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由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而成的多余赘生物,所以,它其实并不是真的肉。
常见的息肉有鼻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和宫颈息肉等,人体80%的息肉发生在胃肠道,尤其是结直肠部位。
1、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压力增高有关,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爱喝酒爱熬夜的人也容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在体检B超时才会被发现。
2、胃息肉
胃息肉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刺激性食物摄入等原因导致。
早期胃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息肉变大或变多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如果合并溃疡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3、肠息肉
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脾虚导致脾不化湿,肠道湿热环境严重,另外就是长期便秘,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腹痛、便秘、便血甚至肠梗阻等异常表现。
4、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体内激素变化、性生活、阴道环境、流产及分娩时导致的宫颈损伤有关。
大部分宫颈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小部分会有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甚至白带有血等症状。宫颈息肉会产生炎性分泌物、破坏阴道环境、降低精子活力,也就是说,会影响受孕。
1、鼻息肉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鼻息肉会癌变。对于病情轻微的鼻息肉患者,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
但如果出现影响鼻窦引流的鼻息肉,或者是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则需要具体咨询医生。
2、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约占65%)、炎症增生性息肉、胆囊腺肌瘤、腺瘤样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炎症增生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瘤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无定论,腺瘤样息肉有6%~36%存在癌变可能。
目前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容易得胆囊息肉。
3、胃息肉
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约20%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胃息肉一旦被发现,都建议取活检,以确定其病理类型。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先定期监测;如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般要切除,以防恶变。
4、肠息肉
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肠癌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一般来说,1个、2个肠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几率也越高。
发现肠息肉,应尽调理,以防癌变。
5、宫颈息肉
药物几乎没有效果,发现后应当行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有恶变,要进一步进行治疗。
1、防治感冒,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对鼻子的刺激,不要经常抠鼻子或强行擤鼻涕。
2、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多食用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
3、健脾化湿改善体内湿热环境,改善阴道环境,积极控制宫颈炎症。
4、每年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各种息肉,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5、定期复查。消化道息肉即使切除后,也可能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有些有缘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