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教孩子做人,从“洒扫应对”开始

 我是圭水 2019-08-05

在这里遇到灵魂自由的自己

文|南怀瑾

原文来自公众号|一线新教育(weipunew)

点下面的图标播放音乐,愿能给您带来一份宁静智慧......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朱子治家格言》

01

读经很重要

但是要配合现代的教育一齐来的

话不要说长了,现在你们大家都讲读经,

讲老实话读经是我发动的,悄悄推广开来,

因为中国文化的根断了,想把它接上去,到现在二三十年了。

一般人搞错了,以为我们提倡读经,

事实上我们是主张读不起学校的贫穷孩子在家里自己学,

中文、英文、数学,一齐来,并不是要中国专出诗人。

现在到处提倡读经、办私塾,这是错误的,

读了经什么学校也不进,科学也不知道,

孩子只要会背《大学》、《中庸》、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啊,就觉得了不起了。

这不得了啊!我们没有提倡这个,

这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定糟糕。

像我们这里,读经也很重要,

但是要配合现代的教育一齐来的。

你看我们有好几位教外文的老师,

孩子们日文也会一点,英文也会一点,这些都要会,

我们没有光提倡读古书啊!

现在外面提倡,你们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

这样搞,孩子以为自己书读得很好,其实什么都不懂。

02

中国文化讲教育

小时候的重点在“洒扫应对”

教育的目的在生活,

孩子来我们这里,先教怎么穿衣服,

怎么洗脸,怎么端碗,怎么吃饭。

现在的社会,连大人们都没有这些规矩了,

鞋子乱丢,东西乱放,自己都成问题,怎么教孩子呢?

譬如我们这个地方,

前一次办活动来了一两百人,

我那个孩子也来了,我走了几圈,碰到他三次,

就见他在那里团团转,拿个吸尘器到处吸,

说这里的人怎么那么不守规矩啊?地上都是脏的。

他看到哪里吸到哪里。

我说你不要这样啊,在这里搞不完的。

他说他实在看不惯,我说这是生活教育没有做好,

鞋子乱丢,垃圾乱丢,穿衣服没有规矩,

做人也没有规矩,讲话没有礼貌……

这些都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

所以中国文化讲教育啊,

小时候的重点在“洒扫应对”,这是古文了。

你们希望孩子懂古文,你们自己先要会,

洒扫应对是生活,早晨起来要怎么样扫地,怎么样清洁房子,等等。

像这里有位大老板,

他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来我那里,要求参与听课。

我不准他参加,因为他上的是最好的大学。

我说你好好地去念大学吧,到我这里干什么?

他说我已经考上在那里读书了,

我到你这里来是学文化的。

我说要交学费,学费很高的。

他说我没有钱,还有别的办法吗?

我说有啊,你在这里打工,

因为我晓得考取名校的那个傲慢心理。

他答应了,说好啊!就来打工。

他一来,我就让他去洗厕所,

洗完了,我亲自检查,

跟他说这个厕所没有洗干净。

他说马桶里刷不到,我就用手去掏给他看,

他一看就傻了,问我:

老师啊,你是这样做的吗?

我说清洁卫生就是这样做,

尤其这一班人乱七八糟,

烟头都丢在这里,卫生之乱,你用水冲不掉的。

还有洗茶杯,我说这个玻璃杯也没有洗干净。

你们洗茶杯,

放在水龙头底下这么一冲就好了,

茶杯最脏的是嘴唇这里啊!

要把这一圈洗干净,洗好还要对着光照一照,看看干净了没有。

他现在是上市的大公司的老板,

学位也读到外国名校的博士,

在我面前他一样给人家倒水,

他是接受这样的教育的,这叫“洒扫应对”。

03

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

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

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

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

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

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

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

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

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但现在人却与古人相反,

现在小孩子进幼稚园也好,

受小学乃至受大学教育,学的都是知识,

而对于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会一片混乱。

04

古礼的教育精神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

依照中国人一般通俗的观念来讲,

大体上都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

是最完善、最悠久的伦理教育。

历史悠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是否最完善,那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

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

列有明训的,最早莫过于《礼记》。

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

都能先行深切了解自己的文化。

至少,也须人人一读《礼记》的重要部分,

所以在此不再详引。

但是依照古礼——

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文化制度,

童子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

以现代语来讲,

便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

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

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

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

换言之,古礼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

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

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

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育,

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透过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

便可想而知中国古代,

对于“洒扫应对”的儿童教育,也是在入学后开始。

难道六岁以前,在家庭方面,便没有教过“洒扫应对”的事吗?

事实不然,所谓“洒扫应对”的教育,

当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家人身教的薰陶,

早已“耳濡目染”,所谓不教而教,教在其中已矣。

六岁开始入学,除了注重儿童的生活教育,

和礼仪教育的基础以外,

便以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为前提,

那便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有关文事武功的“六艺”。

到了十八岁入大学,才实施立身处世的成人教育。

所谓“学而优则仕”,

便是指这个青年阶段前后的教育而言。

总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让我们重复地说一句:

除了《礼记》上所列举有关的记载以外,并无别的专书。

05

记住做人的根本——生活教育

你们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这个不算成功。

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你们把这几年的基本生活教育、这个精神带到社会上,

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是顶天立地的,与众不同。

千万要记得我今天的话。

记住做人的根本——生活教育。

“你们要知道人生。

什么叫人生?生存。

生存,具体地讲就是生活,

就是衣、食、住、行,

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

怎么样睡觉,怎么样小便,怎么样大便,

这些生活都是教育,处处要规矩、礼貌。

把生活处理好了,

就是你们这四年所学这一套,

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础就稳定。

拿这个影响父母,乃至出去读别的学校,

照样影响别的同学、朋友,

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他人,你就成功了。

不是一张文凭、一个学位那么简单,

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千万要记住。

同学们,生活的本质一句话:做人。

你们这样出去做人,一定会影响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