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尔扈特东归英雄壮举,不容抹杀!

 恶猪王520 2019-08-05

土尔扈特东归动机不纯,为掠夺草场?!

小时候看CCTV6放的电影《东归英雄传》,感觉可歌可泣。但你在网上搜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少抹黑土尔扈特东归的言论,说的有板有眼,好像真是那么回事。片面截取史书文字,加上自己的脑补,主观臆断,迷惑性很强。故笔者借大量清朝史料、知网今人研究,还原事情始末。

东归英雄传

土尔扈特部的故事还要从被准噶尔部欺负西迁开始(《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始末及影响》),然后在伏尔加流域下游生活了一段时间又被俄国欺负,部落首领渥巴锡带着17万部众(这只是一部分)回归故土的事儿,但是因为沿路种种挫折劫难,以至于“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就这么悲壮的故事,也有人大做文章,笔者将其中阴谋论一一驳斥,以正本清源。

驳斥动机不纯论

一些人将土尔扈特部东归归结为想要占领伊犁牧场这么简单,这是极其幼稚的。但这种阴谋论也是一直存在的。《土尔扈特东归评议》一文认为土尔扈特的东归之目的是为抢占伊犁地区。该论说实际上是沿袭了部分清人的相关论调,这种论调至今还有一定市场,但历史是复杂的,我们要全方位了解当时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部在俄国处境

第一是生存因素:

土尔扈特部刚被准噶尔部欺负过去的时候,俄罗斯刚刚打跑波兰侵略军,罗曼诺夫王朝刚刚建立,国力衰竭,对于刚征服不到100年的钦察草原控制力尚弱,于是土尔扈特在南俄草原开始生活繁衍,过得还比较舒心。但17-18世纪,当沙皇俄国的势力扩展到伏尔加河流域之后,土尔扈特部便处于俄国压迫之下。俄国纵容哥萨克在土尔扈特领地上建立据点要塞,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经贸特权。《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史纲》就记载:“卡尔梅克人(俄罗斯人管土尔扈特人叫这个名称)曾游牧过的伏尔加河草地,从萨马拉到察里津,几乎所有地方都被村庄(哥萨克据点,蒙古牧民游牧没有定居村庄)所占领,不许卡尔梅克人靠近那些地区。”以游牧为生的土尔扈特人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土尔扈特迁徙路线

其次是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几乎就是沙皇的炮灰,自1767年到1797年,土尔扈特部共派出军队125万人次。渥巴锡归来后就给乾隆说过,每次给俄罗斯作战,土尔扈特人“十不存一二”,而且还屡次受到俄罗斯将军的羞辱。1770年夏,沙皇再度下令,凡是土尔扈特16岁以上的男子都必须上前线,土尔扈特人面临着亡族灭种的危险,于是,渥巴锡毅然决定东返。这也是东归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是宗教因素:

土尔扈特人信仰藏传佛教,西迁的百年间宗教信仰未曾发生改变,同时佛教有布施熬茶的习俗,历代汗王曾亲自前往西藏或派出使团参加,从而通过宗教活动长期与内陆和蒙古各部保持联系。土尔扈特蒙古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时期,其宗教信仰虽然受到了来自俄罗斯东正教的渗透,但藏传佛教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沙皇俄国为了同化土尔扈特部,不断向土尔扈特部派出东正教传教士。在土尔扈特部汗位更替中,沙俄利用土尔扈特部的不稳定局面实行高压政策,并试图阻止汗位继承者渥巴锡接替汗位,扶植已改信东正教的土尔扈特贵族敦杜克夫家族,从而实现对土尔扈特人的管理。这无疑侵蚀了喇嘛阶层的利益,因此上层喇嘛贵族成为了离开沙皇俄国控制的最坚定支持者。

东归英雄传剧照 (2)

第三是时代因素:

土尔扈特部是被准噶尔部欺负走的,康熙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他们自然就想回到祖先呆的地方,与其在这儿被俄罗斯人欺负,不如重新回归祖国。渥巴锡和康熙聊天时候就谈到了祖上出走的原因,即卫拉特四部向来有所不和。清朝初期,中原王朝结束了对准噶尔的战争后,诸部相继重返故地,出现了一股回归浪潮,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土尔扈特部。加之中原王朝对土尔扈特人国家向心力的吸引与接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同的满蒙两族,以及清朝奉行的“满蒙一家亲”、满蒙通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了土尔扈特人的国家认同,以及中原王朝对其国家向心力的吸引。土尔扈特部的历任汗王也一直珍藏着明朝的汉篆封,并在渥巴锡东归后上缴清廷,此举更是对国家认同的强烈写照。现如今准噶尔部被乾隆荡平了,这也是让他决定东归的重要因,这也是东归的重要动机之一。

驳斥沿途杀掠论

有人说你看他们来了以后沿路掠杀,明显来者不善啊!谁投奔祖国还边杀人边东归啊?

