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说她会自己买花” —-伍尔芙《达洛维夫人》

 怜莲123 2019-08-06

Mrs Dalloway said

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她说她会自己买花”
—-伍尔芙《达洛维夫人》

这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世纪英国社会的面貌,而伍尔夫也因其大胆革新的创作打动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到1923年6月的一天,与女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漫步熙熙攘攘的伦敦街头,从那充满诗意的叙事中感受达洛维夫人半生的跌宕起伏,体验伍尔夫笔下耐人寻味的英伦风情。

1.电影《时时刻刻》
2

《时时刻刻》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剧情电影,戴维·黑尔、迈克尔·坎宁安担任编剧,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千丝万缕的联系。该片于2002年12月18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获2002年奥斯卡奖。

《达洛维夫人》的故事设置在1923年6月的一天,记录了各色孤立的人物在熙熙攘攘的英国首都擦肩而过时的经历与感受,并围绕着两个角色展开:含银勺长大的克拉丽莎·达洛维,以及受弹震症折磨的一战老兵塞普提默斯·沃伦·史密斯。小说以“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作为开篇,讲述了伦敦城的名媛达洛维夫人的一天:她要用这天的时间来准备一场晚宴。

 每年的六月中旬,记念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达洛维日”(Dalloway Day)。

这是三个女人的故事,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却都渴求更有意义的生活。除了各自的恐惧与渴望,把她们联系起来的还有这个名字:达洛维夫人。

弗吉妮娅·伍尔芙(妮可·基德曼饰演),住在1923年代的伦敦郊区布鲁姆斯伯利,开始写她生前最后一部小说《达洛维夫人》,被写作的天才燃烧的同时,游走在疯狂的边缘。

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演),一个生活在二战末期的洛杉矶的家庭主妇,正在阅读《达洛维夫人》,这本书使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天她正在准备她丈夫的生日派对,肚子里有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她却和弗吉妮娅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一样,萌生了自杀的愿望。

克拉丽萨·沃甘(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现代版的达洛维夫人,一个女同性恋者。居住在2001年的纽约市,她深爱她的朋友理查德,一个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而濒死的诗人。理查德给她起的外号也是达洛维夫人,因为她和达洛维夫人的名字一样,都是克拉丽萨。

她们的故事交织到了一起,在每个时空,女人都被压抑,但更多的是抗争和自由的表达。

2.作为女性主义的伍尔芙


 1923年,体弱多病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在创作小说《达洛维夫人》。她生活在一个中产家庭里,丈夫是编辑,家里有两个女仆,她需要做的仅仅是看病吃药和写作。然而伍尔夫总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小镇的沉闷,与仆人不和,生活的无聊,情欲的压抑,价值感的缺失……她也曾试图打破生活的常态,但在去往伦敦的火车站她还是跟着丈夫回了家。于是,她将这一切感受化作文字,写进了《达洛维夫人》。1942年,伍尔夫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选择了自杀……

▲ 旧伦敦城中心齐普赛街(Cheapside),摄于1909年。

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主人公身上,反映了伍尔夫个人深切的忧虑:启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这一阶段注定是时代的阵痛。一个觉醒者要作出自己的选择,就意味着打破生活的常态。从历史的角度看,启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从感性的角度看,个人的觉醒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必然要影响到未觉醒者,而这影响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损害。

3.伍尔芙的写作技艺

伍尔芙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

1919年,伍尔芙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类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

《达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前者表现的是达洛维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恋人彼德并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跳跃纷呈;后者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的是作者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盘,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的深层意识。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4.意识流


4

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贵族庄园主世家。1926年在舍伍德·安德森的指导和帮助下发表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9年其过渡性作品《萨托利斯》间世,开启了作者终生为之奋斗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先河。

福克纳选取“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小镇上不同家族作为描写对象,用他们的故事构成一部部小说,表现出美国南方社会近一个半世纪间的兴衰变迁和各阶层人物的荣辱浮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包括15部长篇和大量中短篇,其中重要作品如《我弥留之际》(1930)以多角度叙述方法和大量采用意识流手法创造了“关于人类忍受能力的一个原始的寓言”(迈克尔·米尔盖特语);《八月之光》(1932)在三条平等发展的线索中重点描述了一个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独者裘·克里斯默斯挣扎与毁灭的故事;《押沙龙,押沙龙!》(1936)通过几个人的叙述与分析来表现庄园主托马斯·萨德本的盛衰史。该作具有史诗结构和浓郁的悲剧气氛

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