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广木香、肉桂、吴茱萸、黄连、苍术、白术、小茴香、茯苓、砂仁、山楂、花椒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干净瓶内备用。取穴:神阙。用时取消毒纱布共4层6~8cm2,把药末5~6g置于第2到第3层纱布中部,然后贴脐,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19例患者中,7例只用本药外敷;9例患者中见消化不良加服婴儿素,偏于风盛加服脐风散;炎症明显加服黄连素;排出稀水样便的和次数较多者,加服口服补液盐;有湿热呕吐者,加服藿香正气水。3例配合中药,脾虚湿滞者,配合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者,配四神丸与参苓白术散合方加减;湿热泄泻配合白头翁汤加味。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腹泻患者,均愈[唐仕勇.止泻散敷脐治疗肠炎.中医外治杂志,1996,5(5):44]。 处方2 煅龙骨、赤石脂、煅牡蛎各30g,罂粟壳、白术各10g,补骨脂15g,干姜、附片(制)各3g。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用羧甲纤维素加2%月桂氮 [疗效] 用上药贴脐合辨证内服治疗久泻64例,其中,胃源性腹泻及不同原因12例中,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溃疡性结肠炎6例中,好转1例,无效5例;慢性结肠炎46例中,治愈17例,好转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昌年发.龙牡罂粟散贴脐合辨证治疗久泻64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5):17]。 处方3 艾叶(切丝)、干姜(捣末)各60g。 [制用法] 将上药拌匀,纱布包裹,置脐部及下腹部(关元穴处),用远红外线(或光热)照射,每次30分钟(或热水袋热敷,每次30~50分钟)。每天2次。5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应用艾叶、干姜脐部热敷治疗顽固性腹泻21例,用1~2个疗程后,均获治愈[胡斌清.艾叶、干姜脐部热敷治疗顽固性腹泻2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4)39]。 处方4 香萸散(含丁香、胡椒、肉桂各3g,吴茱萸、白术各6g,车前子9g,研细末)。 [制用法] 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用香萸散,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脐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与对照组均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后,用十六角蒙脱石口服。 [疗效] 应用香萸散敷脐治疗寒湿泄泻患者,用2~3日后,两组分别治愈45,30例;显效15,18例;无效12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80.0%(P<0.01)[刘焕先.香萸散敷脐治疗寒湿泄泻疗效观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2008,15(12):25]。 处方5 硬膏(用肉豆蔻、五味子各60g,补骨脂120g,吴茱萸30g,磨成药粉;生姜240g,取姜汁及姜泥;大枣100枚,煮熟取肉,制泥;加黄酒、凡士林,调成硬膏即成)。 [制用法] 先仰卧位,取穴:神阙、关元。再俯卧位,取穴:肾俞、命门。均用硬膏8~10g,贴敷穴位,并用温灸盒艾灸,每次分别15~30,15~20分钟。灸后均用医用胶布外贴6~8小时。每日1次。1剂药为1个疗程。 [疗效] 用艾灸加硬膏热贴治疗五更泄86例.治愈48例,好转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7%[郭二霞.艾灸加硬膏热贴治疗五更泄86例,中国民间疗法,2010,18(6):18]。(李世文,康满珍,王仲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