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遗址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相接的缓山坡上。面积约2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距今7800-4800年。1978-1984年进行了连续7年的考古发掘,199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4752平方米。出土有陶、石、玉、骨、角、牙、蚌器等在内的各类文物8000余件,兽骨标本17000件,清理房屋遗址240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42个,窑址38个,墓葬79座,壕沟9条。分五期(大地湾一期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三期、常山下层)。 大地湾一期房址为圆形半地穴式,仰韶早、中期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晚期多为平地起建,面积加大,结构复杂,出现F405、F901、F411等大型房子。F411发现人物地画,F901出现类似现代水泥地面。各期房址均有部分地面抹有白灰面。各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 大地湾一期陶器均为红陶,夹细砂为主,泥质较少,纹饰以交叉绳纹为主,彩陶较少,有红色宽带纹、锯齿状纹。器形有三足钵、三足罐、筒状深腹罐、圜底钵等,有地方特色。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陶器以细泥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灰陶最少,彩陶多黑彩,红彩较少,有宽带纹、鱼纹、直边三角纹、平行线纹、折线纹等。器形以圜底器为主,典型器类有直口钵、叠唇盆、侈口垂腹罐、葫芦瓶。 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灰陶增多。纹饰有绳纹、弦纹、线纹、附加堆纹。彩陶发达,以黑彩为主,有少量红彩、白彩,纹样有变体鱼、鸟纹、勾叶纹、重弧纹、四方连续弧边三角纹。典型器类有敛口钵、卷沿盆、凹凸唇夹砂罐、葫芦口尖底瓶、大喇叭口盘、圆卷唇直领深腹缸等。 仰韶晚期陶器有泥质和夹砂红、灰陶,泥质红陶呈橙黄色,泥质灰陶多磨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线纹、乳钉纹、凹凸纹,彩陶减少,内彩增多,纹样有变体蛙纹、以圆点、条线、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器形以平底器为主,有碗、钵、盆、盘、尖底瓶、罐、缸等。 常山下层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渭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齐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新鲜资料。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对于建立渭河上游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景点
大地湾博物馆是一处黄色仿土墙的建筑,建筑特别雄伟,还很有古朴的气息。博物馆分为发掘保护、岁月遗痕、陶风彩韵、天地伴眠四个主题展区,通过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说明,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发源的情况。馆内展示了很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都是从当地的大地湾遗址发掘而来,这些文物属于仰韶文化,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证明,十分珍贵,来此可以好好参观一下。另外,馆内还有大地湾墓葬原型、大地湾复原沙盘等,可以一一参观,帮助了解新石器时期黄河文明的情况。
大地湾宫殿遗址位于博物馆和遗址复原区南侧约几百米处,是一处考古发掘的大地湾宫殿地基和部分墙壁等遗址,如今已经在原处的外侧盖了一座房子保护起来。游客可以进入房子内,观看距今几千年的古老建筑遗址,感受历史的沧海桑田。 折叠 编辑本段 发掘历史
折叠 编辑本段 年代分布折叠 人类活动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
折叠 年代分期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大地湾文化遗存的相对时代约为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 第一期即前仰韶文化是,距今7800-7300年,它是迄今为止 第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500-6000年。这里揭露出可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本期出土了一批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如成系列的情趣盎然的鱼纹盆,将造型、雕塑、彩绘艺术和谐地揉合在一起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第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距5900-5500年。彩陶艺术达到鼎盛阶段,生动活泼的线条、变化无穷的图案、造型与彩绘的完美结合无不体现出原始艺术大师的精湛技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此时的聚落由于农业的发展, 第五期为距今约5000-4800年间的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的过渡期。 折叠 编辑本段 出土文物1958年,大地湾遗址首次被发现,自1978年,先后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万多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中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折叠 出土遗迹
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被称为中国史前建筑发展史的"一块活化石"。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大地湾的标志建筑,是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更为神奇的是,在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混凝土铺就。经考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均相当于现今100号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中国和日本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建筑材料是目前世 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绘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中国最早地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现,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折叠 出土文物
这里还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其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 折叠 文物特征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陶器以细泥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灰陶最少,彩陶多黑彩,红彩较少,有宽带纹、鱼纹、直边三角纹、平行线纹、折线纹等。器形以圜底器为主,典型器类有直口钵、叠唇盆、侈口垂腹罐、葫芦瓶。 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灰陶增多。纹饰有绳纹、弦纹、线纹、附加堆纹。彩陶发达,以黑彩为主,有少量红彩、白彩,纹样有变体鱼、鸟纹、勾叶纹、重弧纹、四方连续弧边三角纹。典型器类有敛口钵、卷沿盆、凹凸唇夹砂罐、葫芦口尖底瓶、大喇叭口盘、圆卷唇直领深腹缸等。 仰韶晚期陶器有泥质和夹砂红、灰陶,泥质红陶呈橙黄色,泥质灰陶多磨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线纹、乳钉纹、凹凸纹,彩陶减少,内彩增多,纹样有变体蛙纹、以圆点、条线、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 折叠 中国最早
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面积达130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信息天水市汽车总站每天有多趟班车前往秦安县城,票价约14元。到达秦安县后,乘坐前往五营乡的城乡巴士,下车即到。 折叠 编辑本段 招商引资重点建设大地湾文化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包括在清水河古道实施大地湾历史环境修复项目、遗址保护范围内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居民搬迁项目、复原原始村落项目、还耕地于文物保护项目、遗址展示项目、考古遗址道路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建设历史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接待区、停车场等配套基础服务项目。 折叠 编辑本段 发掘意义大地湾遗址对研究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地湾遗址以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而倍受考古界关注。标志大地湾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的考古发掘报告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专家鉴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