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 马云再次语出惊人, 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人工智能”。 作为一名中小学学生家长的你, 听到这个难免有些坐立难安啊, 别急,听我慢慢和您说! 人工智能来了,未来你孩子的就业能力足够与人工智能一战吗?家长们,如果你觉得人工智能在未来30年对孩子的影响还虚无缥缈的话,那么请您继续看: 李开复在其新书《AI。未来》中对未来的20种职业作出了预测分析。“华尔街的交易员,这个曾经很光鲜的职业很快消失了;未来的保安也会部分消失,因为摄像头的监控,加上一些仪器巡视,已经不需要保安了;司机可能也会消失,还包括一些非常高端的白领,比如说放射科医生,他们的看片能力不如AI系统了。” 李开复表示,未来有10种职业非常容易被AI取代:电话营销员/电话销售、客户支持、仓库工人、出纳和运营人员、电话接线员、出纳员/收银员、快餐店员、洗碗工、生产线质检员、快递员。 原因在于大数据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超过人力,AI系统也将完全取代重复性的劳动。 该何去何从? AI带来就业替代压力可不小啊,我们应该知道什么?①学历越高就业替代压力越小 从学历角度看,以专科学历为参照组,本科学历、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替代率更低的行业,且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替代压力越小的关系,与预期相符。 ②“软能力”是最难替代的独特优势 人格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可视为影响个体劳动力表现的非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并不完全由父母遗传先天决定,有40%~60%的部分较为稳定,它还可以通过教育干预来实现自身的有效积累。《21世纪技能》一书的作者认为,逻辑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是21世纪人才竞争最重要的四项能力。 ③对个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基于认知能力的高阶思维。本杰明·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往的高等教育满足于前几个层次,未来应上升到最高层次——创造。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复制各类行为,用极快的速度执行任务,但创新能力、注意力、包容力、自信心等都是代表个人综合素质的人格特征,这些方面都难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个人的思维模式属于“软能力”,可以成为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 要想不被AI取代,我能为我的孩子做些什么?①提高孩子编程能力 想要不被人工智能取代,要考虑设计人工智能的工作。很好理解,就是现在最火的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电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两大专业,以及与其相关的部分专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计算机大量地替代人的工作,从而产生大量的失业,但同时也会有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像亚马逊的无人零售店、茶可多的自助茶室,虽然不需要店员、收银等岗位,但也产生了大数据后台支持、技术维护、维修调试等岗位。 因此,“编程从娃娃抓起”也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流行趋势。 ②加强孩子数学逻辑思维 不管是你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还是准备让自家孩子抓住这波科技发展的风口从事人工智能这个行业,都一定要告诫你的孩子:千万要把数学学好!! 那可能你还会想我的孩子数学基础不好,从何补起呢?还是离不开编程呐! ![]() 关注高考的家长可能有所耳闻,今年的高考试卷居然出现了编程题目,而且不止一个省份。这些题到底难不难,到底考察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我们来一起探寻一下,这是一套数学江苏卷。 ![]() 不仅仅是江苏省有出编程相关的考题,其他省份也是一样。考题一出,不少学过编程的孩子都要偷着乐了,这刚好是他们有接触过的编程知识。这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国家正在越来越重视孩子编程能力的培养,考的不是编程而是编程的思维能力,学习真正要教给人的正是学习后留下的东西。 编程思想的核心是分解、抽象、模式识别和算法当孩子拥有这个编程逻辑,在解数学题时,孩子的的思维反射更清晰,解题方法更多元,当然学得更轻松。 ![]() 你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给孩子提供的那个快乐的童年,只能换来那个将来郁闷不得志的成年。 孩子们,等你赢得好成绩之后,你才会逐渐觉得,学习也可以是一种快乐,只要你真心的投入,那种快乐也是童年时代的幸福和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