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恩令:正大光明的阳谋,后世之君为什么弃之不用?

 数数数据库 2019-08-05

西汉除了早期的几个异性王之外,后期分封的都是刘姓王。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大肆分封诸吕为王,这些分封的吕氏诸王在“诛吕之乱”当中已经被刘氏斩杀殆尽,也就是说,吕后身死之后,天下的王都已经是刘姓的了。

推恩令:正大光明的阳谋,后世之君为什么弃之不用?

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第五位汉文帝刘恒,是为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

从西汉皇帝列表不难看出,从汉文帝即位之前是为代王,并不是嫡长子一系,在这一程度上来讲,模糊了王和皇帝之间的界限,既然作为代王的刘恒能当皇帝,为什么其他的王就不能当皇帝呢?汉文帝也深知自己是靠着“诛吕之乱”契机才登上帝位的,所以汉文帝对于其他诸侯王采取的都是拉拢政策。

但是传到他儿子汉景帝时期就不一样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又有他老子汉文帝为例子,更有汉少帝刘弘(公元前180年9月,吕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及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等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迎代王入主为帝,是为汉文帝)事例在前,汉景帝深怕其他诸侯王扯大旗,又或者朝臣拉他下马,为了皇位的稳固以及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进行削藩,导致“七王之乱”。

从汉文帝拉拢、汉景帝削藩到汉武帝的“推恩令”政策,其实第一目的是巩固皇位,其次才是中央集权。

汉朝最开始是嫡长子继承制(汉惠帝刘盈),到了后面就不一定了。在古时候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稍微有点权利的家族基本上都是三妻四妾的比较多一点,然后孩子也就会多一点,但是嫡长子只有一个,将来会继承权利继承家族,但是用推恩令之后,只要是这个人的孩子,都可以从中分到一部分的权利良田家宅,也就相当于把权利分散化,这样对于中央的统治者而言,可以更好地控制。

鉴于西汉并没有明确实行嫡长子制度,所以实行“推恩令”利大于弊,所以汉武帝才敢与实施这种正大光明的阳谋。

西汉之后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最开始的时候一般会挑选自己的嫡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毕竟自己的孩子太多了,但是如果用推恩令的话,那么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皇权争夺中,会拥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去争夺皇位,或者说给孩子们争夺皇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后世的君主基本上不会用它,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骨肉相残。

虽然推恩令有好处,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在挑战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父亲,当然不会特意偏向某个儿子,就算偏向也不会太离谱(个别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分配差不多,每个孩子都能得到。

推恩令:正大光明的阳谋,后世之君为什么弃之不用?

推恩令示意图

但是你成为一个父亲之前,你首先得是儿子,在你作为儿子时期,要是一直沿用推恩令,你的叔叔伯伯就有可能会抢走那些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假如你又嫡长子的话,不仅叔叔伯伯们有可能会抢走原本属于你的东西,你的兄弟更有可能会抢走属于你的东西,蛋糕就只有这么大,独享岂不比平均更好?

推恩令:正大光明的阳谋,后世之君为什么弃之不用?

你愿意独享还是一起吃呢?

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是你,你又会选择那种政策来进行削藩呢?欢迎各位评论以及发表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