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部分)词人简介

 江山携手 2019-08-05

    ⒈王禹偁(公元954 —1001年)字元之,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出身农家。北宋太宗时进士。做过翰林学士、知制诰(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在朝廷里敢说话,多次受到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绮靡文风的诗文家。著有《小畜集》等书。《全宋词》只收一首《点绛唇·感兴》。

    ⒉潘阆(?—公元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太宗朝,经王继恩推荐,赐进士,授四门国子博士(国立大学的教官)。后以“狂妄”的罪名被斥,隐姓名漂泊多年,以卖药为生。真宗朝,受到赦免,做过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州府里分科办事的官吏)。他善诗词,仅存《酒泉子》10首。

    ⒊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进士出身,北宋真宗朝官至宰相。曾力劝真宗亲征,阻止契丹(辽国)入寇。对国势起了稳定作用。他在朝廷里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大臣,后来受到贬谪。著有《巴东集》。他能诗,不是词家,但他的《江南春》词脍炙人口。《全宋词》收有6首。

    ⒋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一生不做官,长期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二十多年没有进城。后人称他为“和靖先生”(死后御赐的谥号)。以诗著称,词流传很少,其中《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很出名。《全宋词》收有4首。

    ⒌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先世邠(今陕西邠县)人,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中区)。进士出身。北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在陕西守卫边塞多年。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所阻挠,没有显著成就。词作不多。他的边塞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自己悲凉的怀抱,突破了词限于男女与风月的界限。今传《范文正公诗余》(只有5首)

    ⒍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北宋仁宗朝官至宰相。后人称他为晏元献(死后御赐的谥号)。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今传《珠玉集》。

    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满意得的达官贵人。诗酒构成他一生生活的中心。他的诗词往往就是佳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词受五代十国·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很深,没有摆脱五代绮丽词风的糟粕。词的可取之处是工于造语。例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经过苦心的刻画又不显得斧凿痕。在写景方面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比较多。

    ⒎张先(公元990—1078年)字子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都官郎中(刑部所属曹司的主管官)。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今传《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他的小词写得比较含蓄,喜欢雕琢字句,以善于用“影”字著名,人称“张三影”南宋指用“影”字之多。如“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等。

    ⒏宋祁(公元998—1061年)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曾经和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他的词近人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他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很出名。

    ⒐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北宋提倡古文的著名散文家。和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立完成《新五代史》。他的词誉很高,词风接近晏殊。今传《六一词》,又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

    ⒑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世称柳屯田。他对于功名本来很热心,但在仕途上的遭遇是坎坷不平的。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改变了以往多是小令的局面,他的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为一生经力所在。柳词可分为雅、俚两类。从风格和语言两方面都看得出它的区别。过去文人学士多欣赏他的雅词,称颂他“不减唐人妙处”。恰恰相反,一般读者多爱好他的俚词。他组织了大量民间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生活。妇女的不幸遭遇,构成他的题材的主要方面。有《乐章集》传世。

    ⒒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儿子。只做过卑微的小官(监颖昌许田镇)。词和晏殊齐名,号称“二晏”。他是一位没落的公子王孙,不同于晏殊的显达,因此他的词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他抒发生活上的哀愁,但就其内容和风格来说往往局限于爱情的回忆,处处流露出惆怅、伤感的情调,反映社会生活面实在太狭隘。

    ⒓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北宋神宗朝,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复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吏)。哲宗朝,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又远徙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的次年死于常州(今江苏常州)。

    苏轼是一个全能作家,诗、词、文章造诣都很高。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前人。为词坛开辟了广阔的园地。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音律的束缚,而不是以协律为主。他的词“间有不入腔处”,而是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他的词今传《东坡乐府》300多首。

    ⒔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校对书籍的官吏),并参加修撰神宗《实录》。晚年两次受到贬谪。他的词和秦观齐名。宋代人把他们抬得很高,如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唐诸人不逮也。“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编》。

    ⒕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进士出身。北宋哲宗年间做过太学博士(国立大学教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在著作上多次受到打击,贬斥到遥远的西南。词誉甚高。他的词风格语言基本上倾向于柳永。善于刻划,文字精密,是秦观词的特征之一。今传《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⒖晁补之(公元1053—1110年)字元咎,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神宗时进士。做过著作佐郎(掌管史料和撰述之职)和地方官。后贬谪,回家隐居,自号归来子。他的词反映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词的风格受苏轼一定影响。他的词不作绮艳语是一个特点。今传词集《琴趣外编。》

    ⒗贺铸(公元—1125年)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为人豪侠尚气,北宋哲宗时做过泗州等处的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他的词丰富多采,除了部分作品是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的《青玉案》词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古今传诵。今传《东山词》,又名《东山寓声乐府》。

    ⒘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神宗时献《汴都赋》,得到皇帝的赏识,擢为太学正(大学里管训导的官)。后来长期浮沉于州县担任官职。徽宗颁布《大晟乐》,召周邦彦提举大晟府(管理乐府的官吏)。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在审定词调方面做了一些精密的工作。他是北宋末年一大词家,词誉极高。他的词今传《片玉集》。

    ⒙李清照(公元1084—?)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历城柳絮泉。在创作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些词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感情,同时也是南渡人士的共同哀愁。她的词在语言艺术方面极佳,她能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善于运用民间语言,以浅显、清新的语句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她是南宋第一流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

    ⒚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南宋高宗时考取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审阅公事,草拟诏令)、直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里值班)。在建康(今江苏南)留守任内,极力赞助张浚的北伐计划,主和派打击他,受到免职处分。后来担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

    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他和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的“双璧”,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他写词极力追踪苏轼。胸次笔力,都相仿佛。有《玉狐词》传世。

    ⒛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屡遭排斥和打击。中年入蜀,在前线担任过军职。他的词作不如诗作那么巨大,他的词同样贯穿爱国主义精神,风格多样。今传《放翁词》,又称《渭南词》约130多首。

    21.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当时是金人占领区,今山东济南)人。少年时曾聚众两千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军。失败后,南归南宋。历任湖北、河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长官),在政治军事上利国便民。朝廷当权者疑忌他,落职后长期没有被任用而闲居。晚年朝廷又启用他,做过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

    继承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成为词坛的主流,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语)。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他闲居乡村时,熟悉乡村生活和接近农民,出色地描绘了一些清新、活泼的农村风景。

    总之,他是宋词的第一高手并把词推向高峰。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传世。

(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