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美绝伦,却走向逃亡,1小时读解千年史前文明

 youxianlaozhe 2019-08-05

良渚文化广泛被老百姓津津乐道还是近期的事情,因为前不久申遗成功造成了新闻爆点,而在这之前它的分量主要在学术界。如今它和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一起同列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册上,成为杭州的文化靓点。

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概念和重要性,让人一下子明白并不容易,毕竟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远。可是如果来到良渚博物馆,只需一个小时就会让人豁然开朗。能够入馆的都是良渚文化考古发掘的精品,凝聚着83年考古成果,在这里,最专业的人用最直白的方式把良渚的故事描绘的有声有色。

一个史前文明如何兴盛?又为何走向败落?之前殷墟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文明起始于商代(大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流域是东方文明的起点。然而,良渚古城遗址冲击了这一概念。这其中有个发人深思的地方:1100年良渚文化最终没有延续,因何断代了?这么长的时间里良渚人的社会为何没有走进文明?为何没发生技术爆炸?甚至连轮子都没发明出来,生产工具始终没有脱离石器……抱着这些疑问,我们终于走进良渚博物馆的大门。

良渚博物馆与它的名气相比并不算大,但不代表不受重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精心布置的三个展厅表现良渚文化三方面研究成果。

一项跨越两个世纪,持续83年的考古研究,一定有相当丰富的深度积累。博物院两次整修后终于有了现在高大上的模样。良渚文化的普及认知只是个时间问题,2018年博物馆对外开放,意味着东方文明古国文化新一波的厚积薄发。

水乡泽国。良渚古城的位置在长江中下游太湖边上,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生态环境优越,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创造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历史舞台。良渚文化主要指距今5320~4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先民已掌握了农耕技术,生产工具主材料主要是木头和石头,“石犁”是最精巧的代表工具。当时已经出现了水稻田,良渚先民懂得捻取河道中的污泥用作农田底肥,使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采集、渔猎和圈养家畜为辅的定居生活。

吃饱了饭就有了闲,跟着手工业发展了起来。制陶、治玉、木作造船,髹漆、纺织、竹编、酿酒等,都有了独立生产部门。特别是陶器制作,已采用了较先进的快轮制陶技术,器壁薄而规整,烧造温度较高。

良渚人的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在陶器上刻上了自己喜爱的动物。这是一直只扬子鳄,想必以前经常出现在良渚城的河道里,如今已是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

这枚陶罐上刻着一套生动的象形文字,被破解为“两人用网在山上逮到一只老虎,献给大王吃”。

嵌玉漆杯。黑陶圈足器上用朱红色漆绘的几何形纹饰,并镶嵌玉石。

文明圣地。良渚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一座代表性的良渚城,才有了一个部落组成国家概念。筑城术在新石器时代当然是先进科技,更何况它是一座复杂的水城,进进出出全靠竹筏。水带来的好处是运输方便,但是到了雨季就成了沼泽。于是良渚人筑起了高高的土台和城墙。

良渚古城遗址的面积和工程量足以说明这个部落的凝聚力和强悍武力。内城、外城和宫殿显露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城中心住着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有特权的一帮人。结合对反山王陵的研究,良渚的社会阶层有贵族、巫师、农民、工匠,这其中巫师的责任是沟通天、地、人信息的桥梁。当时祭天礼地的原始宗教十分盛行,玉作为礼器材料被做成玉璧、玉琮,特别是上面刻绘的“神徽”,蕴含着神秘的天机。

玉魂国魄。5000年后,良渚王的尸骨已化作泥土,陪葬的玉器却让然保持着以往的光亮。玉器是良渚文化的一大显著特色,品种丰富多彩,又自成体系,样式变化让人眼花缭乱。这在全国其他史前文化中独一无二,它解释了中华民族为何崇尚玉器?

那时还没有冶炼技术,雕刻玉石使用了尖锐的石头,工艺繁琐,切、割、挖、凿、划、锯、钻、磨、琢、雕刻、抛光。神人兽面纹代表了良渚玉石工艺精美绝伦的一面,它图案上的细纹甚至超过了指纹。

学界称:良渚文化虽然神秘消失,但一只脚已经跨进了文明的门槛。与同期的几个文化相比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然而在寺墩以后急速衰落,其原因难以捉摸,迄今尚无定论。小编较认同一个比较柔和的解释,即它融进了其他文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一座像良渚这样的豪华的大城肯定会让人眼红,其他部落都在茹毛饮血野居山林,良渚人却如此精致享受。显摆不仅降低生产力也招致洪水般的嫉妒。在突如其来的天灾和残酷部落战争中,终于不敌虎视眈眈的野蛮洪荒之力,败走四散逃亡也很正常。幸好良渚人善于使舟,逃跑的本领也无人能及,良渚的水路通着大海,生路有很多。随着良渚先民在五湖四海漂泊,良渚文化也带到其他部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