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的苏州

 苏迷 2019-08-05
《姑苏晚报》
2019-08-05 00:00

  庞立群

  用文字记录他乡之羁旅,是作家的长处,而对我们而言,阅读他人笔下的熟悉之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1943年春,周作人在苏州短暂逗留。两天内,他先后去了灵岩、木渎、虎丘诸地。木渎古镇的小河、小船和石桥,两岸枕河的人家,轻易便勾起了周作人的乡思,“这是江南的寻常景色,在我江东的人看了也同样的亲近,恍如身在故乡了。”参观位于马医科巷的俞曲园故居时,周作人对同行的友人说:“(俞)平伯有这样好的老屋在此,何必滞留北方,我回去应当劝他南归才对。”在一年后忆及此次苏州行时,周作人希望将来有机缘再来,或者长住些时光,言已尽而意无穷。

  张中行是周作人在北大执教时的学生。1976年春,张中行有闲在苏州小住。短短半月内,张中行先后游览了虎丘、西园、留园、光福、东山等众多名胜古迹。张中行曾谓:“一生至乐在于执笔为文。”他行文善于在细微处发力,譬如他写苏州园林,颇具意趣:“园与园相比,拙政园多富贵气、狮子林多工艺气,远不如沧浪亭,有野意。”对市中心的观前街,张中行印象极佳:“此苏州之所以为苏州。”甚至对观前街上卖的绿杨馄饨,他也不吝溢美之词:我平生各地吃馄饨,当以此处为“第一。”

  与张中行一样,郑振铎笔下的观前街十分迷人。“以观前街的燠暖温馥与亲切之感的大都市,我只见到了一个委尼司(威尼斯)……有人口口声声地称呼苏州为东方的委尼司,别的地方,我看不出,别的时候我看不出,在黄昏时候的观前街,我却深切地感受到了……”郑振铎如是深情写道。

  对周作人、张中行和郑振铎而言,到苏州无非是短暂游历,苏州只是别人的苏州。一直以来,我爱读这些旅人视角下关于苏州的温情文字,个体独特的游历际遇与体悟,即便已是年代久远,那些留存于纸上的风景依然亲切生动。

  我总以为,文字是个体心性与情感的真实表达,作家也不例外。

  作家肖复兴2011年春天去甪直古镇拜谒叶圣陶先生之墓。城市化进程带来水乡泽国的沧桑巨变,让肖复兴颇多感慨:“在这个季节里本应该看到的大片大片的平铺天际的油菜花,被公路与楼舍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如同蜡染的娇小方头巾……密如蛛网的泽国水路,变成了通衢大道,甪直变成了一张门票五十元的旅游景点……”

  现居南京的作家叶兆言祖籍苏州,对苏州自是熟悉。他说过,不喜欢东山的雕花楼,有暴发户的铜臭味。不过,他还说过:“好在,时间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经过时光的雕琢,今日之雕花楼已是一件艺术珍品了。”

  何人不起故园情?别人的苏州即是吾土吾乡的苏州。用文字记录他乡之羁旅,是作家的长处,而对我们而言,阅读他人笔下的熟悉之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