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的育学园 咳嗽是宝宝常见的症状,有时宝宝咳起来几天都不见好,喉咙里还总“呼噜呼噜”响,让做家长的心里真着急。 宝宝还那么小,又不会咳痰,家长们担心宝宝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于是就想方设法地帮宝宝清除痰液,甚至给宝宝买止咳药,希望能缓解宝宝的不适。 但是家长采用措施之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01 — 宝宝有痰可能是这些原因 宝宝有的可能不是痰,而是“痰音”。 也就是说,宝宝并不是真的有痰,只是听起来有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是喉软骨软化 喉软骨软化最主要的表现是:宝宝在用力呼吸或吃奶时,可能是因为姿势等问题,喉软骨会变形,气体通行受阻导致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通常来说,这种声音并不是持续存在的,而且孩子看起来不像是生病了,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 一般喉软骨软化的症状会因人而异,短则数日,长则数月,“呼噜呼噜”声随着喉软骨变硬也就消失了。 喉软骨软化是宝宝生长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并不需要治疗。 鼻腔分泌物倒流 当宝宝感冒时,尤其到了感冒的中后期,粘稠的鼻涕没能及时从鼻孔排出,就会倒流至咽喉部,从而刺激咽喉部引发异物感,孩子就会不停“清嗓子”来缓解,导致喉咙发出“呼噜呼噜”声。 如果是因为鼻腔分泌物倒流,导致宝宝喉咙发出“呼噜呼噜”声,家长需要帮助宝宝把鼻涕擤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呼吸的更顺畅。 呼吸道感染或过敏 当呼吸道感染或是过敏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形成痰液。 这些痰液会通过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自下而上,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保护呼吸道和肺脏的作用。 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时,痰量会明显增多,此时会感觉到宝宝的喉咙“呼噜呼噜”作响。 造成宝宝有痰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要找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2 — 常见的处理误区有这些 家长们看到宝宝有这种症状,心里就会很着急,为了让宝宝舒服,可能会采用下面这些措施。 吃止咳药 看到宝宝咳的难受,家长通常会想给宝宝喂点止咳药,帮宝宝止咳。 但是咳嗽只是一种表现症状,并不是真正的病因。 咳嗽是身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咳嗽时可以产生高速气流,将气道中裹挟着异物、有害物的痰液排出体外。 只想着止咳,反而有可能导致异物或分泌物在体内留存时间过长,加重宝宝的不适感。 我们需要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而不是盲目使用止咳药物。 吃化痰药 当宝宝痰多时,家长们很自然会想到给宝宝化痰,觉得宝宝的痰没了,病就好了。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哪一种药能够直接把痰化掉、变没,都是把粘稠的痰液稀释,变得更容易被咳出来。 但是考虑到化痰药物的毒性及潜在不良反应等问题,并不建议给宝宝用药。 喝雪梨水、秋梨膏 03 — 真正有用的办法是这些 宝宝喉咙有痰,我们要先稀释痰液,然后帮助宝宝排出来,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多喝水 可以少量多次喂水,还在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宝宝要多喂奶,多喝水(奶)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有助于宝宝排出。 拍背 先让宝宝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变湿、变稀,然后我们再通过拍背,促进宝宝咳嗽,可以促进痰液排出。 准备工作: 可以在浴室或卫生间中放足蒸汽,让孩子在里面玩15分钟左右,充分吸入蒸汽。 拍背时间: 应选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每侧至少拍3~5分钟,每日拍2~3次。 拍背体位: 家长可以让孩子横向俯卧在自己腿上,或者竖抱让孩子的头搭在你的肩膀上,再或者也可以让孩子坐在你的膝盖上,最终选择哪种姿势,以孩子的接受度为准。 拍背手法: 拍背时要扣起手掌,保持胳膊不动,手腕摆动有节奏地由下至上轻拍宝宝的后背,通过震动,使附着在肺、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来帮助孩子排出痰液。
注意事项: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保持空掌拍背,虽然听上去声音很大,但实际上孩子并不疼,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雾化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微小的雾粒或微粒,让孩子通过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到相应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要知道的是,通过雾化吸入给药,要经过医生的诊断指导。如经诊断,宝宝需要雾化治疗,一定要跟医生确认所需药物名称和剂量,不能自己的随意使用。 改善环境,缓解不适
天气良好时,应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天气不佳,则可以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
家长可以用湿拖布将房间拖湿一些,或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湿度。 让宝宝吸入湿润的空气可以减少其呼吸道的刺激,缓解咳嗽的症状,并促进痰液排出。 小编说 文章总结下来,需要额外注意以下几点: 1 有痰音不一定有痰,不要盲目排痰 2 止咳药、化痰药不可取,不要盲目给药 3 少量多次喂水(奶)保持呼吸道湿润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并拍背帮助排痰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帮助宝宝缓解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