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没收获,关键是没做好这一点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04

读书没收获,关键是没做好这一点

一、积极的读书废人,我们需要一本秘籍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专业上的深耕,职位上的进阶,知识上的掌握,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读书。

我们喜欢读书,但是又常常苦恼。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怎么合上书转眼就忘?自己也读过不少书,怎么在派上用场的时候,却发现大脑空空如也?

问题出在哪里?你可能会说,自己比较健忘,自己的记忆能力也就7秒,时长之短都能和鱼相媲美了。要么就是自己的理解力不如别人好,理解浅显,自然也就比别人忘得快。

其实这些答案都没有触及根本。那读书小白的我们何去何从?依旧如初,做个积极的读书废人。或者像小时候一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口口背诵,加深自己的记忆?

且不说口口背诵的效率如何,工作家庭兼顾于一身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践行这个方法吗?

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就职于报社和出版社的奥野宣之,2016年出版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读书,能让我们高效吸收书中的内容。

读书不是死读书,也不是读死书。只有讲求策略和方法,才能每次你读完一本书,都能有实实在在地收获。这对于我们需要用读书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多数来说,无疑是一本宝典。

读书其实是一项技术活,掌握好其中的诀窍,你会事半功倍。

读书没收获,关键是没做好这一点

二、选好购书清单,确保多读好书

你的书单从何而来?

大部分的情况是,在闲逛书店的过程中,偶然看见书架上的新书、摊开的畅销书或者张贴的宣传海报。或者是在浏览网页上,滚动的网页上,读书热榜上推荐的畅销书。

你在浏览过之后,大致看一些扉页,目录,作者简介,价格后,这本书大概就会被你收入囊中。

但是当你开始翻阅你自己购买的书,你发现你买的书,要么没有想象中好,要么就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样大部分的书,你在读过一部分后,就直接冷落在书架上。

其实,选书并不是依照感觉,简单进行选择。而是根据自己所需,进行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书。

要真正买到自己需要的书,就要平时做足功课。我们要养成平时收集需要书籍信息的习惯。

收集信息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我们被动的捕捉信息,当我们看书、浏览杂志、观看电视的时候,尽可能多途径的捕捉生活中的信息,把感兴趣的书名或主题记录在笔记奔上。

如果你在出租车上偶然听到明朝朱元璋的建朝史,你发现自己非常感兴趣,你可以简单记录下来。事后,在网上的书店或者实体书店,寻找相关类的书。

另一种是你平时就会主动去收集一些你已经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如果你一直喜欢研究写作,你就会在平时看书或者杂志的时候,主动收集关于写作的书籍的相关信息。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你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实需求的书单。在了解需求后那哪些书值得我们购买?

这就需要我们对书本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

一种方法是在实体书店对书进行考察。如果你在选定了几本书后,可以深入书店,去验证实体书。如果你通过查看作者,浏览目录,无法理解本书内容,就果断放弃。

另一种方法是,从出版社和评论者入手。你要先判断出版社的出版侧重领域,确定出版社是侧重一个领域或者平衡发展,这直接影响出版书籍的质量。

至于评论者,你要根据评论者之前的文章,判断自己与评论者的口味,就是读书品味是否相近,来判断自己是否要选择这本书。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根据你已经购买的,质量较高的书中,寻找本书中推荐的书。因为书中推荐的书,一般都是经过作者重重筛选的书,是值得收藏的好书。

根据需求列出购书清单,再经过客观评价,你在有效读书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读书没收获,关键是没做好这一点

三、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化书本内容为己用

李敖,不仅是作家,还是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他在创作上也是极为高产,作品也是百本有余。

高产意味着高输入,也就是说李敖需要阅读大量的书,同时对书中的知识观点等信手拈来,才能写出这么多作品。

李笑来老师,曾在书中《把时间当做朋友》,提到过李敖的读书方法。

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他需要,这一段他也需要,他把所剪的书按类别分开来。

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

李敖就是用这种看书的方法,能时刻把书带在身边,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其实“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读书方法与李敖的读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之点在于都用笔记的方法,能将书本知识随身携带,随时进行消化。

不同之处在于,做笔记的方法上,由于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要求摘抄和评论并存,所以对读书的要求及笔记的要求更高。

因为摘抄需要摘录书的精华部分,所以在读书理解一定要达标。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能够摘录出书中“重要”的内容。“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体现书中的重点,二是能触动你的内容。

读书筛选出重点,需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读。大致浏览你选好的书,并把觉得不错的那一页折角。

第二步,重读。根据折角的内容再重新读一遍,如果你仍是认为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角折起来。

第三步,把上下折角的两页进行第三次阅读,对于无法割舍的内容,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经过三次筛选,你就可以进行“重要”内容的摘抄。

为什么进行摘抄?摘抄不仅能促进记忆,还能加深理解。苏轼的文章,旁征博引,不拘一格集大成,原因在于抄书。他不仅三抄《汉书》,连几十万字的《史记》,也是一遍遍抄写。

摘抄后怎么做评论呢?写出摘抄的原因和自己的想法就好,哪怕只有是简单的一句话。这些评论是值得日后参考的重要资料,它不仅是你原创思考的源泉,也是你进行想法创新的思想宝库。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读书方法,让我们在读书的某种程度上,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做笔记虽然很辛苦,但是当你真的坚持下来,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终归会给予你更多的回报。

读书从来不是苦哈哈地死读,掌握一定吸收技巧,这样你读过的每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只有将读过的书,融入你的身心,它才能改变你的气质,化成你的智慧,成为你无形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