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千人册(571-580)

 探索者xya81qnj 2018-09-30

571、宋真宗(968-1022)即赵恒。997-1022年在位。宋太宗之子。真宗统治时期,宋代政治制度如职官、科举等日趋完备,社会经济也有发展。景德元年(1004),辽兵大举攻宋,真宗在宰相寇准推动下,勉强北上,至前线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大批银绢,结为兄弟之国。为掩盖澶渊之盟的“屈辱”,真宗与宰相王钦若合谋,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伪造“天书”下降,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建玉清昭应宫等,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北宋皇帝,完善科举制度。与辽罢兵休战,为当时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宋朝唯一封禅的皇帝。

57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有敢言之名。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10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主张文章应于风化,认为虞夏之书,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他称赞尹洙力为古文,但对杨亿等人之为时文,却也未严加指责。他自己所作的政论杂文,趋向古文;但所为章、表、启、奏,仍杂骈俪。他也擅长词赋,其中〔渔家傲〕一首,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主持庆历新政。《岳阳楼记》抒写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历史千人册(571-580)

573、毕升(?-约1051)北宋人,出身平民。中国印刷术发展较早。北宋前已有雕版印刷,即在坚实木板上刻出反手字或图形,涂上墨汁,铺上纸,用刷子在纸上刷印。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费时,费力、费材料。有错字错句,更改较难。毕升在总结前人和当时雕版印刷经验基础上,经反复试验,于庆历年间(1041-1048)创造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早400年。毕升活字印刷术包括造活字、制版印刷和拆版一套完整过程,原理与现在铅字排印基本相同。第一步造活字,选用细腻胶泥制成小方块,刻上阳文反手字,用火烧硬即成。第二步制版,把活字排放在盛有松香、蜡和纸灰的铁盘内,在火上加热使松香等融化,稍冷后用平板压平字面,便可印刷。第三步拆版,把将印刷后的活字版在火上烘烤,松香等融化,活字便掉下来。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发现错字错句,较易改正。中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印刷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对于文化传播和书籍刊印有重大推动作用。

历史千人册(571-580)

574、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著有《安陆集》,长调颇多。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

575、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世称晏元献。晏殊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迹平平。然而在文坛上却有建树。只是诗文集今已不传。晏殊最负盛名的是词。今存词130余首,全为小令,无慢词。他的词大部分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内容多取四季景物、男女恋情、欢愉情趣,以及流连诗酒,歌舞升平,题材较狭窄。但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形象明朗,意境清新。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晏殊词的风格,既吸收花间派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承袭了其清俊疏淡的特色,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北宋重臣,词人。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皆为工妙之语,千古传诵。

576、胡瑗(993~1059)字翼之。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宋初胡瑗讲学于南方称南派,孙复、石介讲学于北方称北派,亦称泰山派。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左右,受教育者不下数千人,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很有特色和首创精神,不愧为一代宗师。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就,经受了千年历史检验,依然熠熠生辉。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胡瑗与孙复、石介在历史上还有'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先生'之称。程颐是胡瑗的学生,朱熹是程颐的学生。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同时他又将'明体达用'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改革之中,成为他从事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理论基础。首创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这是目前大学分专业的先河。首次规范了学生作息时间,首创提倡音体美教育。首创“寄宿制”教学,在今日的学校中还一直沿袭使用,且日臻完备。

577、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578、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宋代大臣,历史上著名清官。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铡美案》、《狸猫换太子》《打龙袍》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历史千人册(571-580)

579、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苏洵的文章多为政论和军事论著。如《衡论》、《上皇帝书》等文,以古鉴今,明确提出治国兴邦的政治革新主张;在《审敌》、《御将》、《兵制》、《上韩枢密书》、《项籍》以及《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为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同时提出改革兵制,信用将才等主张。所作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张益州画像记》、《木假山记》等。苏洵的散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580、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 ),山西介休人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因司马光荐,拜平章军国重事。元佑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