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语言艺术,玩转魅力课堂

 昵称65676043 2019-08-05

站在讲台上,心不踏实,因为达不到评课的要求,说不上评课,只是站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一下今天听课后的一些感受,与执教者共勉,与听课教师共勉,说得不对,请指教教师包涵,听课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在谈听课体会前提一个问题供大家娱乐一下:

     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往西北飞?”

     答案:“因为‘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答案出自《古诗十九首》。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阻断了孔雀西北去路,它才索性折身而返,振羽东南!

这个问题问得很刁钻,回答更是巧妙。我不是问答的创造者,我只是问答的搬运工。与大家交流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我觉得生活中说话很有意思。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语言很有意思的课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的魅力,它可以体现一个人学识修养内涵使人感到亲切,对你产生好感、重视,甚至敬佩。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象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在今天茅垭小学聂兆敏老师的《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就是一节体现语言艺术的课堂。

一、故事导入,营造语言艺术氛围

开课伊始,聂老师老师用娓娓动听的话语,向学生讲述周总理回答记者的故事:

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没有马上揭示周总理是怎样回答得,而是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妙,一下子把学生至于故事中,至于思考问题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把学生从紧张的氛围中牵引到思考的课堂中来了。这就是语言艺术,给聂老师点赞。

二、词语学习,语言艺术作铺垫

在词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艺术作了很好的铺垫。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出示了学习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读音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自己的记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了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时,很有意思,学生在老师提示下,进行了有效的交流。我就坐在学生旁边,我问了学生,你刚才交流了哪些词语,学生一一的给我讲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对于参与学习的学生来说,在这里的学习他们是有收获的。学生活动的有效,离不开老师的语言铺垫。在交流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教师的一句平常的“读准了跟他一起读”的提示,我觉得也非常有有意思,体现语言艺术性,在老师的这句话里,不光有提示学生怎么做,还有一层意思在里面,那就是对起来汇报学生的鼓励。提示是有声,鼓励是无声的,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三、整体感知,语言艺术让故事更精彩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比如:学生对“乘机”“大夫”等词语的读音上有误时,教师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纠正这些读音的过程中,学生对字形加深了印象,记住了词音和形,这是语言提示的效果。在学生进行故事内容归纳的时候,教师说:归纳时,我们要关注时间,事件,以及注意句子的连贯性。有了教师这样的提示,学生知道了提炼课文主要内容时知道了学习方法。老师的这句话月不是一个简单的提示,还包涵着归纳故事内容的方法提炼。相同效果的提示在教师叫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的时候,也有体现。教师叫学生分别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故事内容,就是连贯性的体现。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初步认识晏子的环节中,开展得顺利,有效果。在教师的提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晏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文中故事在学生内心里精彩了起来,相信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有教师更精彩的语言作引导,故事会更精彩。

   走在锤炼语言的路上,我们没有完美,只有在前行中不断地完美。在这一堂课在,个人认为,聂老师还有需要锤炼语言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不对之处请聂老师包涵,请听课的领导们,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一、教师在出示出阅读要求时,其中第二条要求“读音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自己的记号。”个人认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可以改为: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这样我认为更容易理解一些。

第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后检查学生的字词读音的读的方式的选择有待商榷。个人认为齐读不利于教师准确判断学生对课文字音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对别人读音的正确判断。在读的过程中,即使教师发现了学生读音有问题,你能辨别,但学生没有心思去注意这些,他在意的是如何配合同学们整齐的把课文读完,这是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所以,针对我个人而言,这里我不选择齐读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字音情况,我会选择指名读的方式来进行检查。同时,第三学段的孩子应该初步具备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认识,这些事学生在课前已经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只针对个别学生,个别字词进行检查就可以了。

第三、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提出:在这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的本意是对本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学生的学生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有点出乎教师的意料。原因在于教师的问话有问题,可以改为:在这堂课的学习中,你学了什么。

不同的人对课文的处理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我会把朗读人物对话作为一个重点来落实,在不断的读中,去理清故事叙述顺序,初步认识文中晏子的形象。个人粗浅认识,不对请指正。

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只有智慧的语言才有魅力,让我们在语言中学习智慧,用智慧打造亮丽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语言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才有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