土尔扈特东归

其实土尔扈特人和哈萨克人互相抢掠由来已久,这也是游牧民族生产方式之一(捂脸),不能用当今的文明规则去评判当时的情况。土尔扈特人为了准备东归的物资和给养,抢掠的最大股畜群,就是从哈萨克小玉兹抢来的,这也就导致了土尔扈特人东归时屡遭哈萨克人袭击。最新的满文清史档案显示,大意是乾隆给了哈萨克阿布赉汗指示,给土尔扈特留个口子入疆。不要赶尽杀绝,要不然应该剩的这点人也到不了伊犁边境了。土尔扈特东归先是杀了沙俄的不少人,在沙俄追堵中又损失了不少人口。沿途上还得罪了哈萨克,要不是乾隆的意思,没等东归成功都被沿途的人揍死了,还敢有别的想法?这其中还有沿路的白灾(雪灾)、疾病等。

换个思路,如果你是渥巴锡,你想去新疆抢地盘,你会沿路把邻居都得罪个遍吗?尤其是得罪已经归顺清廷的哈萨克汗国,真要是有能干清朝的实力,早就用来揍俄罗斯或者哈萨克了。清朝把人口百万的准噶尔汗国都打趴了,渥巴锡更不会傻到只会带着一半的部族,在冬天出发(这非常不符合游牧民族战争习惯),这简直是自取灭亡。冬天出发最好的理由就是,可以携带上牛羊和老幼,这更契合迁居而不是战争。

驳斥清廷安置论

你看清朝把土尔扈特部分别安置,化整为零,这不是为了防他们吗?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当时的清朝仍旧是封建王朝,在显示出“天朝恩惠”的同时,也要巩固集权统治。乾隆给他们安置时候考虑了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怕他们凑到一起,成第二个准噶尔汗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乾隆这个十全老人怎么会不懂。他们祖孙三代刚平定完准噶尔汗国,心力憔悴,不防着点万一再出现个野心家,那不是给自己没事儿找事吗?清政府将归来的土尔扈特人分为新旧土尔扈特,分别安置。分化为数个盟,并各自任命了盟长,盟下又各自设置旗长。第二,安置地远离边境线。怕他们再跑了,这有损乾隆帝的面子,乾隆这个人好大喜功,东归这件事儿的功劳自然要揽在自己身上,这要是东归来了又走了,那可影响天朝的脸面。第三,远离商道,怕他们再去劫掠商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乾隆认为不得安置于伊犁、乌鲁木齐之地,而且额琳哈毕尔噶(今新疆依连哈比尔尕山地区)也不得居住,由于此地临近要道,为商贾往来必经之地,若有抢劫之事发生则甚为不利。因而乾隆指出,可将其安置于博罗塔拉(今新疆博乐地区)、额尔齐斯及斋尔(位于塔城西南部)等处,因为此等地方既距伊犁、乌鲁木齐较远,又与站道无妨。

乾隆对土部归降表态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乾隆皇帝说:“土尔扈特率数万人跋涉远途,不辞劳瘁,归诚效顺,殊属可嘉。自应指地安插,使伊等衣食有裨,并予以滋生牲只,以资久远之计。”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乾隆命令伊勒图和乌什参赞大臣舒赫德负责接待并安置,发放衣服和食物,拨给牧场和耕地。又拨库银20万两,购买牲畜、米面、布匹、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发放给土尔扈特部众。从此土尔扈特人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直至今天 。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渥巴锡带领的直属部众,就被安置在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笔者前几天还走了一遭,那可真是一片风水宝地,中国第二大草原,可以说是新疆最好的草场了。对比土尔扈特部以前的牧场额尔齐斯河一带的福海、富蕴等牧场,那可真是幸福感提高太多了。

