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词鉴赏方法论(二)

 江山携手 2019-08-05

“映此衬彼”之法

   作为“较短论长”的对象,它们应该有着有机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继承创新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继承创新关系的词就不能拿来作比较分析。《荀子》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青”与“蓝”、“冰”与“水”之间具有一种继承创新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具有一种纵向的比较,也就是我们所谓“较短论长”式的比较。《荀子》又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高山”与“天”、“深溪”与“地”之间并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但也可以拿来作比较。这是一种横向的比较。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对比,或者说是一种映衬,它无疑也可作为我们赏析词作的一种方法。

   这种“映此衬彼”的鉴赏法古人虽无总结。其实也早已用之。如宋代人俞文豹《吹剑录》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俞氏所记的这一对比,无疑更鲜明地揭示了柳词婉约、苏词豪放的风格特点,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显然,这种“映此衬彼”的鉴赏方法,有利于显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所以这种方法显然值得我们在欣赏辛词时借鉴利用。这样的先例也早已有之。如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婉约与豪放二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这种视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映此衬彼”。

   如果说,辛弃疾对李清照还有某种继承的话,那么,其无继承关系的词实际上也可拿来作对比,最易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取柳词与苏词对比,取易安词与幼安词对比,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宋词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特点。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拿辛词与其他的婉约词进行对比。例如,我们可以拿辛弃疾的《水龙吟》与柳永的《雨霖铃》作对比。柳永写“楚天”,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给人一种低沉、压抑、空虚、惆怅之感。而辛弃疾写“楚天”则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给人一种清高、豪迈、辽阔、奋发之感。同样写清秋时节那辽阔的楚天,柳词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愁惨的伤感,而辛词反映的是一种悲壮的激情。从这一点上便可以体味到柳永此词是一首低沉凄抑、缠绵多感的怨曲。而辛弃疾此词是一曲气势阔大、声宏气迈的壮歌。显然,我们读辛词,如果只作孤立的品味,就不会有这种深刻感受。

(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