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有友abcd 2019-08-05

杨基在明初曾任江西行省幕官,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诗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沉抑下僚,像这样的客里光阴自然更不是滋味。写这首诗时,他正从江西奉差使来到湖广,可谓客中之客,江边夜泊,邻船闻笛,思乡之念就更深了。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首联紧扣诗题点明时间与环境。这是一个“白露为霜”的秋夜,江面空阔,月色也不错,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更增添了秋夜的寒意。这时邻舟忽地传来了一阵笛声,是什么人在此江清月白的秋夜,有此雅兴,在船头吹笛呢?悠扬的笛韵吸引了诗人的注意,他不禁凝神谛听,呀,“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楚调为两湖地区的曲调,以激越慷慨见称,与江南吴歌柔媚婉丽的风格遇异。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作者听邻船的夜笛,起初奏的分明是楚调,渐渐地却转到吴歌的旋律上去了,因而显得风格不纯,参差多变。这是什么缘故呢?想必奏笛者是江南人,远客楚地,虽然奏着楚调,也会不知不觉地逗漏出家乡的吴音来。他根据笛声的苍凉哀婉猜测吹奏者一定是长期地离别家乡,如今大概两鬓也斑白了。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颈联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吹笛者,实际上却写了作者闻笛的感受。作者从笛声中听出吹奏者也和自己一样是远客楚地的江南游子,于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心灵倾注在笛声中。笛声表达的本来只是一种抽象的情绪,作者却根据自己的心情、体验进而赋予它以具体的内容,感受到“笛里分明说鬓华”的意境。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末联“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分”为料想、应分之意,“折柳”为古曲名。此联意谓:笛声悲凉,充满了离愁别恨,譬若折柳送别,已把堤上的柳枝快折完了,还是不要太悲伤,莫把陇头的梅花也吹落呀!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杨基在这里写“吹落陇头花”,既有李白咏笛“落梅花”之意,又有陆凯寄别“陇头人”、宋之问怀乡“陇头梅”之意,可以说把咏笛与思乡的典故合在一起用了。含义深远浑厚,且“吹落陇头花”与“折残枝上柳”二句对仗得也十分工巧。

杨基长期离乡背井,始终仕途蹭蹬,故借助此表达思乡之情

杨基的诗以富于情致见称。明代大诗人王世贞评其诗“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艺苑卮言》)这首诗清新流畅,造语自然,纯以白描手法把作者闻邻船吹笛的感受娓娓道来,并没有堆砌愁怨之类的词语,然而作者浓郁的乡愁却跃然纸上,拂之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