再论渥巴锡其人

再说渥巴锡其人,我们得从阿玉奇说起。渥巴锡是阿玉奇的嫡系曾孙,可谓是继承了祖上爱国的优良传统。阿玉奇即位后向清朝政府“ 表贡不绝”,不仅常派遣使者回国,向清政府报告他们在伏尔加河的情况,贡献方物,而且也关心祖国的政局,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康熙皇帝深为土尔扈特部人民“坚其内向之心,不为他族所利用”的爱国气节所感动,决定派遣以图理琛、殷札纳为首的30多人的使团前往伏尔加河,慰问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当图理琛使团到达了土尔扈特部时,以阿玉奇为首的土尔扈特部全体人民,像过盛大的节日一样,热情地欢迎和款待了来自祖国的亲人。阿玉奇还深情地向使者倾诉了思念祖国的感情,说道:“满洲、蒙古大率相类”,而“俄罗斯乃衣冠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当使团告别时,阿玉奇又留恋地对图理琛等人说:“俄罗斯与我衣冠俱不同,我终归中国矣”,然后“垂泪而别”。

渥巴锡像

等到渥巴锡继承土尔扈特部首领之位时,这时候的土尔扈特部可以说是在生死存亡之际了。他们在危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祖国了。当我们在外过得一帆风顺时,或许没有那么强烈,但我们遇到危险时,无论你是哪个民族,第一应该想到的是我们祖宗生活的地方,对那的记忆是对我们最大的感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力所在,魅力所在,凝聚力所在。网上有个阴谋论调调,说渥巴锡东归企图不良,是觊觎刚被乾隆腾出来的准噶尔牧场,本来想跟乾隆干一仗抢地盘呢,没想到实力不足,只能垂头丧气的去求乾隆赏赐,这种论调简直是对民族英雄的侮辱。从渥巴锡在沙俄的遭遇来说,东迁回归确实是无奈,但是从渥巴锡归国后的表现和临终遗言来说,渥巴锡像大部分海外华人一样,从里到外都是一颗中华心。

1775 年1 月9 日,年仅33 岁的渥巴锡去世,临终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其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明心可鉴。乾隆在其去世后说:“渥巴锡自来归感激朕恩,凡处恭顺行走,管理游牧众人,安分守己,甚为可怜。今闻病故,颇为恻然。”由此可见,乾隆对渥巴锡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在家百日好,出门万事难,我们中华民族天生的有种不易被其他文化同化的特质,所以外出可能会比其他种族遇到的文化冲突更严重些,更不易些。但是要明白,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中华儿女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同时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剥削与酷爱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将永远光耀史册。

题外话

1771年9月,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了渥巴锡,并请他一起在木兰围场行猎。之后乾隆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的碑文,记载了土尔扈特西迁和回归的缘由、经过以及回归后被安置抚恤的情况,这两块石碑至今仍耸立在承德城外的普陀宗乘庙内。乾隆还赋诗一首:

土尔扈特部,昔汗阿玉奇,

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

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反映土尔扈特东归的实景剧《东归·印象》

最后再说一下留在伏尔加河北岸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如今的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意为留下来)。现在成为卡尔梅克共和国,该共和国是欧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区。但卡尔梅克人在之后多次站队错位,被俄国整的很惨。卡尔梅克人至今还唱:渥巴锡阿,您怎么忍心把我们丢在这里……

现在有一首卫拉特民歌《Edjin Duun》,一首歌颂母亲的赞歌。讲一个蒙古部落逃亡要过一条封冻的河水,但是冰面不坚,小儿子因为身子轻,过的去河,母亲却没法过河。母子诀别,儿子长大后写了这首歌。

Edjin duun 来自疆还是劳道辣 00:00 04:03

歌词大意是:

用那清凉的泉水,清洗着我的衣裳,

清洗着我的衣裳,想起了我那慈祥的母亲。

在那对面的岸上,晃动着的柳树,

那柳树晃动着的时候,想起了我恩重的母亲。

用那酸苦的泉水,清洗着我的双手,

清洗着我的双手,想起了养育我的母亲。

这首悲凉的音乐,大概最能够代表我对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巴责达,徐黎丽:《关于对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原因分析研究》

2. 冯纪儒:《清代乾隆朝东迁土尔扈特部若干善后问题研究》

3. 牛海桢:《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原因再分析》

4. 厉声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

5. 乌·叶尔达:《跨州东归土尔扈特》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史研究室编:《满文土尔扈特档案译编》

7. 中华书局:《大清历朝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