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在洛阳住了一个时期。第二年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五十四岁。三月间,忽又接到诏书,任其为苏州刺史。他对于苏州刺史一职,远不及对杭州刺史感兴趣,甚至有些怕事繁任重,不能应对?苏州的职位,苏州的职位是:“使持节苏州诸军事守苏州刺史”,是兼管军事的,与一般刺史有所不同。
他三月二十九日离开洛阳,五月五日到苏州任。当时苏州的政务非常繁忙,但他处理得很好。
他热心公益事业,率民修筑山塘街、开辟寺山路,因而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水路或陆路都很方便。他的《武丘路》(注:当时的名称,今虎丘路)诗并加注说:“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武丘寺路》
他的“公休日”休息的方式很特别,叫做“犒勤”或“乐身”。也就是说:第一是到太湖中去享受山水的清幽之趣,吟诗饮酒;第二是听美妙的音乐。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去,洞庭山脚太湖心。
——《宿湖中》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城上夜宴》
这就是白居易和幕僚们的休息娱乐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外,他还利用假日或闲暇时间寻幽揽胜。他还多次游虎丘、灵岩寺等名胜。他深深地爱上了苏州,写了不少诗篇。他说:原来我以为苏州风景不如杭州美,现在感到苏州风景也很美。以下是他赞美苏州风景的诗篇 :
高高白日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
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
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
——《宿灵岩寺上院》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舟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周航。
云脉虎寺山藏月,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塘嫌茂苑(注:苏州别称),今来未敢苦夸张。
——《登阊门西望》
他在苏州期间,在政治上远不如在杭州那么积极,身体欠佳是一个原因,而主要是拈轻怕重,患得患失。当时做地方官又不得不对上司应酬往来,阿谀奉迎,因此感到厌倦,总想休官: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自咏五首》(其三)
一日复一日,自问何留滞?
为贪逐日俸,拟作归田计。
亦须随风约,可得无限剂。
若待足始休,休官在何岁?——《自咏五首》(其四)
此时白居易眼病严重,视力不佳,影响工作。又因从马上跌下来,伤腰伤足,因此不得不告假休养百日。百日假满,辞官之心更切。他来上任时就打算干一年刺史。他认为现在是到时候了。一下几首诗表达了这种心情: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首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踏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饯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髪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咏怀》
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
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
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开。
但拂衣行莫回顾,但无官职趁人来。
——《百日假满》
休官表呈上,很快就批准了。他欣喜若狂,写了一首《喜罢郡》的诗:
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
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因为他毕竟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舍不得让他离开。离开苏州那天许多百姓随着白居易的船送过十里。他的《别州民》诗表示留恋之情: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注:苏州别称)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斑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岁寒斋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