郡务……。”“盖约三月余,始告成焉……时万历甲午岁(二十二年,1594)孟冬吉旦。”
  邓邦髦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二十七年(1599)
  《澧纪·守令二》:“丙申(万历二十四年,1596)任。徐闻举人。”《澧纪·卷二》:“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所与计偕士,是其亲拔之童子试中者。”
  沈育大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三十二年(1604)
  《澧纪·守令二》:“己亥(万历二十七年,1599)任。奉节举人。”《澧纪·守政》:“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一正郡籍之误,澧民其永赖乎。”《澧纪·公署》:“谯楼……万历癸卯(三十一年,1603)知州沈育大再移今地。”
  饶景旸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六年(1608)
  《澧纪·守令二》:“甲申(万历三十二年,1604)任。字海自,进贤举人。”《澧纪·守政》曾可前《送公考绩序》:“岁乙巳(万历三十三年,1605)旱,丙午(万历三十四年,1606)水,公悉发常平。”《澧纪·公署》王在晋《重修学宫、建文昌阁记》:“学工肇于万历乙未(二十三年,1595),历分守使者三,州刺史五,为年十有二……盖至丙午(万历三十四年,1606),而工始落成。即余分守荆南之岁,守澧者饶君景旸也。”《澧纪·览胜纪一》王在晋《文昌阁纪略》:“学宫之东南城隅,坎土垒石,筑台丈许,建文昌阁。……万历乙未(二十三年,1595)创建,成于丁未(万历三十五年,1607),历……知州管宗泰、邓邦髦、沈育大、饶景旸及乡缙绅士庶。”王在晋两条记载稍有差异,前者谓“州刺史五”,而后者只列四人;前者谓落成于丙午(三十四年,1606),后者则谓丁未(三十五年,1607)。依后者。
  林汝乔《澧纪·守令二》:“福建,未任。”
  【辨】《志林·职官志》万历时知州有:“林奇棻,晋江举人。《岳志》称‘有传’,今无考。”可能是《志林》因字形相近而致人名错误,晋江也在福建。《志林》所据《岳志》应该是康熙《岳州府志》,情况不明。清康熙时澧州尚属岳州所辖,雍正以后澧州才为直隶州。
  方之北《澧纪·守令二》:“江西,未任。”
  马晋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至三十八年(1610)
  《澧纪·公移》:“右申,本道。万历三十八年(1610)正月、日,署州事本府推官马晋明……”。饶景旸离任后连任两位知州都因故未到任,马晋明是以岳州府推官临时代行澧州知州职能。乾隆《岳州府志·秩官》明代推官有:“马晋明,云南人,万历间任。”
  费逵万历三十八年(1610)至四十一年(1613)
  《澧纪·守令二》:“庚戌(万历三十八年,1610)任。”《澧纪·跋》:“时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冬十月望日,关中费逵谨跋。”
  李谧万历四十一年(1613)至四十二年(1614)
  《澧纪·守令二》:“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任。字敦宁,顺德举人。”
  俞审万历四十二年(1614)任
  《澧纪·守令二》:“甲寅(万历四十二年,1614)任。芜湖举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后的知州名录主要来自《志林·职官志》。但《志林·职官志》记载简略而不完备,其中天启一任,崇祯七任,天启王国封没错,余不知确否。
  王国封天启元年(1621)在任
  曲沃举人,天启时(1621~1627)任。《明诰封镇国将军昭明公之墓志铭》:“奉直大夫、知澧州事华宇王国封篆额”;“时天启改元、岁次辛酉(天启元年,1621)季秋月重阳前一日(初八)之吉”。
  天启二年(1622)至七年(1627),失考。
  以下崇祯年间(1628~1644)任
  徐来熙举人。
  王敦德举人。
  路炌
  聂惟珽南昌举人。《志林·名宦》曰:“任五年,殁于澧。”同治《州志·艺文志二》,严首升《聂刺史去思碑》:“刺史姓聂,讳惟挺,字虞赓,金溪人。某年举于乡,某年受是任,凡五年终于澧,又五年为纪其事。”这里都是模糊概念。严首升为晚明遗老,华容人。明末隐居故里,清初又避难石门。写过多篇与澧州有关的文章,有着很深的澧州情结。
  黄楷(嘉庆《湖南通志》卷七十七作“黄一楷”)
  周仲琏浙江进士。清《绎史摭遗》:“周仲琏,浙江湖州长兴人。崇祯甲戌(七年,1634)进士,官礼部郎中。削发为丐僧而遁。”则周仲琏任澧州知州应该是在崇祯后期。
  葛遇朝进士。
  【辨讹】
  《澧州志》和隆庆《府志》(下称“两志”)要早万历《澧纪》40~50多年,按说对于明早期澧州知州的踵续情况应该更清楚,但两志的“秩官表”所录明早期澧州知州较简略,只有名录和大的年代范围,没有具体任职年份和其他信息。而且其踵续情况相同,显然,隆庆《府志》应是沿袭的《澧州志》。两志所录与《澧纪》所录有许多差异。《澧纪》记录较为详实。
  另《图经》和《志林》中也有一些关于澧州知州的讹误。下对其加以辨析之。
  1.两志中洪武间知州只录三人,其次序为:孙蔼、雷谷、孙行简,万历《总志·秩官四》亦然。《澧纪》共录九人:孙行简、徐德成、雷谷、孙清、邵进、黄志荣、张诚、吴廉、胡暹。孙蔼《澧纪》列于永乐,雷谷、孙行简与《澧纪》次序相反。《澧州志》只有雷谷注明“己巳(洪武二十二年,1389)任”,与《澧纪》同。
  2.两志中景泰知州三人:蒋肇、谌济、柳胜华。但蒋肇主要任于正统,知澧州十三年,其政绩历历于正统年间,景泰元年(1450)离任。
  3.两志中天顺知州三人:冯安、郑谦、许谅,但郑谦、许谅两人《澧纪》列于成化,亦有政绩佐证。
  4.两志中成化知州四人,其次序为:鲍恺、孙逵、郑钦、李愚,万历《总志》亦然。而《澧纪》的次序则为:李愚、鲍恺、孙逵、郑钦。从前文历任知州的考述证实,以上差异都表明《澧纪》所载是正确的。
