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撵茶图》,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作,在那个优雅的点茶时代…… 撵茶图 关于画家刘松年 刘松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的绘画题材多为园林小景,同时也擅长人物,神情生动、精妙入微,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除了这次欣赏的《撵茶图》,刘松年还存世有两幅著名的茶画《茗园赌市图》和《卢仝烹茶图》等,想必也是爱茶之人。 茗园赌市图 关于画中场景 画面左边,两位童仆正在磨茶和准备点茶。(点茶流程可参见文末视频) 前方童仆骑坐在长条矮几上,右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洁白的茶粉纷飞而出,正如《试院煎茶》中写的“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另一位童仆正伫立桌边,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大概正准备点茶。方桌上放有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白色茶盏、红色盏托、茶匙、茶筅等,整齐有序。左手桌旁有一风炉,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覆一片荷叶。 原谅我…… 画面右侧三人,一僧人挥翰,一士人相对而坐,似是在观赏。另一士人坐在案旁,双手展卷,目光却向着挥毫的僧人。 关于画中茶 为什么叫做撵茶图?这幅清宫旧藏图,被认为是刘松年的真迹,有题签为撵茶图。有人认为撵就是碾,是粉碎、碾压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另一种说法是,撵有追、赶、招、催的意思,主客已到而茶未上,就等着喝茶。 为什么要等?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好坐下来就喝呢?原来,在宋代,是要根据主客身份,人数临时碾茶、罗茶、烧水、点茶的。《清波杂志》说,吕申公家里有三种茶罗子,常客用银罗子、禁近用金罗子、公辅用有棕栏者。也就是说,来的人数,身份,会决定备茶的用具、茶品等相关事宜。而有条不紊的备茶过程,和悠闲淡然的主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雅致,这一点,我们在徽宗的《文会图》上也能够看到。 关于画中人 由于画中除了童仆两人,是一僧两士,人们难免会对三位主人公的身份展开遐想。 有人依戴冠人高大端庄,猜是苏东坡,另两位佛印和黄庭坚。 还有人根据刘松年的代表作之一《醉僧图》判断《撵茶图》中的僧人也是草圣怀素,由此生发出去,另两人是钱起、戴叔伦,有人又指出这三位不可能碰到一起。 也许并不是那位名人吧,毕竟在宋朝,从勾栏瓦市,到皇宫内院,点茶以其清雅高贵的格调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的青睐和追捧。
关于点茶流程 《撵茶图》原本纵66.9厘米,横44.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曾出品过一个介绍宋代点茶流程的动画,最近发现竟是取材于《撵茶图》,虽然不免有些疏漏之处,却也是直观可爱。 参考资料 《茶韵悠悠》李烈初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7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