  5.在《图经》卷七中有一条记载:“郡厉坛,在州北一里。洪武中知州王士安建。”而弘治《府志》则谓:“郡厉坛,洪武八年(1375),澧阳县知县王士安建。”《澧纪·典祠》亦谓:“郡厉坛,在州北门外。洪武初,澧阳知县王士安,壬子(五年,1372)通判鲁旻建。”又《澧纪·守令二》谓:“澧阳知县,王士安(洪武)壬子(五年,1372)任。”《澧纪》中载明澧阳知县仅此一任。这是因为“洪武九年(1376)四月甲午(十一日),改澧州府为澧州,隶常德府,革所属澧阳县。”于是王士安知县的任期与澧阳县同时终结。《图经》错将知县讹作“知州”。
  6.《志林·职官志》万历时知州有:“孙鲁,云南右卫人。”《澧纪》中知州无此人。《明史·列传第九十二》:“孙继鲁,字道甫,云南右卫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澧州知州。”又天启《滇志·人物志》:“孙继鲁,字道甫,郡人。……嘉靖癸未(二年,1523),举进士。授澧州牧,以他事避怒己者,乞为学官,径得国子监助教。”因此,《志林》中所谓“孙鲁”应是孙继鲁之误。孙继鲁应是嘉靖时授的澧州知州,不是万历。据天启《滇志》所载,孙继鲁并未之任,因而《澧州志》和《澧纪》均无载。
  参考引用书目:
  1.《明实录》(洪武至崇祯共14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
  2.(明)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年。
  3.(明)雷礼撰:《国朝列卿记》,(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年。
  4.(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5.钱海岳:《南明史》,中华书局,2006年。
  6.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91年。
  7.(明·成化)薛纲纂修;(嘉靖)吴廷举续修:《湖广通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据明刊本影印。
  8.(明·弘治)刘玑、刘袭编修:《岳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3),上海书店,1990年。
  9.(明·正德)顾清等纂修:《松江府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
  10.(明·嘉靖)水之文、李槃等纂修:《澧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11.(明·嘉靖)邓韨修:《常熟县志》,(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
  12.(明·嘉靖)杨宗甫、戴赏等纂修:《惠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
  13.(明·隆庆)钟崇文等纂修:《岳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
  14.(明·万历)杨守仁、徐楚纂修:《严州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15.(明·万历)聂心汤修:《钱塘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清光绪刊本。
  16.(明·万历)王懋德等纂修:《金华府志》,(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
  17.(明·万历)徐学谟纂:《湖广总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一九四》,齐鲁书社,1996年。
  18.(明·万历)高尚志等撰;高守泉校注:《〈澧纪〉校注》,名家出版社,2010年。
  19.(明·万历)王时槐等纂修:《吉安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20.(清·康熙)侯元棐、王振孙等纂修:《德清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
  21.(清·康熙)王基巩等修纂:《安乡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22.(清·康熙)王新命等纂:《湖广通志》,影印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23.(清·康熙)胡必选、李文雄等纂修:《桐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年。
  24.(清·雍正)夏力恕纂:《湖广通志》,影印文渊阁藏《四库全书》本。
  25.(清·乾隆)何璘纂修:《直隶澧州志林》,湖南省图书馆藏乾隆十五年镌本。
  26.(清·乾隆)黄凝道、谢仲埙编修:《岳州府志》,岳麓书社,2008年。
  27.(清·同治)林葆元、申正飏等纂修:《石门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
  28.(清·同治)何玉棻、魏式曾、黄维瓒等纂修:《直隶澧州志》,岳麓书社,2010年。
  29.(清·光绪)王琛、张景祁等纂修:《邵武府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30.(清·光绪)定祥、刘绎纂修:《吉安府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
  31.(民国)宗庆煦等:《密云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
  32.(民国)张鹏翼、赵沛霖等纂修:《洋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民国二十六年刊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